四四中文网 > 骷髅灯 > 第七十八章 石崇之墓

第七十八章 石崇之墓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非流声色不动,缓缓说道:“你先别问我。我想,你们一定识得那个白玉胸坠的来历,能把这个先跟我说说吗?”

    江采萍沉吟半晌,才点头说道:“好吧,看你们也不像什么坏人,而且又救了我和沈幽兰的性命,我就把白玉胸坠的来历告诉你们吧。”当下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江采萍和沈幽兰都是洛阳考古学院一个著名考古专家胡文中的学生,师生三人是一个考古小组,经常一起去考古探险。

    有一句话叫“生居苏杭,死葬北邙”,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居住在人间天堂般的苏杭二州,而死后如果能够安葬在洛阳市北的邙山,则是最理想的归宿,因为邙山就是死者的天堂。

    在古代中国,能够在邙山求得一块墓地,那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千百年来,无数富豪权贵、文人雅士,无不以能安葬在邙山为荣,于是岁月积累中,邙山便成了中国最大的古墓群。

    邙山位于河南洛阳市北,是秦岭崤山余脉,北为奔流不息的黄河,南为地势平坦的伊洛盆地,海拔最高处约有三百米。这里山势起伏,郁郁葱葱,极目远眺,江河山川尽收眼底。唐代诗人王建曾在诗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可见此处墓葬之多,墓地之珍贵。

    邙山不仅墓葬堪称中国最多,而所葬的人也大多数是或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或名扬一时流芳千古的风流人物。

    东周建都洛阳,其二十五代天子也皆葬于邙山。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死后亦葬北邙。其陵对望黄河,南倚北邙,虎踞龙盘,气势恢宏。光武帝之后,汉章帝和汉和帝的陵墓也修建在邙山上。汉墓规模之庞大,气势之宏伟众所周知,晋代诗人张载诗中就曾写道:“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不仅俱都金鼎玉葬的汉帝陵墓多在北邙,力主薄葬的曹魏皇帝也安葬在这里。曹魏之后,西晋继承前代,以洛阳为都,晋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的陵园也在北邙。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亦有四位皇帝长眠邙山。

    葬身北邙的帝王不胜枚举,其中还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帝王,虽然身为异乡之客,未能以帝王之礼安葬,但也均魂归邙山。他们就是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和开一代词风的南唐后主李煜。

    除了这些帝王之外,邙山还埋葬了许多骚人墨客和名臣雅士。曾以一己之力促成合纵佩六国相印的苏秦,从商人登上政治巅峰的秦国名相吕不韦,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只身一人西游西域十七年的唐代高僧玄奘,都葬在邙山山脉之中。

    历史与时光淘尽了这些风流人物,但洛阳北邙却永远地留住了他们。

    胡文中身为洛阳市的考古专家,和两个学生主要的考察勘探对象,就是邙山的古墓群。

    就在一周前,师生三人又来到邙山考古,可忙活了一整天也没什么收获。谁知傍晚他们在山脚下的一个小饭馆吃饭的时候,竟从菜中一条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个玉坠。玉坠质量奇佳,胡文中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古物,极其贵重,却不知怎么跑到鱼肚子里去了。

    胡文中如获至宝,但瞧玉坠上面只有一个篆刻的“石”字,再无其它什么印痕铭记,他虽是考古专家,却也无法考证出玉坠的出处来历,于是便带着两个学生来到北京,向一个考古学界非常权威的老教授请教。

    那老教授当真不凡,竟认出这个玉坠乃是晋代首富石崇之物,玉坠上那个篆刻的“石”字,就是石崇所拥有珍宝器物的特有标识。最后老教授还进行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石崇的珍宝市面上极为罕见,都传说石崇死之前便将所有珍宝都放进了预先建好的墓穴中,所以这个玉坠极有可能就是出自石崇墓中,其在邙山脚下发现便是一个佐证。因为石崇生前就生活在河南洛阳一带,他那座著名的豪宅“金谷园”,也是坐落在洛阳城中,而他又那么富有,所以死后葬在邙山乃是理所当然之事;虽然东晋以后,在其它地方先后发现了几座石崇墓,包括与范丹对葬的那座,但都被证实是假墓,真墓一千六七百年来尚还一直无人发现。

    说起石崇这个人,在西晋时期可是太有名了,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和皇亲贵戚斗富以及绿珠为之坠楼的故事。

    石崇以富著称,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财富的来历。

    石崇的父亲石苞,在晋武帝时曾官大司马,后一度遭受排挤,最终死于泰始八年。不太能看出石苞有多富,只知道他生有六个儿子,而石崇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石苞临死前将自己的财物分给诸子,可恰恰不给这最小的儿子石崇。石崇的母亲对此提出异议,石苞却道:“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此话颇有点奇怪,就算石崇从小就极其敏惠,勇而有谋,但按常理,也应该分得父亲的一份财物。不过石苞这奇怪之举却告诉后人,石崇的财富,不是从他先人那里继承来的。

    刘禹锡曾写有“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可见王浚是伐吴的第一功臣。王浚因伐吴之功被封为襄阳县侯时,其子王恺同时也被封侯,赐绢万匹,钱三十万,其余珍宝无数。石崇后官至城阳太守,亦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但这也不能保证使他富起来,而且能富到压倒贵戚王恺的地步。。

    晋武帝死后,惠帝继位,石崇出京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淮南校尉,加鹰扬将军。史书中记下了这样一笔:“崇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刺史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商人路过荆州,石崇就对他们实施明火执杖式的抢劫,这种勾当亦官亦盗。至此人们才庶几明白,他是如何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的,他后来能建有金谷园,也就比较好理解了。有在荆州的抢劫垫底,足以财产丰积,室宇宏丽。

    不过此前他是怎样富起来的,则仍然是个谜。但人们有理由作这样的猜测,他在任城阳太守或伐吴过程中,一定也做了亦官亦盗的勾当,否则根本无法和贵戚们斗富。

    据《世说新语》等书记载,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厕所中还经常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就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都不好意思如厕。

    官员刘寮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然保持着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非常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急忙退出来,笑对石崇道:“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道:“那是厕所!”刘寮道:“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厕所。

    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中更有几百个姬妾,姬妾们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美玉宝石。据《耕桑偶记》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

    石崇的姬妾美艳者千余人,他选择数十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乍然一看,甚至分辨不出来春兰秋菊。石崇让有的人佩玉龙佩,有的人钗金凤凰钗,昼夜声色相接,称为“恒舞”。每次欲有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次第而进。而石崇的侍女们也要口含异香,笑语则香气从风而飏。

    更令人惊叹的是,石崇常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即赐珍珠百颗;若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因此闺中相戏言:“你若不是细骨轻躯,哪里能得到百颗珍珠呢!”

    当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之事。

    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缎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泥墙。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当场就把珊瑚树打碎了。王恺甚感惋惜,怒斥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却道:“无须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随后命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了出来,让王恺随意挑选。王恺看这些珊瑚树多数都有三四尺高,甚感沮丧。

    而石崇令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关于绿珠为他坠楼的传说了。

    传说绿珠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便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雅善吹笛,且还颇有文采,写有咏叹王昭君的《明君》诗:“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泣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侵,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此诗凄凉婉转,动人五内,绿珠才情可见一斑。

    绿珠不仅妩媚动人,恍若天仙下凡,又擅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优宠殊渥。

    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鸟鸣幽村,鱼跃荷塘。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景色怡人至极。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景之一。

    金谷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物,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闻于天下。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贾谧出门,他都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

    等到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因为与贾谧同党而被免官。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依附于赵王的孙秀暗慕绿珠,过去石崇有权有势,他自然不能怎样,但石崇一被免官,他便明目张胆地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来了。

    其时石崇正在金谷园登凉台、临清水,与群妾饮宴,吹弹歌舞,极尽人间之乐,忽见孙秀差人来索取美人,便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这些婢妾都散发着兰麝的香气,穿着绚丽的锦绣,个个都有倾城之色。使者却道:“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小人受命索取的却是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

    石崇勃然大怒,说道:“绿珠是我所至爱,断难割舍。”使者道:“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与。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即劝赵王诛石崇。

    赵王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道:“我因你而获罪。”

    绿珠无以回报,便流泪道:“愿效死于君前。”言毕就坠楼而死。石崇旋即被乱兵杀于东市。

    其实石崇是死于“八王之乱”中的权力斗争,绿珠只是送他“上路”的导火索。他那来路不明的巨大财富,足以在乱世中成为被掠夺的对象;既然他在荆州能打劫别人,当别人有了条件时,何以就不能打劫他呢?

    明代诗人张美谷诗曰:“金谷当年景,山青碧水长,楼台悬万状,珠翠列千行。”此诗描绘出了石崇金谷园当年的华丽景象,可惜石崇一死,便即名园易主,繁华消歇,一切都像坠楼的绝世美人绿珠一样,再也无处寻觅了!而石崇死后葬于何处,也是个千古之谜,至今都没人能够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