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见到这面旗帜后,张献忠的脸色愈发凶恶狰狞,他大吼一声,冲过去将这面旗帜狠狠拔出,用力地在膝上一磕,喀嚓一声,折起两断。
“敢灭我定国儿部,狗入的李啸,吾誓取汝命!”张献忠吼声如雷,他扭头向人群中喝道:“可望!这山东单县,却是在哪?!”
一个身材高大,面皮白皙,甚至还颇有些书生气的少年军将,从人群中挤出,向张献忠颤颤地一拱手道:“禀义父,单县在山东南部,好象与河南归德府交界,离庐州却有数千里有余。”
“那我军明天便出发,追随那李啸军兵马踪迹,尽快赶往山东单县,抢回定国!”张献忠近乎狂躁地喝喊。脸上愤怒之色,让旁边的一众军将望之心颤。
孙可望脸上闪过一丝微不可见的嫉妒神色,随即拱手应道:“谨遵义父之命。”
很多小说中,总把张献忠写得一个没有人情与理智的恶魔,其实,我认为,这些作者还是低估了人性的复杂。
张献忠对百姓,对手下军兵,甚至对自已的妻妾子女,都可谓是残忍恶毒,相当狠酷。唯独对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四个义子,却是爱护颇多,相当看重。
明史记载,当了大西皇帝的张献忠,在出川抗清前,曾自行摔死幼儿,砍杀妻妾,把正在旁边观看的孙可望等人吓得面如土色,以为得了失心疯般的张献忠,接下来便要杀自已。却没想到杀妻杀子的张献忠,却用一种郑重的语气对他说道:“此去抗清,生死难料,故除妻妾子女以绝生念耳。若吾死,尔等速速归明,明朝缺大将,必重用尔等。”
绝境逢生的孙可望等人,听闻张献忠这般话语,方感泣下拜。后面张献忠被清朝英亲王阿济格手下白摆牙喇精兵射杀,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皆遵其之令,最终归降了南明朝廷。
而在这四个义子中,张献忠最为看重的,便是李定国。
李定国武艺出众,有勇有谋,展现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才华与统率力,李定国的卓越才能,让张献忠极为欣赏,曾有多次,张献忠都打算,若自已死后,便把基业交给李定国统领。
张献忠这名养父,对李定国的偏爱,让四大义子之首的孙可望嫉妒不已。
孙李二人的纠葛恩怨,最终在投降南明后全面爆发,两人反目成仇,互相攻杀,这两位南明倚国之臣的内斗,终让清朝坐收渔人之利。而南明则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张献忠只休整了一天,便收拢全部军队,沿着李啸撤退的路线,一路追杀而去。
而李啸军,在返回滁州府后,便再未沿来路去淮安府,而是直接北返,沿临淮、凤阳、宿州、再入河南归德府永城县,再北上夏邑,渡过黄河,便返回单县铁龙城。
李啸选这条线路,却是深思熟虑之结果。
现在李自成、扫地王、太平王等流寇,皆早已返回河南,故整个凤阳府无甚流寇踪迹。而等李啸军进入河南归德府地界时,李自成他们早已到了豫西,故根本不会给自已造成威胁。
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李啸军才可能尽快地行军返回,从而让后面的跟着自已脚步追杀而来的张献忠部,难于迅速赶上。
只是饶是如此,相比李啸军,流寇骑兵众多,行进速度更大,如果李啸军没有任何延缓张献忠部前进步伐的方法的话,那么,李啸军到不了河南地界,还是会被张献忠部赶上。
张献忠部还有四万余多兵马,真要与李啸这五千兵马野战的话,李啸十有八九还是要打败仗。
李啸的手下也想到了这点了,在快速行进的路上,他手下多名将领面带忧色,心事重重。
这些人中,只有李啸知道,虽然自已这般无援无依的匆匆赶路,却有一支兵马,最终会为李啸军赢得宝贵的阻延时间。
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
因为这支兵马,就是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的杨一鹏,从淮安带过来的五千兵马。
当李啸军刚刚从一片残破的凤阳旁经过,北上宿州之时,杨一鹏的兵马,刚刚赶到凤阳。
当时,崇祯依据温体仁的计策,调动杨一鹏的淮安兵马,骆举的睢州兵马,邓玘的信阳兵马,
张国维的应天府兵马,总共四路兵马进援凤阳,结果,因为流寇行进过快,当这四路兵马,均还在路上之时,流贼大军就已攻克并血洗凤阳,让四路明军白跑一趟。
结果,得到凤阳沦陷的消息后,其他三路兵马,皆已退回,只有杨一鹏的兵马,继续向凤阳进军。
杨一鹏没有选择,因为他兼了凤阳巡抚一职,凤阳失守,他绝脱不了干系。现在他能做的,便是继续赶赴凤阳,看看能不能尽可能从这座几乎被烧成白地的城池中,挽回一些损失。
杨一鹏必须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自已能做好善后工作,朝廷将来追究的话,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些罪责。
杨一鹏现在率军赶往凤阳,因为了解到了流寇已经统军南下的消息,他心里没有原先的恐惧,却有了更多的苍凉感觉。
作为凤阳巡抚的杨一鹏,当然深知中都凤阳,在崇祯皇帝心中的份量。
凤阳在明代,乃是太祖“龙兴”之地,朱元璋的父母埋葬在这儿,称为皇陵,而朱元璋自己,因为少年时代在凤阳城外的龙兴寺当过和尚,与这座城池也颇有渊源。因此,凤阳被朱元璋钦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只不过,在这凤阳地界,尽管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葱翠雄伟的山陵,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和地方官员,但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事实上,这些条例,除了朱元璋一朝外,从未得到过真正实施,而到明朝晚期,凤阳当地的境况,更是日渐恶劣。
自从这里出了个朱皇帝后,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凤阳的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以一日一家而当七役,仍且不免于鞭朴。”农民们“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点粮食,里役就随踵而来,“一不与则系累其颈,再不与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民即呼九天,而堂上万里,岂能闻此莫愬之小东乎?”而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些普通百姓的疾苦,即便上达天聪,也不会得到朱家皇帝的同情。
崇祯四年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
“凤阳号称帝乡,……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如敝屣,挈妻担子,乞活四方。而户口既以流亡,逋赋因之岁积。催征则绝其反顾,招集又疑为空言。有司束于正额,不得不以逋户之丁粮派征于见在之赋长。于是赔累愈多,而见在者又转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户口所以日耗,正额所以日亏,宿逋所以日积也。……不意祖宗汤沐之乡,乃有竭泽露根之象,心窃伤之。……今天下赋重政苛,民穷财殚,……而臣谓发政施仁,宜先帝乡。即特为蠲减,不过太仓之稊米耳。”
应该说,钱士升的请求并不高,在又有太祖谕令的情况下,蠲减凤阳的赋税,应该是最正常不过,也相当合理的事情。可是,崇祯皇帝却并不同意,反而严词训责钱士升危言耸听,并说自已“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这类空话。
其实皇帝的真实心思是,他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减免钱粮的话,各地起而效尤,那现在正在拼力搜刮的三饷,可就成了大问题了。
朝廷既然不肯开恩,贫苦百姓没有办法,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流寇身上。就在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围攻颍州的时候,“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拥众焚劫,震动祖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寇的迅速发展壮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明朝自已失了人心,以至连太祖皇帝的家乡民众,都开始反抗这个朝廷。
想到这里,杨一鹏一声长叹,轻声念了一句:“国不知有民,民乃不知有国矣。”
不多时,杨一鹏兵马到达凤阳,见到形如废墟一般的中都,杨总督不由得又是一番感叹。
杨一鹏原本以为,现在自已要做的,只是收拾残局,同时静待朝廷发落,却没想到,自家的军兵只入驻了一天,便有外派的哨骑紧急回报,那些南下的流寇,又重新杀回凤阳来了!
“汝等可曾探得仔细?”杨一鹏声音都有些抖。
“确是流寇兵马,极天际地,浩浩荡荡,兵马不知凡几。”哨骑急急而道。
杨一鹏面如土色,他在房中来回踱步,最后颤声道:“凤阳已成一片白地,又无城墙,安可坚守,可速退往附近的长淮卫,与该部卫所军相合,拼死挡住流贼是矣。”
杨一鹏撤退兵马到长淮卫后,张献忠部便赶到凤阳。
听闻哨骑来报,说长淮卫已有大股兵马驻扎,张献忠惊疑不已,以为是李啸军驻屯其中。
鉴于李啸军将李定国部一击而灭,战力强悍,张献忠十分慎重,而在连续观察看了两日后,他看到,这些驻守卫所的明军,旗帜散乱,士气不振,故心下断定,这些军兵决不是李啸兵马,张献忠方下令立刻攻城。
杨一鹏等人已无退路,只得拼死迎击流寇,死守长淮卫。
激战三天后,张献忠部攻上城头,随后打开卫门,流寇大军有如潮水般一拥而入。
驻守长淮卫的明军军兵,终于彻底崩溃,除了两千余名明军死伤外,其余的四千多人,尽皆投降。
杨一鹏本人,亦成了张献忠部的俘虏。
“听说,你是这凤阳巡抚,还当过明朝的户部尚书?”
一块城外的空地,已被临时改为刑场,手执一把钢刀在地上转来转去的张献忠,冷笑着向被五花大绑的杨一鹏问道。
“正是。”杨一鹏虽然被俘,却是脸色凛然。
“老子跟你明说了罢,希望你这厮识时务,早点投降我军。这样的话,老子会给你个活命的机会。”张献忠冷冷说道。
“吾乃大明重臣,守土之官,安可降于流贼。”杨一鹏面不改色,平静答道。
“狗.东西,给脸不要脸,来人,就地砍了。”张献忠啐骂一声,向一旁的军士摆了摆手。
“且慢!”杨一鹏大喝。
“唔?”张献忠面上带着嘲讽的笑意“你后悔了么?”
“非也,吾乃大明重臣,礼当先北拜天子,复可受刑,尔等无知之辈,不知礼数耶?”杨一鹏冷冷喝道。
张献忠咂咂嘴,又点点头,似乎很认可杨一鹏的说法。
随后,他下令,给杨一鹏松绑。
杨一鹏整整衣襟,整正官帽,郑重地北向连磕了三头。
随后,从容就义。
“此人倒是个忠臣,没被俺老张吓倒。传俺之令,给他寻个棺材,把脑袋与身子装在一起,好生埋了吧。”张献忠捋着胡须,低声向一旁的军士吩咐道。
于凤阳就义的杨一鹏,后来被朝廷加爵赐谥,入忠祠,其子杨昌朝则赐世袭锦衣卫千户,完全改变了原先历史中,因为作战不力,被朝廷处斩抄家的可悲结局。
不知道魂归地下的杨一鹏,在得知自已的两种命运后,会不会因此而感激李啸。
从消灭杨一鹏部再到重新出发,张献忠部流寇,已在凤阳滞留了宝贵的五天时间。
此时,李啸军已到河南永城。
这李啸军,彻底追不上了。
现在,张献忠要救回李定国,只有拼力进攻李啸的老巢单县铁龙城,一条路可走了。
又过了五天,在鲁豫等地开始下雪之时,李啸全军,终于顺利返回单县。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一路北上的张献忠部,在泥泞中痛苦地挣扎行进。
直到又过了近一周的时间,疲惫不堪的张献忠部,才终于渡过黄河,到达山东单县地界。
望着灰蒙天空下,那雄伟高峻,仿佛从天际突兀而现的铁龙城,一脸风尘的张献忠,忍不住一声长叹:“李啸这贼厮,竟占得这般一座雄城!”
见到这面旗帜后,张献忠的脸色愈发凶恶狰狞,他大吼一声,冲过去将这面旗帜狠狠拔出,用力地在膝上一磕,喀嚓一声,折起两断。
“敢灭我定国儿部,狗入的李啸,吾誓取汝命!”张献忠吼声如雷,他扭头向人群中喝道:“可望!这山东单县,却是在哪?!”
一个身材高大,面皮白皙,甚至还颇有些书生气的少年军将,从人群中挤出,向张献忠颤颤地一拱手道:“禀义父,单县在山东南部,好象与河南归德府交界,离庐州却有数千里有余。”
“那我军明天便出发,追随那李啸军兵马踪迹,尽快赶往山东单县,抢回定国!”张献忠近乎狂躁地喝喊。脸上愤怒之色,让旁边的一众军将望之心颤。
孙可望脸上闪过一丝微不可见的嫉妒神色,随即拱手应道:“谨遵义父之命。”
很多小说中,总把张献忠写得一个没有人情与理智的恶魔,其实,我认为,这些作者还是低估了人性的复杂。
张献忠对百姓,对手下军兵,甚至对自已的妻妾子女,都可谓是残忍恶毒,相当狠酷。唯独对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四个义子,却是爱护颇多,相当看重。
明史记载,当了大西皇帝的张献忠,在出川抗清前,曾自行摔死幼儿,砍杀妻妾,把正在旁边观看的孙可望等人吓得面如土色,以为得了失心疯般的张献忠,接下来便要杀自已。却没想到杀妻杀子的张献忠,却用一种郑重的语气对他说道:“此去抗清,生死难料,故除妻妾子女以绝生念耳。若吾死,尔等速速归明,明朝缺大将,必重用尔等。”
绝境逢生的孙可望等人,听闻张献忠这般话语,方感泣下拜。后面张献忠被清朝英亲王阿济格手下白摆牙喇精兵射杀,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皆遵其之令,最终归降了南明朝廷。
而在这四个义子中,张献忠最为看重的,便是李定国。
李定国武艺出众,有勇有谋,展现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才华与统率力,李定国的卓越才能,让张献忠极为欣赏,曾有多次,张献忠都打算,若自已死后,便把基业交给李定国统领。
张献忠这名养父,对李定国的偏爱,让四大义子之首的孙可望嫉妒不已。
孙李二人的纠葛恩怨,最终在投降南明后全面爆发,两人反目成仇,互相攻杀,这两位南明倚国之臣的内斗,终让清朝坐收渔人之利。而南明则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张献忠只休整了一天,便收拢全部军队,沿着李啸撤退的路线,一路追杀而去。
而李啸军,在返回滁州府后,便再未沿来路去淮安府,而是直接北返,沿临淮、凤阳、宿州、再入河南归德府永城县,再北上夏邑,渡过黄河,便返回单县铁龙城。
李啸选这条线路,却是深思熟虑之结果。
现在李自成、扫地王、太平王等流寇,皆早已返回河南,故整个凤阳府无甚流寇踪迹。而等李啸军进入河南归德府地界时,李自成他们早已到了豫西,故根本不会给自已造成威胁。
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李啸军才可能尽快地行军返回,从而让后面的跟着自已脚步追杀而来的张献忠部,难于迅速赶上。
只是饶是如此,相比李啸军,流寇骑兵众多,行进速度更大,如果李啸军没有任何延缓张献忠部前进步伐的方法的话,那么,李啸军到不了河南地界,还是会被张献忠部赶上。
张献忠部还有四万余多兵马,真要与李啸这五千兵马野战的话,李啸十有八九还是要打败仗。
李啸的手下也想到了这点了,在快速行进的路上,他手下多名将领面带忧色,心事重重。
这些人中,只有李啸知道,虽然自已这般无援无依的匆匆赶路,却有一支兵马,最终会为李啸军赢得宝贵的阻延时间。
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
因为这支兵马,就是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的杨一鹏,从淮安带过来的五千兵马。
当李啸军刚刚从一片残破的凤阳旁经过,北上宿州之时,杨一鹏的兵马,刚刚赶到凤阳。
当时,崇祯依据温体仁的计策,调动杨一鹏的淮安兵马,骆举的睢州兵马,邓玘的信阳兵马,
张国维的应天府兵马,总共四路兵马进援凤阳,结果,因为流寇行进过快,当这四路兵马,均还在路上之时,流贼大军就已攻克并血洗凤阳,让四路明军白跑一趟。
结果,得到凤阳沦陷的消息后,其他三路兵马,皆已退回,只有杨一鹏的兵马,继续向凤阳进军。
杨一鹏没有选择,因为他兼了凤阳巡抚一职,凤阳失守,他绝脱不了干系。现在他能做的,便是继续赶赴凤阳,看看能不能尽可能从这座几乎被烧成白地的城池中,挽回一些损失。
杨一鹏必须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自已能做好善后工作,朝廷将来追究的话,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些罪责。
杨一鹏现在率军赶往凤阳,因为了解到了流寇已经统军南下的消息,他心里没有原先的恐惧,却有了更多的苍凉感觉。
作为凤阳巡抚的杨一鹏,当然深知中都凤阳,在崇祯皇帝心中的份量。
凤阳在明代,乃是太祖“龙兴”之地,朱元璋的父母埋葬在这儿,称为皇陵,而朱元璋自己,因为少年时代在凤阳城外的龙兴寺当过和尚,与这座城池也颇有渊源。因此,凤阳被朱元璋钦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只不过,在这凤阳地界,尽管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葱翠雄伟的山陵,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和地方官员,但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事实上,这些条例,除了朱元璋一朝外,从未得到过真正实施,而到明朝晚期,凤阳当地的境况,更是日渐恶劣。
自从这里出了个朱皇帝后,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凤阳的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以一日一家而当七役,仍且不免于鞭朴。”农民们“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点粮食,里役就随踵而来,“一不与则系累其颈,再不与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民即呼九天,而堂上万里,岂能闻此莫愬之小东乎?”而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些普通百姓的疾苦,即便上达天聪,也不会得到朱家皇帝的同情。
崇祯四年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
“凤阳号称帝乡,……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如敝屣,挈妻担子,乞活四方。而户口既以流亡,逋赋因之岁积。催征则绝其反顾,招集又疑为空言。有司束于正额,不得不以逋户之丁粮派征于见在之赋长。于是赔累愈多,而见在者又转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户口所以日耗,正额所以日亏,宿逋所以日积也。……不意祖宗汤沐之乡,乃有竭泽露根之象,心窃伤之。……今天下赋重政苛,民穷财殚,……而臣谓发政施仁,宜先帝乡。即特为蠲减,不过太仓之稊米耳。”
应该说,钱士升的请求并不高,在又有太祖谕令的情况下,蠲减凤阳的赋税,应该是最正常不过,也相当合理的事情。可是,崇祯皇帝却并不同意,反而严词训责钱士升危言耸听,并说自已“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这类空话。
其实皇帝的真实心思是,他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减免钱粮的话,各地起而效尤,那现在正在拼力搜刮的三饷,可就成了大问题了。
朝廷既然不肯开恩,贫苦百姓没有办法,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流寇身上。就在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围攻颍州的时候,“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于是,贼遂拥众焚劫,震动祖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寇的迅速发展壮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明朝自已失了人心,以至连太祖皇帝的家乡民众,都开始反抗这个朝廷。
想到这里,杨一鹏一声长叹,轻声念了一句:“国不知有民,民乃不知有国矣。”
不多时,杨一鹏兵马到达凤阳,见到形如废墟一般的中都,杨总督不由得又是一番感叹。
杨一鹏原本以为,现在自已要做的,只是收拾残局,同时静待朝廷发落,却没想到,自家的军兵只入驻了一天,便有外派的哨骑紧急回报,那些南下的流寇,又重新杀回凤阳来了!
“汝等可曾探得仔细?”杨一鹏声音都有些抖。
“确是流寇兵马,极天际地,浩浩荡荡,兵马不知凡几。”哨骑急急而道。
杨一鹏面如土色,他在房中来回踱步,最后颤声道:“凤阳已成一片白地,又无城墙,安可坚守,可速退往附近的长淮卫,与该部卫所军相合,拼死挡住流贼是矣。”
杨一鹏撤退兵马到长淮卫后,张献忠部便赶到凤阳。
听闻哨骑来报,说长淮卫已有大股兵马驻扎,张献忠惊疑不已,以为是李啸军驻屯其中。
鉴于李啸军将李定国部一击而灭,战力强悍,张献忠十分慎重,而在连续观察看了两日后,他看到,这些驻守卫所的明军,旗帜散乱,士气不振,故心下断定,这些军兵决不是李啸兵马,张献忠方下令立刻攻城。
杨一鹏等人已无退路,只得拼死迎击流寇,死守长淮卫。
激战三天后,张献忠部攻上城头,随后打开卫门,流寇大军有如潮水般一拥而入。
驻守长淮卫的明军军兵,终于彻底崩溃,除了两千余名明军死伤外,其余的四千多人,尽皆投降。
杨一鹏本人,亦成了张献忠部的俘虏。
“听说,你是这凤阳巡抚,还当过明朝的户部尚书?”
一块城外的空地,已被临时改为刑场,手执一把钢刀在地上转来转去的张献忠,冷笑着向被五花大绑的杨一鹏问道。
“正是。”杨一鹏虽然被俘,却是脸色凛然。
“老子跟你明说了罢,希望你这厮识时务,早点投降我军。这样的话,老子会给你个活命的机会。”张献忠冷冷说道。
“吾乃大明重臣,守土之官,安可降于流贼。”杨一鹏面不改色,平静答道。
“狗.东西,给脸不要脸,来人,就地砍了。”张献忠啐骂一声,向一旁的军士摆了摆手。
“且慢!”杨一鹏大喝。
“唔?”张献忠面上带着嘲讽的笑意“你后悔了么?”
“非也,吾乃大明重臣,礼当先北拜天子,复可受刑,尔等无知之辈,不知礼数耶?”杨一鹏冷冷喝道。
张献忠咂咂嘴,又点点头,似乎很认可杨一鹏的说法。
随后,他下令,给杨一鹏松绑。
杨一鹏整整衣襟,整正官帽,郑重地北向连磕了三头。
随后,从容就义。
“此人倒是个忠臣,没被俺老张吓倒。传俺之令,给他寻个棺材,把脑袋与身子装在一起,好生埋了吧。”张献忠捋着胡须,低声向一旁的军士吩咐道。
于凤阳就义的杨一鹏,后来被朝廷加爵赐谥,入忠祠,其子杨昌朝则赐世袭锦衣卫千户,完全改变了原先历史中,因为作战不力,被朝廷处斩抄家的可悲结局。
不知道魂归地下的杨一鹏,在得知自已的两种命运后,会不会因此而感激李啸。
从消灭杨一鹏部再到重新出发,张献忠部流寇,已在凤阳滞留了宝贵的五天时间。
此时,李啸军已到河南永城。
这李啸军,彻底追不上了。
现在,张献忠要救回李定国,只有拼力进攻李啸的老巢单县铁龙城,一条路可走了。
又过了五天,在鲁豫等地开始下雪之时,李啸全军,终于顺利返回单县。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一路北上的张献忠部,在泥泞中痛苦地挣扎行进。
直到又过了近一周的时间,疲惫不堪的张献忠部,才终于渡过黄河,到达山东单县地界。
望着灰蒙天空下,那雄伟高峻,仿佛从天际突兀而现的铁龙城,一脸风尘的张献忠,忍不住一声长叹:“李啸这贼厮,竟占得这般一座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