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中文网 > 丰臣遗梦 > 资料一 日本战国令制国基本情况

资料一 日本战国令制国基本情况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陆奥国:属东山道。俗称奥州。现在之福岛、宫城、岩手、青森、秋田诸县,总石高大约石。九世纪时与虾夷半分,大化革新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称“道奥”,意即“道路远奥之地”。律令制时代改称陆奥;元明天皇和铜五年分为陆奥、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分为陆奥、陆中、岩代、磐城。

    出羽国:属东山道。俗称羽州。石高约32万石,现在之山形、秋田县。远征虾夷族阿倍比罗夫後开拓而成,分属道奥、越国,和铜元年脱离越後国,和铜五年自成一国,外加最上、置赐两郡。室町时代属关东管领管辖。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後二国。最後演化为山形、秋田县。

    越中国:属北陆道。石高约20万石。现在之富山县。古代越国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大宝二年,拥越後国颈城、古志、鱼沼、蒲原四郡为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与新川县合并为石川县,明治16年再富山县。

    越前国:属北陆道。石高约50万石。现在福井县东北部。古代越国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七世纪後期,除福井郡半部外,加入十一郡构成越前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敦贺、足羽、福井县分置。

    越後国:属北陆道。石高约39万石。现在之新潟县。古代越国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大宝二年,颈城、古志、鱼沼、蒲原四郡划为越中国;和铜元年分为越後、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後,改名新潟县。

    佐渡国:属北陆道。石高约庆长时)。现在之佐渡全境。初见载於文武天皇四年,古代越国一部,天平十五年後属越後国,天平胜宝四年再分。废藩置县後,曾改称佐渡、相川县,最後编入新潟县。

    加贺国:属北陆道。现在之石川县南部。俗称加州、贺州。石高约35万石。古属越国。大化改新时编入越前国。弘仁十四年拥加贺郡及江沼郡为加贺国。室町时代一向一揆之热门地。废藩置县後,明治十六年,与能登国合为石川县。

    能登国:属北陆道。俗称能州。石高约21万石。现在之石川县北部半岛。古代之能登?羽咋二国,属越前国。养老二年,从越前国拥羽咋郡、能登郡、凤至郡、珠洲郡四郡自分。圣武天皇天平十三年再与越中国合一,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元年再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与七尾县,於同五年为石川县之一部。

    若狭国:属北陆道。俗称若州。石高约石。现在福井县西南部。古属越国,为交通要道。

    常陆国:属东海道。俗称常州。石高约53万石。现在之茨城县全境。大化改新後自道奥国合高、久自治、筑波、茨城六国统合为一国。废藩置县後茨城与新治分离。明治八年合并,占茨城县北、东部。

    上总国:属东海道。俗称上总。石高约38万石。现在之千叶县南部。古称总国之一,曾称上狭。大化改新,养老二年,与下总国、安房国分立。天平十三年再与安房国并合。天平宝字元年再分。明治年间,与下总、安房再次合为千叶县。

    下总国:属东海道。俗称下总。石高约40万石。现在之千叶县北部。大化改新後,与上总国、安房国分立。明治年间,与上总、安房再次合为千叶县。

    安房国:属东海道。俗称房州。石高约43万石。现在之千叶县最南部。大化改新,养老二年,与上总国分立,拥平群郡、安房郡、朝夷郡、长狭郡。天平十三年再与上总国并合。天平宝字元年再分。明治年间,与上总、下总再次合为千叶县。为捕鲸业主要地。

    上野国:属东山道。俗称上州。石高约50万石。现在之群马县。古代与下野国、那须国合称为“毛野国”。四世纪时毛野国分为上毛野国成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国分为上、下两国—上野国与下野国。古代东国经营之重点;古代牧马名产地。废藩置县後分为七个县,明治9年合为群马县。

    下野国:属东山道。俗称下州。石高约37万石。现在之栃木县。古代与上野国、那须国合称为“毛野国”。四世纪时毛野国分为下毛野国成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国分为上、下两国—上野国与下野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栃木、宇都宫两县,同九年统合为栃木县。

    武藏国:属东海道,俗称武州。石高约67万石。现在之东京、埼玉县全境、神奈川县横滨市、川崎市全境。古代无邪志国、胸刺国、知夫国之国。大化改新後合为一国。初属东山道,宝龟二年,入属东海道。鎌仓时代,成为关东八国之一。废藩置县後,分置八县,最後合归为埼玉县、东京府、神奈川县。

    相模国:属东海道,俗称相州。石高约20万石。现在之神奈川县大部分地区。古代相武、师长两国与鎌仓别之地,大化改新後合为一国。废藩置县後,小田原、足柄县并入神奈川县。

    伊豆国:属东海道,俗称豆州。石高约7万石。现在之静冈县东及东京都伊豆诸岛。古代温泉胜地及重犯流放地。天武九年,与骏河国分离,拥三郡。废藩置县後,於明治九年伊豆半岛并入静冈县,伊豆七岛编入东京府。

    骏河国:属东海道,俗称骏州、骏河。石高约15万石。现在之静冈县中东部。古称珠流河;大化改新时成立,天武十年与伊豆国分离。平安时代属上国格,伊势神宫之庄园属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编入静冈县。

    甲斐国:属东海道,俗称甲州。石高约23万石。现在之山梨县。古来之山国。七世纪前後成立。废藩置县後,改名甲府县,再成为山梨县。

    远江国:属东海道,俗称远州。石高约26万石。现在之静冈县西部。因境内之滨名湖俗称“远之淡海”而得名。大化改新後,由素贺、久努等诸国统合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堀江县、滨松县与静冈县合并。

    三河国:属东海道,俗称三州。石高约29万石。现在之爱知县东部。大化改新时与穗国合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额田县,同五年改称爱知县。

    信浓国:现在之长野县。养老五年与南部之诹访国分置,天平三年再次合并。平安时代之庄园重地、牧马区之一。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长野、筑摩两县,同九年长野县。

    尾张国:属东海道,俗称尾州。石高约57万石。现在之爱知县西部。以木曾川与美浓国分置。明治五年废藩置县後并入爱知县。

    美浓国:属东山道,俗称浓州。古称三野、御野。石高约54万石。现在之岐阜县南部。大化改新时立为一国。後加信浓之木曾地方而正式成形。废藩置县後为岐阜县南部。

    飞驒国:属东山道,俗称飞州。古称斐太、斐陀。石高约4万石。现在之岐阜县北部。大化改新时立为一国。废藩置县後初为筑摩县,明治九年与美浓合为岐阜县。

    近江国:属东山道,俗称江州。石高约78万石。现在之滋贺县。古称淡海,因境内之琵琶湖俗称“近之淡海”而得名。大化改新时设置,废藩置县後为滋贺县。

    伊势国:属东海道,俗称势州。石高约57万石。现在之三重县东南部。古代神国、皇大神宫之镇座地,大化改新後自成一国。於七世纪,孝德天皇时代与志摩国、伊贺国合为一国。天武九年伊贺国分置;八世纪时志摩国分立。废藩置县後分为安浓津、度会县,明治九年合并为三重县。

    伊贺国:属东海道,俗称伊州、贺州。石高约10万石。现在之三重县西北部。大化改新後与伊势国合并;天武九年伊贺国,拥阿拜、山田、伊贺、名张四郡。废藩置县後为安浓津县,明治五年编入三重县。

    志摩国:属东海道,俗称志州。石高约现在之三重县南端。因志摩半岛而得名;於七世纪,孝德天皇时代与伊势国、伊贺国合为一国。八世纪时自立。本只有志摩郡,後分为英虞郡、答志郡。明治九年合并为三重县。

    大和国:属畿内,俗称和州。石高约45万石。现在之奈良县。大化改新时自立为一国。古称倭、大倭。宝字元年始以“大和”名之。因古代大和皇朝之发祥地而得名。奈良时代之都。废藩置县後改名奈良県、堺県、大阪府。明治二十年正式改名奈良县。

    纪伊国:属南海道,俗称纪州。石高约24万石。现在之三重县西部及和歌山县。古称“木之国”之国”之音变长,和铜六年正式名为纪伊。大化改新自立一国。废藩置县後分为三重县一部及和歌山县。

    和泉国:属畿内,俗称泉州。石高约14万石。现在之大阪府南部。大和朝廷之御料地,由於该地有地下水泉涌出,故名和泉。灵龟二年,以河内国大鸟、和泉三郡划为和泉监管地。天平十二年并入河内国,入天平宝字元年再次成立和泉国。废藩置县後称堺县,明治十四年编入大阪府。

    河内国:属畿内,俗称河州。石高约24万石。现在之大阪府南部。明治十四年编入大阪府。现为东大阪市内一部分。

    山城国:属畿内,俗称山州、城州。石高约23万石。现在之京都府南部。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国。古称山背、山代,延暦十三年,桓武天皇改置平安京山河襟帯而自然作城之名胜”而改名山城。废藩置县後分置京都府及淀县;後合并为京都府。

    摄津国:属畿内,俗称摄州。石高约16万石。现在之兵库县东部。古代通称津国,和铜六年改称摄津国。天武天皇置摄津职,拥务古水门之良港,因与大陆交易而繁荣。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置尼崎、三田两藩为兵库县东部,其他部分编入大阪府北部。

    丹波国:俗称丹州、丹南、南丹。石高约26万石。现在之兵库县东北部及京都府中部。古称旦波。七世纪成立,和铜六年,北部五郡划为丹後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入兵库县及京都府。

    丹後国:俗称丹北、北丹。石高约11万石。现在之京都府北部。和铜六年,丹波国北部五郡划为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京都府。

    淡路国:属南海道,俗称淡州。石高约6万石。现在之兵库县南部之淡路岛。七世纪成立,古称淡道;後与阿波国合称栗国,本身称“阿波路”,由津名郡、三原郡组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划入兵库县。

    阿波国:属南海道,俗称阿州。石高约18万石。现在之德岛县。古代与淡路国合称栗国;和铜六年正称阿波。後因江户德岛藩而於废藩置县後分置德岛县、名东县,後来统称德岛县。

    赞崎国:属南海道,俗称赞州。石高约1现在之香川县。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国,外加盬饱、小豆、直岛诸岛,江户时代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备前国领。废藩置县後曾改称香川、名东、爱媛,後正称香川县。

    伊予国:属南海道,俗称予州。石高约3现在之爱媛县。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爱媛县。

    土佐国:属南海道,俗称土州。石高约10万石。现在之高知县。古名土左;古代都佐、波多两国在大化改新後合并为一国。废藩置县後成为高知县。

    播磨国:属山阳道,俗称播州。石高约36万石。现在之兵库县西南部。大化改新後,合并针间石三国为一。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称为姫路县,後来改名饰磨县,同九年合并入兵库県。

    但马国:俗称但州。石高约11万石。现在之兵库县北部。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豊冈、出石、村冈三县,後来曾统合为豊冈县,最後编入兵库县。

    美作国:属山阳道,俗称作州。石高约19万石。现在之冈山县北部。古代备中国之一地,和铜六年後拥备前国英多、胜田、苫田、久米、真嶋及大庭六郡为一国。平安时代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分置津山、胜山、鹤田三县,後统称北条县,最後於明治九年编入冈山县。

    备前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前。石高约34万石。现在之冈山县东部。本属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革新後分为三国,和铜六年後划北部六郡予美作。江户时代时,小豆、直岛诸岛划为国领。废藩置县後并入冈山县。

    备中国:属山阳道,俗称备中。石高约18万石。现在之冈山县西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古名“吉备道中国”,大化革新後分为三国。废藩置县後改名深津、小田县,明治五年正式并入冈山县西部。

    备後国:属山阳道,俗称备後。石高约19万石。现在之广岛县东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革新後分为三国。废藩置县後本并入冈山县,明治九年改编入广岛县东部。

    安芸国:属山阳道,俗称芸州。石高约19万石。现在之广岛县西部。古名阿岐;因为古代交通之要地之繁荣。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改名安芸,乃源平时代,平氏庄园之地。废藩置县後并入广岛县。

    因蟠国:俗称因州。石高约9万石。现在之鸟取县东部。古称稻叶,为古稻叶国,大化改新後改名因幡。废藩置县後本并入鸟取县。

    伯耆国:俗称伯州。石高约21万石。现在之鸟取县西部。为古伯耆国,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名称不变。废藩置县曾改名鸟取县、岛根县,明治十四年合为鸟取县西部。

    出云国:俗称云州。石高约19万石。现在之鸟根县东部。古出云皇朝之地,大化改新後立为一国,名称不变。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石见国:俗称石州。石高约11万石。现在之鸟根县西部。以石见银山而得名。明治四年废藩置县,编入岛根县。

    周防国:属山阳道,俗称防州。石高约16万石。现在之山口县南部。古名周芳;七世纪末改名周防。大化改新後,并大岛、熊毛、玖珂、都浓、佐波、吉敷六郡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与长门国合为山口县。

    长门国:属山阳道,俗称长州。石高约27万石。现在之山口县北部。古称穴门、穴户;古代穴门、阿武国之地,七世纪时合并为穴门国,七世纪末改名为长门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为山口、丰浦、清末三县,与岩国县编入为山口县。

    隐岐国:俗称隐州。石高约5万石。现在鸟根县之外岛。大化改新自为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编入鸟根县。

    对马国:属西海道,俗称对州。石高约16万石。现在长崎县之外岛。古代对大陆交通、军事上之要地,古称津岛;天智天皇三年置设军事机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改称严原县,同年与九州佐贺县合并为伊万里县编入长崎县,自为严原町,内有四町二村。

    丰前国:属西海道,俗称丰前、丰州。石高约14万石。现在福冈县及大分县之一部。古代与丰後国合称丰国,文武天皇分为豊前、豊後两国,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编三藩为小仓、中津、新田三县;最後统合为小仓县。同九年分别编入东部之大分县及西部之福冈県。

    丰後国:属西海道,俗称丰後、丰州。石高约42万石。现在大分县之大部分。古代与丰後国合称丰国,文武天皇分为豊前、豊後两国,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为臼杵、杵筑等七县;同九年统合为大分县。

    筑前国:属西海道,俗称筑前,古称筑紫前。石高约33万石。现在福冈县西北部。古代筑紫国之一部,古代大陆文化流入、国防上之要地。文武天皇二年把筑紫国两分後,自成一国;同时乃管辖西海道诸国之大宰府设置之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黒田、秋月两县,同年合并为福冈县。

    筑後国:属西海道,俗称筑後,古称筑紫後。石高约27万石。现在福冈县南部。古代筑紫国之一部,文武天皇二年把筑紫国两分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久留米、柳川、三池三县,曾改名三潴县,同九年编入福冈县之一部。

    肥後国:属西海道,俗称肥後,石高约34万石。现在之熊本县全境,古代火国之一部。大化改新後),分为肥前国、肥後国两国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熊本、人吉两县,明治九年合为熊本县。

    肥前国:属西海道,俗称肥前,石高约22万石。现在之佐贺县及长崎县全境,古代火国之一部。大化改新後),分为肥前国、肥後国两国後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佐贺、长崎两县。

    ri向国:属西海道,俗称r州,石高约17万石。现在之宫崎县全境。古代袭国之一部分,占九州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和铜六年分设大隅国後立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分置美津、都城两县,明治六年合为宫崎县。

    大隅国:属西海道,俗称隅州,石高约18万石。现在之鹿儿岛县东部。和铜六年拥ri向国肝杯、赠於、大隈、姶罗四郡为一国。天长元年并合多褹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鹿儿岛县。

    萨摩国:属西海道,俗称萨州,石高约28万石。现在之鹿儿岛县西部。九州南部、鹿儿岛县西半部之旧国名,九州隼人族之居地。大宝二年分出唱更国,数字後唱更国改名为萨麻国,八世纪末正名为萨摩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鹿儿岛县。

    壹岐国:属西海道,俗称壹州,石高不明。现在长崎县之外岛。中国史书称一支国或一大国方称伊伎、伊吉、伊岐、由纪、由吉,七世纪时正名壹岐。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长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