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平治水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戬眼中一时浮现出了几分茫然,但紧接着,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灌河的镇压破开了。不过,那业煞孽龙却并没有被自己消灭,而是先自己一步破开了灌河,向远处逃离了去。他顿时一惊,那孽龙神通广大,如若逃走,定然要酿成灾祸。
当即也顾不得许多,陡然纵身,化作一道莲光,向孽龙追逐了过去。
杨戬追着孽龙,朝东南方向,飞纵了数万里,那孽龙直直窜入到了江海之中。杨戬不依不饶,也化作莲光冲入江海,与那孽龙在大海之中搏斗了起来。
这一战,又足足持续了数月之久。一人一龙此番大战,引发了巨大的声势,怒涛接连掀起,江河湖海俱都掀起波浪。
最终这一战直直打到了湔江,那孽龙激发出浪潮,使得波澜翻滚,不少百姓罹难。杨戬看的睚眦欲裂,突然忽有所感,张开手,远处两道金光闪过,乃是开山斧与避水剑也。
这两把神兵也终归于手,如今持神兵上前,再和那孽龙大战,一剑避水,一斧开山,稳住了声势,才让百姓生民止住了伤亡。
这一战,持续了三百年,如今终于到了尾声。
有避水剑和开山斧的相助,杨戬再次压制住了那孽龙。两人又大战了七日七夜,杨戬奋起神威,越战越勇,天地间无数莲花四散,纷纷化作流光,涌入到杨戬的体内,最终他奋力一斧,终将孽龙斩落在了湔江之中。
此时,杨戬也已力竭,逐渐失去知觉,勉强撑上岸去,耳畔唯有一片的欢呼之声,以及一个中年人的声音。
当杨戬再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身处在一座府中。
原来那救起自己的人,正是秦国派往蜀地的郡守李冰,李冰在此地作大堰,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意图治理水患涝灾,将洪涝引入灌溉利民。但不料湔堋刚刚建好,便有那业煞孽龙从江海浮现,似要倾覆。
幸在此时,杨戬出现,与之搏斗,终于在大战数日之后,将那孽龙斩杀。蜀地的百姓无不将杨戬视作神人,愿为朝拜。
杨戬和李冰交谈了一番,得知了李冰知天文地理,为民忧心,乃大贤才,亦十分敬佩。李冰说道:“自当年苏子建青羊,到如今但凡有学识者,亦通天地之事。我观那业煞孽龙,乃是魔障所化,虽为君所斩杀,但其邪心不灭,仍在江中作祟祸乱,吾实无能力可以镇压,望君可相助,感激不尽。”
杨戬仔细思索了许久,道:“此孽障亦是因我而生,祸及许多无辜百姓生民,我甚愧疚。如君不弃,愿为一同治理水患。只是要如何去做,我也不知。”
两人商议许久,杨戬想到了母亲妹妹及恩师,道:“我虽不能镇压此孽龙,却愿访问仙人,定有计策。”遂将避水剑、开山斧留下,压在江中,解一时之祸患,自己则欲先前往骊山,拜见黎山老母。
李冰自不阻拦,杨戬谢过,一路纵光来到骊山之中。不久果到老母府中,与母亲、妹妹再次相逢,自有一片欢喜。
原来杨婵和云华仙子也知道杨戬脱困的事情,但黎山老母却言道,此中还有他的机缘,便未让二人前往相见。
如今杨戬暂时脱身,来到骊山,终于重逢。好生叙旧了许久,连住了数日,才安心了下来。由此杨戬自劈山救母及至如今,终于得到了团圆。
数日后,杨戬问黎山老母有关那业煞孽龙之事,圣母问道:“昔年金阙玉晨大帝将你镇压在灌河,你可有怨言?”
杨戬道:“此事本便是我之罪过,如何怪得上苏子?”
黎山老母道:“既如此,汝可前往三十三天外太极宫,询问玉晨大帝,此事自能平定。”
杨戬道:“本来脱困,早有想要拜苏子之心。只是杨戬如今仍是戴罪之身,不敢前往天庭,恐为母亲、妹妹惹来祸事。”
黎山老母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道符箓,道:“你通变化,持此符箓,化作童子模样,前往进拜玉晨大帝。如有人阻止,只说是紫气元君座下即可。”
杨戬大喜,对圣母拜谢,遂持符箓而去,直上天门,变作童子模样,临到那天门处,四大天王看到符箓,果然不敢阻止,恭请进入,杨戬自向三十三天外去了,暂且不提。
且说在那灵霄宝殿,天幕降下,周遭一片仙气氤氲,熏香朦胧。苏寻则执棋子,与玉皇大天尊对弈饮茶,两人所下的棋局,仍是那巨大的棋盘。
落了几子之后,苏寻轻轻饮茶,忽然,下界一点灵光破开,为苏寻收入袖中。那玉皇大天尊看了,却也不以为意,也喝了口茶,说道:“我观灌河最近波澜丛生从,料杨戬当脱困了?”
苏寻道:“禀陛下,方才脱困也。如今三百年已过,杨戬虽犯下了违逆重罪,但念在他昔年也立过不少功劳,三百年中,更消除了东胜神洲、南瞻部州的许多妖魔妄心,福泽众生,可予以轻罚。”
玉皇大帝道:“那妄心业障遗祸南瞻部州,仍得化解了才是。”
苏寻道:“此时吾自知晓,请陛下放心。”
两人皆点头,不再提及此事。又一同品茶良久,玉帝忽然道:“昔年吾将天运归于秦国,然南瞻部州仍未归于一统,周室将没,天下恐再陷入纷争,于道有弊无利。且百家争鸣,亦有道统之争,苏君以为该当如何?”
苏寻道:“陛下即归天运于秦,秦则受命于天。如今天下纷争,一统之势当归于秦也。”
玉帝目光微动,道:“苏君当真愿意让天命归于秦?难道不怕重蹈周室的覆辙?”
苏寻道:“吾自无不可,且秦传于商,未必会走同样的路,反倒是陛下才应当深思熟虑一番,若秦受命于天,却不遵天命,其时当会如何?”
玉帝闻言,沉思了片刻,道:“如其真有雄略,我当愿观之,所谓堵不如疏,天人既成,总要生事,便也同道祖所言一般,顺其自然便是了。”
苏寻点了点头,恭敬道:“陛下英明。”
杨戬眼中一时浮现出了几分茫然,但紧接着,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灌河的镇压破开了。不过,那业煞孽龙却并没有被自己消灭,而是先自己一步破开了灌河,向远处逃离了去。他顿时一惊,那孽龙神通广大,如若逃走,定然要酿成灾祸。
当即也顾不得许多,陡然纵身,化作一道莲光,向孽龙追逐了过去。
杨戬追着孽龙,朝东南方向,飞纵了数万里,那孽龙直直窜入到了江海之中。杨戬不依不饶,也化作莲光冲入江海,与那孽龙在大海之中搏斗了起来。
这一战,又足足持续了数月之久。一人一龙此番大战,引发了巨大的声势,怒涛接连掀起,江河湖海俱都掀起波浪。
最终这一战直直打到了湔江,那孽龙激发出浪潮,使得波澜翻滚,不少百姓罹难。杨戬看的睚眦欲裂,突然忽有所感,张开手,远处两道金光闪过,乃是开山斧与避水剑也。
这两把神兵也终归于手,如今持神兵上前,再和那孽龙大战,一剑避水,一斧开山,稳住了声势,才让百姓生民止住了伤亡。
这一战,持续了三百年,如今终于到了尾声。
有避水剑和开山斧的相助,杨戬再次压制住了那孽龙。两人又大战了七日七夜,杨戬奋起神威,越战越勇,天地间无数莲花四散,纷纷化作流光,涌入到杨戬的体内,最终他奋力一斧,终将孽龙斩落在了湔江之中。
此时,杨戬也已力竭,逐渐失去知觉,勉强撑上岸去,耳畔唯有一片的欢呼之声,以及一个中年人的声音。
当杨戬再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身处在一座府中。
原来那救起自己的人,正是秦国派往蜀地的郡守李冰,李冰在此地作大堰,壅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意图治理水患涝灾,将洪涝引入灌溉利民。但不料湔堋刚刚建好,便有那业煞孽龙从江海浮现,似要倾覆。
幸在此时,杨戬出现,与之搏斗,终于在大战数日之后,将那孽龙斩杀。蜀地的百姓无不将杨戬视作神人,愿为朝拜。
杨戬和李冰交谈了一番,得知了李冰知天文地理,为民忧心,乃大贤才,亦十分敬佩。李冰说道:“自当年苏子建青羊,到如今但凡有学识者,亦通天地之事。我观那业煞孽龙,乃是魔障所化,虽为君所斩杀,但其邪心不灭,仍在江中作祟祸乱,吾实无能力可以镇压,望君可相助,感激不尽。”
杨戬仔细思索了许久,道:“此孽障亦是因我而生,祸及许多无辜百姓生民,我甚愧疚。如君不弃,愿为一同治理水患。只是要如何去做,我也不知。”
两人商议许久,杨戬想到了母亲妹妹及恩师,道:“我虽不能镇压此孽龙,却愿访问仙人,定有计策。”遂将避水剑、开山斧留下,压在江中,解一时之祸患,自己则欲先前往骊山,拜见黎山老母。
李冰自不阻拦,杨戬谢过,一路纵光来到骊山之中。不久果到老母府中,与母亲、妹妹再次相逢,自有一片欢喜。
原来杨婵和云华仙子也知道杨戬脱困的事情,但黎山老母却言道,此中还有他的机缘,便未让二人前往相见。
如今杨戬暂时脱身,来到骊山,终于重逢。好生叙旧了许久,连住了数日,才安心了下来。由此杨戬自劈山救母及至如今,终于得到了团圆。
数日后,杨戬问黎山老母有关那业煞孽龙之事,圣母问道:“昔年金阙玉晨大帝将你镇压在灌河,你可有怨言?”
杨戬道:“此事本便是我之罪过,如何怪得上苏子?”
黎山老母道:“既如此,汝可前往三十三天外太极宫,询问玉晨大帝,此事自能平定。”
杨戬道:“本来脱困,早有想要拜苏子之心。只是杨戬如今仍是戴罪之身,不敢前往天庭,恐为母亲、妹妹惹来祸事。”
黎山老母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道符箓,道:“你通变化,持此符箓,化作童子模样,前往进拜玉晨大帝。如有人阻止,只说是紫气元君座下即可。”
杨戬大喜,对圣母拜谢,遂持符箓而去,直上天门,变作童子模样,临到那天门处,四大天王看到符箓,果然不敢阻止,恭请进入,杨戬自向三十三天外去了,暂且不提。
且说在那灵霄宝殿,天幕降下,周遭一片仙气氤氲,熏香朦胧。苏寻则执棋子,与玉皇大天尊对弈饮茶,两人所下的棋局,仍是那巨大的棋盘。
落了几子之后,苏寻轻轻饮茶,忽然,下界一点灵光破开,为苏寻收入袖中。那玉皇大天尊看了,却也不以为意,也喝了口茶,说道:“我观灌河最近波澜丛生从,料杨戬当脱困了?”
苏寻道:“禀陛下,方才脱困也。如今三百年已过,杨戬虽犯下了违逆重罪,但念在他昔年也立过不少功劳,三百年中,更消除了东胜神洲、南瞻部州的许多妖魔妄心,福泽众生,可予以轻罚。”
玉皇大帝道:“那妄心业障遗祸南瞻部州,仍得化解了才是。”
苏寻道:“此时吾自知晓,请陛下放心。”
两人皆点头,不再提及此事。又一同品茶良久,玉帝忽然道:“昔年吾将天运归于秦国,然南瞻部州仍未归于一统,周室将没,天下恐再陷入纷争,于道有弊无利。且百家争鸣,亦有道统之争,苏君以为该当如何?”
苏寻道:“陛下即归天运于秦,秦则受命于天。如今天下纷争,一统之势当归于秦也。”
玉帝目光微动,道:“苏君当真愿意让天命归于秦?难道不怕重蹈周室的覆辙?”
苏寻道:“吾自无不可,且秦传于商,未必会走同样的路,反倒是陛下才应当深思熟虑一番,若秦受命于天,却不遵天命,其时当会如何?”
玉帝闻言,沉思了片刻,道:“如其真有雄略,我当愿观之,所谓堵不如疏,天人既成,总要生事,便也同道祖所言一般,顺其自然便是了。”
苏寻点了点头,恭敬道:“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