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中文网 > 窃明 > 第二十八节 出兵

第二十八节 出兵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河下梢,天子渡口。

    天启五年八月初二,天津。

    此次入京,黄石除了带上一小队内卫当作亲兵外,还带上了金求德。金求德坚决反对黄石入京未果,就坚持要陪同黄石一起前来。黄石虽然不认为朝廷现在会搞什么鸟尽弓藏,但也不忍心冷了金求德的这满腔忠诚,于是就真的把他一起带来了。洪安通则留在了长生岛,毕竟他的内卫工作还是很繁重的。

    此时的天津城和辽东的金州堡一样,也是一个彻底军事化的卫所城堡。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建设,这座城堡远比辽东的城堡更为坚固,四面的城墙都修筑了错落有致的马面堡,拱卫城门的也是恢宏的半圆堡。

    可是在黄石和金求德这两个军人的眼里,这座城市的建筑设计虽然讲究,却显得有些华而不实。比如天津卫的城门半圆堡门是开在正面的,这样虽然显得更体面,也更方便来往的行人、客商进出,但从军事角度讲,这也削弱了城池的防御力。比如辽东的军事条例中就规定,所有的瓮城和半圆堡门都要侧开在城墙的水平线上——这样敌军攻城的时候就必须紧贴着城墙才能进攻城门,而且即使攻破外堡门,敌方必须将攻城武器费力掉头九十度才能攻击内堡门。

    护城河上正冲着城门的地方,修筑了一条宽阔的石板桥梁,城门的吊桥已经成了一个摆设。无论是绳索还是木板都早已腐朽不堪用了。黄石一行走过大桥时,桥上地客商、旅人熙熙攘攘,没有谁关注他们这群远来的外方人。

    跟着向导走入天津卫的城门,黄石看到护城的卫兵躲在两侧的阴凉地里聊天,任凭行人川流不息进进出出,并没有一个人受到检查。人们的脸上也多挂着笑容,经过岗哨前的时候仍大声议论交谈。其间还夹杂着儿童地嘈杂和妇女的嬉笑,和辽东各堡门前地肃穆、寂静恰成鲜明对比。欢快场面取代了辽东那里如临大敌的气氛。

    走入城内后,黄石看着周围繁荣热闹的街道长叹一声:“这就是和平的景象啊,我已经有快十年没有见到了。”

    来的路上一直绷着脸的金求德此时也似有所感,他也和黄石一样始终没有去过山东,这些年来一直在长生岛努力工作。金求德左顾右盼了一会儿,也动容道:“属下十六岁发配辽东,到现在也有快十年了。真不知苏州那里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了。”

    进城后,首先一件事是到天津县衙去换路引。在大明朝,根据太祖朱元璋的定制,有功名在身地人才可以不需要路引,读书人只要能通过院试考上一个秀才,那就可以配剑游学天下,不再受到关卡的阻碍。但只要没有功名在身,哪怕是黄石这样的世袭二品武官。每到一省一府都必须更换当地路引,并呈报自己的随身卫队和携带的全部武器。

    明太祖朱洪武虽然出身贫苦,但却认为士人——也就是读书人、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精华,所以朱洪武采取了种种手段来勉励士人,提高士人的地位,比如他鼓励儒生见皇帝时不行跪拜之礼。并鼓励儒生直言天子之过。

    经过二百多年的磨砺,明朝地士人已经以敢言皇帝的过失为荣。到了万历朝的时候,文人只数落皇帝一个人已经不过瘾了,经常连皇帝的老婆、儿子甚至老娘一起数落,而且已经发展到出言不逊、口无遮拦的地步,甚至常常不怀好意地去揣测并公开讨论皇帝的私生活。

    比如说海禁就是文臣攻击地目标之一。

    长生岛的官兵在换过路引后,就走上街道闲逛。此时的天津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堡垒了,城市内住有大批的商人,也有很多手工业者定居,就是城外也出现了不少交易市场。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万历朝彻底放开海禁带来的效果。

    其实早在嘉靖年间。大明天子就开始变相开放海禁了。少年时代的嘉靖皇帝曾经与文臣苦斗不休,但后来在二十年里。他不曾修改过内阁票拟一个字。到了嘉靖后期,曾经年少轻狂的天子已经垂垂老矣,嘉靖皇帝简单地增加了些船引的数量后,就把进一步开放海禁这个重任留给了他的儿子——隆庆皇帝。

    黄石一直认为隆庆皇帝这人说好听了是“老好人”,说难听了就是窝囊。他登基时,内阁地那群老头子都是和嘉靖摸爬滚打过大半辈子地人精,随便哪一个都能把隆庆修理得一点儿脾气也没有。每次御前会议的时候,基本就是那群阁臣自己商量事情,刚登基地隆庆每次想发表点意见,就被内阁老实不客气地顶回来——陛下,现在皇室人口不旺,您有功夫还是回后宫生俩孩子,别没事儿就和我们起腻。

    隆庆皇帝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上朝后就在听臣子们讨论,等他们讨论好了就把计划递到皇帝鼻子底下,天子说一声“可”后,臣子们就山呼万岁,然后一哄而散地下班回家去也。史载隆庆皇帝曾经几年天天只有机会说“可”字。因为嘉靖去世前开放了几个港口搞进出口贸易,所以隆庆的胆量也就是能干到这一步了。

    隆庆死后,临到下一位皇帝万历就不想上朝了,结果臣子们就给皇帝取了个外号叫“小蜜蜂”,“小”的意思就是天子的身板比较单薄,“蜜蜂”就是指天子只喜欢在后宫的花丛里飞舞。

    万历时代,大明公司的两任总经理一个比一个厉害,高拱高总经理见惯了前任窝囊废董事长隆庆,何况票拟出于内阁他觉得也没啥好怕的。结果高总就冲着传旨地太监大叫:“你真的想让我相信一个十岁孩子的话叫‘圣旨’么?”……不料现任万历董事长的两妈(生母和嫡母)是两个很厉害的年轻女人——起码比她们过世的老公厉害,这两个女人暗地里收买了副总经理张居正,联合起来把高总轰回家养老去了。

    万历亲政后,小冰河时期也就到来了,为了增加收入万历下令彻底废除海禁船引,改为每条船收一定的海税,比如四十两……

    长生岛一行人走在从天津去北京地路上。黄石看到,除了大明自己的商人以外。还有很多胡商,他们押送着各种货物往来于京津之间,其中还包括成队地黑奴。万历放开海禁后,很多明朝官员——尤其是京官,都觉得买几个黑人看家护院很神气,所以对西洋商人来说,黑奴和钟表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

    因为开放海禁。万历被文臣攻击得个体无完肤,但这个天子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他一看内阁通不过,就派太监去收税。那些收海税的太监汇报说大明海商的船越造越大,以前需要两船装的货物,现在一船就能运走了。小气的万历天子就认为自己吃亏了,结果就提升每船地税银……商人就造更大的船……万历就收更高的税……到了黄石这个时代,大明的每艘海船的关税已经涨到八十两。

    黄石记得。西班牙人在万历年前后曾经对中国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开始的时候说中国海贸能力低下,她的水手少到不足以保卫自己。但在万历开海地十年后,西班牙马尼拉总督就写信给西班牙国王,声称中国的海船变得又大又多:“如果中国皇帝愿意,他的船多得可以架起一条从泉州到马六甲的舟桥。”

    进入北京城。黄石不时总能看见各种各样的书局、书店,这些书店中除了贩卖读书人需要的各种儒家经典以外,还有无数种地小说、佛经、道教经书,以及翻译成中文的泰西著作和各种宣传小册子。

    大明每年农税二百万两白银,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万历天子每年都要免除大量的农税并赈灾,他先是下令赈灾款从内库出,然后就是战争特别费从内库出,接着是修河治水钱也要内库出,还有军屯歉收也要内库补助等。

    为了应付各种开支。万历就挖空心思地挣钱。他除去收了近三百万两海税银和上千万两的工商盐茶银以外。还下令开放书局给内库挣银子,只要能卖出去的书一律刊印。或者只要肯交钱就给你印。

    所以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书籍刊印得最多的时代,黄石记得,闻香教教主徐鸿儒的经书都是皇家书局刊印的,闻香教的作乱宣传单也是皇家书局印地——就因为徐鸿儒付钱了……

    北京地路人穿的衣服也是五颜六色,这一切也是为了税收上地考虑。曾经有言官痛心疾首地谈到大明的百姓穿的比官员还漂亮,更有人开始穿明黄色的衣料了。文臣要皇帝整肃朝纲,不许百姓僭越,一开始万历也曾犹豫过,但收绢税和花布税的太监问他:“如果不许小民穿绫罗绸缎,那万岁爷找谁收税去呢?”

    最后就是万历天子再次倒在了银弹攻势下,顶住了文官的齐声痛骂,把大明祖制给修改了,废除了所有关于车马、衣服和轿子的限制。

    “黄将军,前面就是皇城了,请止步,”请来的北京向导打断了黄石的思绪,他指了指远处的紫禁城:“黄将军可以再稍微靠近看看,但不要太近了,看完我们就去驿馆住下,等待圣旨召见吧。”

    黄石向前又稍微走了一段距离,现在他的位置大约是在前世毛先生纪念堂那里,紫禁城的南门已经遥遥可见。黄石极力张目看去,但因为离得太远也看不清城楼上面的匾额,更不要说写在上面的字。

    那个向导见黄石看得用心,忍不住凑近了问道:“黄将军在看什么呢?”

    “城门上面是不是有个匾额,”黄石飞快地遥指了一下紫禁城南门,发觉自己的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变得哆嗦起来:“匾额上是不是写着‘大明门’啊?”

    向导含笑点头:“黄将军说得不错。将军以前可曾来过京师?”

    “没有。”黄石头也不回地否认了。他看到天津港外遮天蔽日地海船船队;看到天津城内和来北京一路上的各国商人;看见北京一片片的书店和书局;也看到花团锦簇的北京居民。虽然黄石看不到南门的匾额,但一想到上面的“大明门”三个字,想到中国已经放开海禁、路禁、书禁和服饰等级制度,黄石就感到自己以往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地。

    “大明门啊,大明门。”黄石觉得自己的眼眶都开始湿润了,过去多年地辛苦在这一刻好像已经得到了回报,他喃喃对自己轻声说道:“明天。最迟不超过后天,我就会被召见吧?我一定要好好看看那牌匾。那正象征我舍命保卫的华夏文明,是我祖先的荣耀和后代的福祉。”

    ……

    天启五年九月十日,山海关,大明辽东都司府

    马世龙在桌面上摊开了一大张地图,屏推了众人以后,马总兵亲自给孙承宗讲解起河东的局面来。

    和黄石原本的历史一样,马世龙最终还是把目标选定在了耀州——这个连接辽中平原到复、盖丘陵地区的关键枢纽上:“孙大人。近日有不少汉军从耀州、海州一带逃来辽西。经过仔细盘问,耀州只有一些旗丁和建奴地家眷,而且耀州现在的堡垒是一个驿站扩充起来的,城墙低矮,达人梯就可以攀越。”

    桌子的地图上还插着些五颜六色的小旗,这些是用来表示附近的后金军分布情况的标示物,可以让人对军事形势一目了然,马世龙指着盖州的位置说道:“根据复州之战地情报。盖州一带本有分属建奴六个旗的七、八十个牛录,这两个月来,我军已经发现其中五个旗的建奴已经返回辽中。林丹汗也给兵部去信,说他那里建奴压力很大,所以末将认为建奴主力已经回到辽北去了。”

    “剩下的,”马世龙把手在地图上方虚抓了一把。紧接着就握紧拳头砸在盖州地区:“只有建奴正蓝旗的二十一个牛录在盘踞在这里,这正蓝旗今年已经连续被东江军打垮了两次,据细作报告,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也受了伤。孙大人,末将地计划就是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耀州,然后再以雷霆万钧的力量南下,全歼建奴正蓝旗,活捉莽古尔泰!”

    孙承宗听得连连点头,情报和战略看起来都很完美,他拈了拈长须。沉声问道:“马帅你有几分把握。”

    马世龙昂扬挺直了身体。两只大手也都举了起来,十根手指岔得开开的:“十足。十足……”

    慷慨激昂一番以后,从内到外都充满自信的马世龙身上好似蒸腾起了一种霸气:“孙大人明鉴,南关和复州之战,都出现过望风而逃的行为,可见,这个正蓝旗是建奴种战力最差的一旗。据末将分析,这个旗从上到下都完全丧失了和我大明官军对垒的勇气,此战易如翻掌观纹一般,孙大人大可放心。”

    说着马世龙就嘿嘿一笑:“如果不是为了收复盖州,这么烂的一队建奴,末将还真懒得去打他们。”

    马世龙话里话外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让孙承宗很满意,他只是微笑着提醒了一句:“马帅既有如此把握就好,只是不可大意,也不可过于骄傲啊。”

    这话把马世龙听得哈哈大笑:“孙大人啊,您多虑了。本次末将以关宁名将鲁之甲为主将,那前锋李承先也有万夫不当之勇,无论是韬略还是勇武,末将敢说他们都不在那黄石之下,至于此次出动地宁远中协,更有车炮营一,铁骑营一,水营二,这实力不要说一个小小地东江左协,就是整个东江镇都比不了!”

    天启五年九月十二日,黄石还在北京苦苦等待着召见的命令,而此时关宁军、宁远中协副将鲁之甲杀牛祭旗,四个野战营随即向着三岔河方向浩荡出发。一马当先地正是熟读兵书、且号称能开十石强弓、挥丈二马槊的猛将李承先。

    第一次上战场的李参将直辖的车炮营共有战兵两千四百八十人,连同辅兵共五千五百人,拥有大炮八十八门,战车三百五十辆,马六百匹,各式火铳一千五百支。随后出发的三营按照额定编制还会有战兵几四千人,辅兵近万,大炮六十门,火铳千余支,此外还该有两千余条战船随行。

    和其他几个将领的亲兵队一样,李承先的家丁们也都是第一次出征,他们大多是李承先这几年来从配军中挑选出来的杀人犯,这大批的前江湖好汉们鼓噪而行,看上去也是煞气逼人。

    历史的车轮终于还是滚到了这一步——耀州血战的帷幕正在被轻轻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