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寻找合作目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家都知道叶姝凝对京都的四合院情有独钟,已经买了两套了,这还要买。
凌轩说道:“小凝姐,你不是都买了两套了吗?怎么还要买?”
叶姝凝笑道:“两套哪够,我家可是有四个孩子呢,将来怎么也得给他们每人一套。而且京都地点好的四合院是非常好的投资项目,和买地皮一样,买了放在那里可以静等升值,可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划算多了。你们买几套投资也好,以后留给孩子也行啊。
而且京都的四合院非常有历史价值,很多宅子都是以前的大户人家或者前朝的贵族留下的,比如那些什么王爷府,郡王府的,都是非常大的宅子,里面的建筑也都非常考究,拥有这样的一处宅子,以后老了在里面种种花、养养鱼多自在。”
凌轩觉得很有道理点点头,“是得多买几套,以后装修一套留着自己住,其它的可以用来投资。”
栗绍中说道:“我托人一直在打听着,有好的院子咱们就去看看。现在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正在渐渐放开,南方的一些城市已经允许建商品房了,估计北方也很快就会放开。
之前拉起来的建筑工程队经过之前几个大工程的建设也都比较成熟了,以后独自承建楼房也完全没问题了。我看咱们在南方一些城市可以开始试着建一些对外出售的楼盘了。”
秦宗晔对于栗绍中的提议很赞同,“确实,现在内地改革开放,很多人都富裕了起来。人们手里有钱了肯定就会想着改善居住环境。那么咱们建房子就有市场了。”
栗绍中说道:“现在很多在职的工人、干部等也下海经商,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私人商贩,私营企业,有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以后房地产行业会大有发展。”
秦宗晔知道栗绍中他们在海州这边买了不少地,问道:“这次你们在海州买的地皮除了建实验室是不是准备建商品房?”
栗绍中摇摇头,“楼房肯定是要建,但前期先不建对外出售的商品房,要先满足内部职工的需要。这可是将来吸引人才的一大福利。这次我们准备建小高层的电梯房,房型也会更加优越,居住环境会更好。而且小区配套设施也会做好。小凝还准备建一条商业街。”
叶姝凝在旁边说道:“有了人就会有消费,建一条商业街也是为了方便居民,也给一些人创造就业的机会。小区的配套设施要有学校、医院、银行等,交通还要便利,有些我们已经和有关部门谈好了。学校和医院都可以由咱们自己建,银行和交通方面就交给有关部门。
至于其它的就更好办了,只要有了人,其它方面也都会慢慢发展起来。江东地区是一片充满潜力的地方,将来这里的发展不会亚于老城区,甚至会比老城区还要繁华。这也是我最开始就做好了居住区和工业区分开规划的原因。”
凌轩最佩服的就是小凝姐的目光长远,“小凝姐,你以前说过,将来海州一定会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你现在就已经做好规划了。有你的加入,我想将来江东一定会大放异彩。”
几个人又聊了一下其它工厂的事,也交换一下彼此的意见,也确定了接下来几个工厂的发展方向。
凌轩现在干劲儿十足,他亲自盯着玻璃厂和实验室的工程,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都是他在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段时间凌轩成长的很快。
从这次的谈话中秦宗晔就发现了凌轩明显更成熟了,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明显更加有章法了。
秦宗晔笑道:“阿轩这段时间真是进步不少啊。”
凌轩嘿嘿笑道:“这不是小凝姐特意让我负责海州这边的玻璃厂和实验室的项目,锻炼我嘛。我发现只有真正的深入到基层的工作中才能了解更多东西,很多东西都是课堂上学不到,只有在实践中去摸索,去学习。
这次得多谢小凝姐和三哥给我这个锻炼的机会。”
叶姝凝对于凌轩这段时间的工作也是非常满意的,“这段时间真是辛苦阿轩了,我和中哥都忙着海州日化二厂的技改工作,玻璃厂和实验室的项目只能先交给他负责了。不过阿轩做的很好,以后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面对小凝姐的夸奖凌轩既高兴又觉得自己还得更加努力。他知道小凝姐和栗三哥将来最主要的是搞研究,那他就帮他们打理外面的事,让他们能专心搞研究。
海州日化二厂第一阶段的技改工作又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终于完成了。海州日化二厂在技术和设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管理上也更加先进。
海州日化二厂可以说是焕然一新,销售业绩也是蒸蒸日上。
厂办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按照栗绍中的意思寻找合作目标,他们也和滨州日化厂的领导接触了一下,滨州日化厂的领导对于能和海州日化二厂合作也非常感兴趣。
毕竟在日化行业海州日化二厂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同行没有不知道的。大家也都对海州日化二厂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很多厂家都在想着寻求合作。
没想到海州日化二厂竟然会想和他们合作,这让滨州日化厂的厂长郑同林惊喜万分。
郑同林是刚被派到滨州日化厂当厂长的,他了解到滨州日化厂的效益不太好,老旧的设备、落后的技术,使得这个以前曾经辉煌过的老牌工厂开始走下坡路。照这样下去滨州日化厂早晚会经营不下去。
这也是上面派郑同林来当这个厂长的原因。郑同林比较年轻,思想比较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给已经有些死气沉沉的滨州日化厂带来了一丝活力。
郑同林也在思考着怎么才能改善滨州日化厂的经营状况。他也不是井底之蛙,他知道要改变现状必须进行改革。原有的技术必须要改进,这样才能守住原来拥有的市场,才能扩大市场。但这又谈何容易。
海州日化二厂的合作意向无疑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惊喜。他决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第三百四十六章 寻找合作目标
大家都知道叶姝凝对京都的四合院情有独钟,已经买了两套了,这还要买。
凌轩说道:“小凝姐,你不是都买了两套了吗?怎么还要买?”
叶姝凝笑道:“两套哪够,我家可是有四个孩子呢,将来怎么也得给他们每人一套。而且京都地点好的四合院是非常好的投资项目,和买地皮一样,买了放在那里可以静等升值,可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划算多了。你们买几套投资也好,以后留给孩子也行啊。
而且京都的四合院非常有历史价值,很多宅子都是以前的大户人家或者前朝的贵族留下的,比如那些什么王爷府,郡王府的,都是非常大的宅子,里面的建筑也都非常考究,拥有这样的一处宅子,以后老了在里面种种花、养养鱼多自在。”
凌轩觉得很有道理点点头,“是得多买几套,以后装修一套留着自己住,其它的可以用来投资。”
栗绍中说道:“我托人一直在打听着,有好的院子咱们就去看看。现在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正在渐渐放开,南方的一些城市已经允许建商品房了,估计北方也很快就会放开。
之前拉起来的建筑工程队经过之前几个大工程的建设也都比较成熟了,以后独自承建楼房也完全没问题了。我看咱们在南方一些城市可以开始试着建一些对外出售的楼盘了。”
秦宗晔对于栗绍中的提议很赞同,“确实,现在内地改革开放,很多人都富裕了起来。人们手里有钱了肯定就会想着改善居住环境。那么咱们建房子就有市场了。”
栗绍中说道:“现在很多在职的工人、干部等也下海经商,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私人商贩,私营企业,有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以后房地产行业会大有发展。”
秦宗晔知道栗绍中他们在海州这边买了不少地,问道:“这次你们在海州买的地皮除了建实验室是不是准备建商品房?”
栗绍中摇摇头,“楼房肯定是要建,但前期先不建对外出售的商品房,要先满足内部职工的需要。这可是将来吸引人才的一大福利。这次我们准备建小高层的电梯房,房型也会更加优越,居住环境会更好。而且小区配套设施也会做好。小凝还准备建一条商业街。”
叶姝凝在旁边说道:“有了人就会有消费,建一条商业街也是为了方便居民,也给一些人创造就业的机会。小区的配套设施要有学校、医院、银行等,交通还要便利,有些我们已经和有关部门谈好了。学校和医院都可以由咱们自己建,银行和交通方面就交给有关部门。
至于其它的就更好办了,只要有了人,其它方面也都会慢慢发展起来。江东地区是一片充满潜力的地方,将来这里的发展不会亚于老城区,甚至会比老城区还要繁华。这也是我最开始就做好了居住区和工业区分开规划的原因。”
凌轩最佩服的就是小凝姐的目光长远,“小凝姐,你以前说过,将来海州一定会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你现在就已经做好规划了。有你的加入,我想将来江东一定会大放异彩。”
几个人又聊了一下其它工厂的事,也交换一下彼此的意见,也确定了接下来几个工厂的发展方向。
凌轩现在干劲儿十足,他亲自盯着玻璃厂和实验室的工程,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都是他在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段时间凌轩成长的很快。
从这次的谈话中秦宗晔就发现了凌轩明显更成熟了,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明显更加有章法了。
秦宗晔笑道:“阿轩这段时间真是进步不少啊。”
凌轩嘿嘿笑道:“这不是小凝姐特意让我负责海州这边的玻璃厂和实验室的项目,锻炼我嘛。我发现只有真正的深入到基层的工作中才能了解更多东西,很多东西都是课堂上学不到,只有在实践中去摸索,去学习。
这次得多谢小凝姐和三哥给我这个锻炼的机会。”
叶姝凝对于凌轩这段时间的工作也是非常满意的,“这段时间真是辛苦阿轩了,我和中哥都忙着海州日化二厂的技改工作,玻璃厂和实验室的项目只能先交给他负责了。不过阿轩做的很好,以后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面对小凝姐的夸奖凌轩既高兴又觉得自己还得更加努力。他知道小凝姐和栗三哥将来最主要的是搞研究,那他就帮他们打理外面的事,让他们能专心搞研究。
海州日化二厂第一阶段的技改工作又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终于完成了。海州日化二厂在技术和设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管理上也更加先进。
海州日化二厂可以说是焕然一新,销售业绩也是蒸蒸日上。
厂办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按照栗绍中的意思寻找合作目标,他们也和滨州日化厂的领导接触了一下,滨州日化厂的领导对于能和海州日化二厂合作也非常感兴趣。
毕竟在日化行业海州日化二厂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同行没有不知道的。大家也都对海州日化二厂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很多厂家都在想着寻求合作。
没想到海州日化二厂竟然会想和他们合作,这让滨州日化厂的厂长郑同林惊喜万分。
郑同林是刚被派到滨州日化厂当厂长的,他了解到滨州日化厂的效益不太好,老旧的设备、落后的技术,使得这个以前曾经辉煌过的老牌工厂开始走下坡路。照这样下去滨州日化厂早晚会经营不下去。
这也是上面派郑同林来当这个厂长的原因。郑同林比较年轻,思想比较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给已经有些死气沉沉的滨州日化厂带来了一丝活力。
郑同林也在思考着怎么才能改善滨州日化厂的经营状况。他也不是井底之蛙,他知道要改变现状必须进行改革。原有的技术必须要改进,这样才能守住原来拥有的市场,才能扩大市场。但这又谈何容易。
海州日化二厂的合作意向无疑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惊喜。他决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第三百四十六章 寻找合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