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抽水马桶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抢完了郑芝龙的家产,李植率领舰队回到了新竹,在新竹城中休息了两天。
此时是农历五月初,已经是盛夏,台湾的白天十分炎热。李植白天躲在郑晖修建的“津国公府”里休息,随意翻看了几本古书。到了晚上,李植带着亲卫出去逛了逛。
新竹晚上海风很盛,把陆上的炎热都吹散了。
郑晖知道李植出门,赶紧从参将府里赶了过来,陪李植视察。
李植检查了新竹的养猪厂,养羊厂,又提议到乡间看看。
郑晖是个有水平的管理者,新竹的水利设施建的很完善。乡间除了有龙尾车灌溉,还建有水坝。水坝拦高水位后,郑晖从水坝后面形成的水库里修水渠出来,用水渠灌溉远离河岸的土地。
李植骑马行在在乡野间,放眼望去只看到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稻田,在月光下绿油油的。
此时天气炎热,农民白天躲避烈日不出来劳作。到了晚上好多农民在田间锄草作业,到处都是忙碌的情景。
李植信马由缰,带着亲卫一路往东走,走到了一大片茎叶低矮的作物面前。那植物从田垄上生出一片一片的叶子,每片叶子有小半个巴掌大。那一片区域,方圆几里,种的全是这种作物。
李植仔细看了看,好奇问道:“郑晖,这种的是红薯么?”
郑晖答道:“国公爷说得没错,这是红薯。新竹的百姓比较富裕,要吃肉。养猪厂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猪食,我们鼓励农民在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种植红薯,也种了几十万亩的红薯。”
李植点了点头。
红薯是从新大陆传来的作物。和玉米、马铃薯不同,红薯传入中国后立即适应了中国的土壤,获得了较高的亩产。在地狭人多的福建漳州等地,红薯在明末甚至成为了主要粮食作物,养活了当地许多人。
台湾的土壤和福建类似,多为红土,同样适合红薯的生产。
但是到了富庶的江南一带,红薯就受到了冷遇。大量使用红薯后会造成腹胀等一系列不适,不适合作为主食,红薯的价格十分低贱。江南的百姓们栽种水稻收成很好,不愿意栽种红薯。
再往北红薯产量下降,也没有它在福建那样受欢迎。洪承畴曾经在陕西推广高产的红薯,结果差点激起民变。
不过说红薯低贱那是相对于大米和面粉,如果在灾荒时节,红薯是可以救命的。
李植几年前就在天津引进了红薯,作为冬小麦收割完后栽种的轮种植物。收获的红薯大多由养猪场收购,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所以李植对这钟作物十分熟悉。
李植看着那些红薯,若有所思,问道:“郑晖,这红薯在台湾一年产量有多少斤?”
郑晖拱手答道:“国公爷,台湾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若是管理得当,这一亩春薯能产二千五百斤,夏薯能产一千五百斤,合计一亩一年能产四千多斤。”
“若是把红薯作为主粮,这一亩红薯田就能养活四个成年人,十分可观。只是吃多了红薯肚子会不舒服,这年头只要有米吃,没人愿意吃薯。”
“好东西!明天早上让厨房做红薯粥给我喝!”
李植赞叹了一句,不再多说,掉转马头往其他地方骑去。
####
农历五月已经是台风季节了,五十三艘轮船急着回天津往日本贩卖货物,往天津返程。李植满载着从郑家那里抢来的银子,跟随船队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大沽港,李植首先做的就是给参加这次战役的水手、炮手和士兵们发奖金。船队有二千多名水手,近六千名炮手和一万虎贲师士兵,每人发赏银十五两。李植一下子赏了近三十万两银子下去,把凯旋而归的参战人员乐坏了。
这次战役伤亡极小,只有几十名士兵受伤。对于近两万参战人员来说,这样的伤亡比率十分微小,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炮兵,士兵和水手们拿了银子便涌到天津城和范家庄城里去消费,把天津的酒楼妓院都挤满了。
这一战以后,李植就成为了东亚海面上的霸主。将士们功勋卓著,配得上这十五两银子的赏钱。
回到总兵府后李植休息了一天,便去看望这次战役中受伤的将士。
桓立德是这场战役中伤亡最重的一名士兵,他被郑家福船的炮弹打断了两条右腿,失去了行动能力。虽然经过医疗组的抢救,进行截肢后保住了桓立德的性命,但是桓立德也没法在进行劳动了。
按照李植的规矩,桓立德这样的伤员每个月可得二两五钱银子伤残补助,还能得到二等勇士勋章,从此在天津处处受到优待。可以说桓立德虽然从此伤残了,但他的好日子并不会因为伤残而失去,他依旧可以凭借补贴和勋章过上体面的生活。
李植带着郑开成和亲卫走到了范家庄三横街,往桓立德家走去。
看见津国公来探访伤员了,三横街的百姓们都很激动,全部挤到了马路上来看李植。前些年李植在范家庄居住的时候,市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大东家”李植。然而这些年李植进天津卫城后百姓们都看不到李植了。此时得了机会,市民们都围上来看热闹。
李植见市民们思念自己,在马上朝市民们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点头就点燃了一条街的气氛,欢喜的百姓们大声叫好!
李植笑了笑,跳下马走进了桓立德的别墅。
桓立德租的是一整幢别墅。桓家媳妇拉着一个小女儿等在门口,一看见李植就跪下去磕头,被李植快手扶了起来。李植走进房间,走到桓立德床前,笑道:“桓立德,伤口还痛吗?”
桓立德点头说道:“回国公爷,还是很痛,不过命保住了就万幸了。”
李植点了点头,从身后的亲卫手上接过一个银质的二等勇士勋章,佩在了桓立德胸口,笑道:“好,桓立德,以后你虽然没有了双腿,却也是我天津的英雄了。不管是法庭诉讼,还是日常事物,整个天津都会照顾你。”
桓立德激动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谢谢国公爷。”
李植点了点头,张望了一下桓家的陈设,想看看桓家还缺什么。
他突然闻到一股浓重的异味,不禁问道:“怎么房间里这么臭?”
桓立德的媳妇脸上一红,说道:“茅厕的门可能是被风吹开了,我去关上!”
李植愣了愣,暗道自己当初把这茅厕设计在小别墅里,也是有利有弊啊。方便是方便了,但是这异味却也难以控制。李植原先设计的茅厕直通地下的化粪池,臭气浓重是必然的。
本来严肃的授勋场面被茅厕的异味打扰,让人有些尴尬。
李植点头说道:“我范家庄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能被这茅厕的异味打败啊!”
李植笑着拍了拍桓立德的肩膀,笑道:“桓立德,本公这就回去制造抽水马桶,做好了第一个装备你家,保证让你家以后再也不臭了。”
抢完了郑芝龙的家产,李植率领舰队回到了新竹,在新竹城中休息了两天。
此时是农历五月初,已经是盛夏,台湾的白天十分炎热。李植白天躲在郑晖修建的“津国公府”里休息,随意翻看了几本古书。到了晚上,李植带着亲卫出去逛了逛。
新竹晚上海风很盛,把陆上的炎热都吹散了。
郑晖知道李植出门,赶紧从参将府里赶了过来,陪李植视察。
李植检查了新竹的养猪厂,养羊厂,又提议到乡间看看。
郑晖是个有水平的管理者,新竹的水利设施建的很完善。乡间除了有龙尾车灌溉,还建有水坝。水坝拦高水位后,郑晖从水坝后面形成的水库里修水渠出来,用水渠灌溉远离河岸的土地。
李植骑马行在在乡野间,放眼望去只看到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稻田,在月光下绿油油的。
此时天气炎热,农民白天躲避烈日不出来劳作。到了晚上好多农民在田间锄草作业,到处都是忙碌的情景。
李植信马由缰,带着亲卫一路往东走,走到了一大片茎叶低矮的作物面前。那植物从田垄上生出一片一片的叶子,每片叶子有小半个巴掌大。那一片区域,方圆几里,种的全是这种作物。
李植仔细看了看,好奇问道:“郑晖,这种的是红薯么?”
郑晖答道:“国公爷说得没错,这是红薯。新竹的百姓比较富裕,要吃肉。养猪厂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猪食,我们鼓励农民在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种植红薯,也种了几十万亩的红薯。”
李植点了点头。
红薯是从新大陆传来的作物。和玉米、马铃薯不同,红薯传入中国后立即适应了中国的土壤,获得了较高的亩产。在地狭人多的福建漳州等地,红薯在明末甚至成为了主要粮食作物,养活了当地许多人。
台湾的土壤和福建类似,多为红土,同样适合红薯的生产。
但是到了富庶的江南一带,红薯就受到了冷遇。大量使用红薯后会造成腹胀等一系列不适,不适合作为主食,红薯的价格十分低贱。江南的百姓们栽种水稻收成很好,不愿意栽种红薯。
再往北红薯产量下降,也没有它在福建那样受欢迎。洪承畴曾经在陕西推广高产的红薯,结果差点激起民变。
不过说红薯低贱那是相对于大米和面粉,如果在灾荒时节,红薯是可以救命的。
李植几年前就在天津引进了红薯,作为冬小麦收割完后栽种的轮种植物。收获的红薯大多由养猪场收购,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所以李植对这钟作物十分熟悉。
李植看着那些红薯,若有所思,问道:“郑晖,这红薯在台湾一年产量有多少斤?”
郑晖拱手答道:“国公爷,台湾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若是管理得当,这一亩春薯能产二千五百斤,夏薯能产一千五百斤,合计一亩一年能产四千多斤。”
“若是把红薯作为主粮,这一亩红薯田就能养活四个成年人,十分可观。只是吃多了红薯肚子会不舒服,这年头只要有米吃,没人愿意吃薯。”
“好东西!明天早上让厨房做红薯粥给我喝!”
李植赞叹了一句,不再多说,掉转马头往其他地方骑去。
####
农历五月已经是台风季节了,五十三艘轮船急着回天津往日本贩卖货物,往天津返程。李植满载着从郑家那里抢来的银子,跟随船队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大沽港,李植首先做的就是给参加这次战役的水手、炮手和士兵们发奖金。船队有二千多名水手,近六千名炮手和一万虎贲师士兵,每人发赏银十五两。李植一下子赏了近三十万两银子下去,把凯旋而归的参战人员乐坏了。
这次战役伤亡极小,只有几十名士兵受伤。对于近两万参战人员来说,这样的伤亡比率十分微小,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炮兵,士兵和水手们拿了银子便涌到天津城和范家庄城里去消费,把天津的酒楼妓院都挤满了。
这一战以后,李植就成为了东亚海面上的霸主。将士们功勋卓著,配得上这十五两银子的赏钱。
回到总兵府后李植休息了一天,便去看望这次战役中受伤的将士。
桓立德是这场战役中伤亡最重的一名士兵,他被郑家福船的炮弹打断了两条右腿,失去了行动能力。虽然经过医疗组的抢救,进行截肢后保住了桓立德的性命,但是桓立德也没法在进行劳动了。
按照李植的规矩,桓立德这样的伤员每个月可得二两五钱银子伤残补助,还能得到二等勇士勋章,从此在天津处处受到优待。可以说桓立德虽然从此伤残了,但他的好日子并不会因为伤残而失去,他依旧可以凭借补贴和勋章过上体面的生活。
李植带着郑开成和亲卫走到了范家庄三横街,往桓立德家走去。
看见津国公来探访伤员了,三横街的百姓们都很激动,全部挤到了马路上来看李植。前些年李植在范家庄居住的时候,市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大东家”李植。然而这些年李植进天津卫城后百姓们都看不到李植了。此时得了机会,市民们都围上来看热闹。
李植见市民们思念自己,在马上朝市民们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点头就点燃了一条街的气氛,欢喜的百姓们大声叫好!
李植笑了笑,跳下马走进了桓立德的别墅。
桓立德租的是一整幢别墅。桓家媳妇拉着一个小女儿等在门口,一看见李植就跪下去磕头,被李植快手扶了起来。李植走进房间,走到桓立德床前,笑道:“桓立德,伤口还痛吗?”
桓立德点头说道:“回国公爷,还是很痛,不过命保住了就万幸了。”
李植点了点头,从身后的亲卫手上接过一个银质的二等勇士勋章,佩在了桓立德胸口,笑道:“好,桓立德,以后你虽然没有了双腿,却也是我天津的英雄了。不管是法庭诉讼,还是日常事物,整个天津都会照顾你。”
桓立德激动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谢谢国公爷。”
李植点了点头,张望了一下桓家的陈设,想看看桓家还缺什么。
他突然闻到一股浓重的异味,不禁问道:“怎么房间里这么臭?”
桓立德的媳妇脸上一红,说道:“茅厕的门可能是被风吹开了,我去关上!”
李植愣了愣,暗道自己当初把这茅厕设计在小别墅里,也是有利有弊啊。方便是方便了,但是这异味却也难以控制。李植原先设计的茅厕直通地下的化粪池,臭气浓重是必然的。
本来严肃的授勋场面被茅厕的异味打扰,让人有些尴尬。
李植点头说道:“我范家庄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能被这茅厕的异味打败啊!”
李植笑着拍了拍桓立德的肩膀,笑道:“桓立德,本公这就回去制造抽水马桶,做好了第一个装备你家,保证让你家以后再也不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