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是非弄(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日晨起,郑嫔室内,卢氏已将昨夜陛下晚至,而昭仪未至之事添枝加叶诉于郑氏知晓。
郑氏将怀中婴儿递于乳母,恨恨道:“前次罗夫人产子,皇后亦不过晚至,便被陛下斥责。其自恃有陛下恩宠,便这般目中无人。”
“郑阿妹,你方生产不久,切莫动气。”李氏恰于此时一脚跨入了房门。
郑氏、卢氏二人见李氏入内,皆欲行礼,便被李氏制止。
李氏满面关切之情,道:“郑阿妹身子可还好?昨夜你那般疼痛,吾闻之心疼不已。”
坐于郑氏塌边,拉起郑氏之手,李氏继续道:“吾不及阿妹有幸,入宫多年,却不曾为陛下诞下一儿半女。如今阿妹产子,亦是咱们宫里首出之子,吾定视若己出,于阿妹一同育悌儿长大。”
郑嫔闻之心内感动不已,满眼晶莹,道:“这深宫之中,唯夫人待妾以诚,妾自感激不尽。”
接过卢氏递来的锦帕,轻轻拭面,郑氏道:“妾自入宫三年以来,只感陛下待众姊妹一视同仁。如今,恶妇当道,日后恐再无咱们姊妹立身之地了。”
李氏淡淡一笑,道:“吾纵是粉身碎骨,亦会护得二位阿妹周全。”
顿了顿,李氏接着道:“如今当务之急,便是安置荞儿之事,旁的暂且勿论。”
言罢,李氏行至乳母处,接过元悌逗弄起来。
御书房内,元宏与任城王元澄以及咸阳王元禧坐于一席边饮茶边议事。
因临近太子择孺子之期,待议罢政事,元澄便将所拟列选之册呈于元宏审度。
元澄双手呈册,道:“陛下,臣已将汉家世族凡适龄女子皆造册于此,父兄之职、母家谱系、所善之技,皆详尽于内。”
元宏点点头,道:“若朝中众人皆如皇叔这般,行事虑无不周,朕便可安心于外开疆拓土了。”
言罢,细细将名册阅之。元澄所列名册之中,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以及鲁郡刘氏皆有适龄之女入选。
待阅罢,元宏对二人道:“若欲缓吾鲜卑与汉人之隔阂,必要力倡与汉人通婚之举。”
将手中之名册置于案几之上,元宏继续道:“皇族之中凡未婚之子弟,嫡妻王妃必是汉人世族之女。今日,朕与皇叔与二弟,先为恂儿定下左右孺子,以示皇族。”
元禧点点头,接过话来:“陛下所言极是。若欲长治久安,汉家大族之力不容小觑。”
元宏点头称赞,将案几之上名册递于元禧,道:“二弟,你也瞧瞧皇叔所列选之女。”
待元禧阅罢,双手置于案几之上,笑道:“此五大世家之中,除鲁郡刘氏,其余各家皆有女子于陛下后宫及宗亲皇族之邸。”
元宏微微一笑,转头询元澄道:“此番择选,皇叔可有何举荐之人?”
元澄微微颔首,答道:“臣奉陛下之命与众世家之中择出此五女,论相貌当属赵郡李氏,论德行当属鲁郡刘氏。”
小炉所煮之茶已沸,元宏亲手舀入二人茶盏之中,方道:“左右孺子虽非太子正妻,然此二人许为太子诞下长子,朕便不得不谨慎而为。”
呷了一口茶,元宏悠悠道:“恂儿生母林氏与恪儿兄妹生母高氏,皆为皇祖母为朕所择开房之人,其二人皆心性良善,毫无是非之心。若恂儿有如他生母般品性之孺子相伴,朕便可安心了。”
元澄点了点头,道:“臣遣人暗中往各族调查,所遣之人,皆是跟了臣多年之仆,所言必是可靠。待去往鲁郡之人归来,对臣言道‘鲁郡刘氏之女,虽只及笄之年,却是温良敦厚、心慈好善之人’。”
见元宏与元禧二人听得仔细,元澄接着道:“其言道‘刘氏府邸门前设一瓦棚,有仆役于内作业,凡郡内猎户捕得怀子之兽,皆可至此换取钱粮。刘府之人得之,便会将其放归林间。’而此举,便是刘氏嫡出之女所想。”
元澄言语之间,元宏不时微微颔首。
待元澄言罢,元禧开口道:“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惜物之心,着实难得。”
元宏亦开口道:“《孟子》有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太子身边若有此良善之人相伴,必可使太子待子民以仁爱。”
将案几之上名册展开,元宏以朱笔画圈,便将鲁郡刘氏定为太子元恂之左孺子。
元澄与元禧齐齐起身,道:“臣贺陛下,为太子觅得良人。”
君臣三人正说话,三宝入内来报,太医令于殿外求见。
自禾有孕,元宏便要太医令日日为禾请脉问诊,而后来报。
待向元宏及元澄、元禧俯身行罢礼,太医令梁世清道:“陛下,方才臣为昭仪请脉,昭仪风寒之症虽缓,然昭仪身怀龙嗣,臣自不敢用药过急。”
见元宏锁了眉头,梁世清小心道:“臣已开了驱寒之茶汤,嘱昭仪代茶饮之,不出三日,昭仪定可康复。”
元宏闻此言,方展了眉头,道:“好生照看昭仪,不容有任何闪失。”
梁世清连连应是,退了出去。
梁世清将退至门边,乎听元宏问道:“方才何人伴昭仪近侧?”
梁世清急忙忙转身回至御前,道:“除了汪氏,另有一小女子于一旁为昭仪抚琴。”
元宏点点头,挥手示意其退下。待梁世清离去,元禧笑道:“陛下待昭仪之心,便是寻常百姓夫妻,亦是不可多得。”
元宏笑而不语,思忖片刻之后,忽道:“皇叔所荐郑氏之女,如今常常陪伴昭仪左右。朕见其亦是个聪明讨喜之人,若以此女为恂儿右孺子,皇叔与二弟意下如何?”
元澄微微点头,道:“臣闻此女善音律,能诗文,如今其可伴昭仪身侧,那定是性情温和之人。若其为太子孺子,亦颇为妥当。”
元宏复又执朱笔,定下郑荞为右孺子。
是日晨起,郑嫔室内,卢氏已将昨夜陛下晚至,而昭仪未至之事添枝加叶诉于郑氏知晓。
郑氏将怀中婴儿递于乳母,恨恨道:“前次罗夫人产子,皇后亦不过晚至,便被陛下斥责。其自恃有陛下恩宠,便这般目中无人。”
“郑阿妹,你方生产不久,切莫动气。”李氏恰于此时一脚跨入了房门。
郑氏、卢氏二人见李氏入内,皆欲行礼,便被李氏制止。
李氏满面关切之情,道:“郑阿妹身子可还好?昨夜你那般疼痛,吾闻之心疼不已。”
坐于郑氏塌边,拉起郑氏之手,李氏继续道:“吾不及阿妹有幸,入宫多年,却不曾为陛下诞下一儿半女。如今阿妹产子,亦是咱们宫里首出之子,吾定视若己出,于阿妹一同育悌儿长大。”
郑嫔闻之心内感动不已,满眼晶莹,道:“这深宫之中,唯夫人待妾以诚,妾自感激不尽。”
接过卢氏递来的锦帕,轻轻拭面,郑氏道:“妾自入宫三年以来,只感陛下待众姊妹一视同仁。如今,恶妇当道,日后恐再无咱们姊妹立身之地了。”
李氏淡淡一笑,道:“吾纵是粉身碎骨,亦会护得二位阿妹周全。”
顿了顿,李氏接着道:“如今当务之急,便是安置荞儿之事,旁的暂且勿论。”
言罢,李氏行至乳母处,接过元悌逗弄起来。
御书房内,元宏与任城王元澄以及咸阳王元禧坐于一席边饮茶边议事。
因临近太子择孺子之期,待议罢政事,元澄便将所拟列选之册呈于元宏审度。
元澄双手呈册,道:“陛下,臣已将汉家世族凡适龄女子皆造册于此,父兄之职、母家谱系、所善之技,皆详尽于内。”
元宏点点头,道:“若朝中众人皆如皇叔这般,行事虑无不周,朕便可安心于外开疆拓土了。”
言罢,细细将名册阅之。元澄所列名册之中,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以及鲁郡刘氏皆有适龄之女入选。
待阅罢,元宏对二人道:“若欲缓吾鲜卑与汉人之隔阂,必要力倡与汉人通婚之举。”
将手中之名册置于案几之上,元宏继续道:“皇族之中凡未婚之子弟,嫡妻王妃必是汉人世族之女。今日,朕与皇叔与二弟,先为恂儿定下左右孺子,以示皇族。”
元禧点点头,接过话来:“陛下所言极是。若欲长治久安,汉家大族之力不容小觑。”
元宏点头称赞,将案几之上名册递于元禧,道:“二弟,你也瞧瞧皇叔所列选之女。”
待元禧阅罢,双手置于案几之上,笑道:“此五大世家之中,除鲁郡刘氏,其余各家皆有女子于陛下后宫及宗亲皇族之邸。”
元宏微微一笑,转头询元澄道:“此番择选,皇叔可有何举荐之人?”
元澄微微颔首,答道:“臣奉陛下之命与众世家之中择出此五女,论相貌当属赵郡李氏,论德行当属鲁郡刘氏。”
小炉所煮之茶已沸,元宏亲手舀入二人茶盏之中,方道:“左右孺子虽非太子正妻,然此二人许为太子诞下长子,朕便不得不谨慎而为。”
呷了一口茶,元宏悠悠道:“恂儿生母林氏与恪儿兄妹生母高氏,皆为皇祖母为朕所择开房之人,其二人皆心性良善,毫无是非之心。若恂儿有如他生母般品性之孺子相伴,朕便可安心了。”
元澄点了点头,道:“臣遣人暗中往各族调查,所遣之人,皆是跟了臣多年之仆,所言必是可靠。待去往鲁郡之人归来,对臣言道‘鲁郡刘氏之女,虽只及笄之年,却是温良敦厚、心慈好善之人’。”
见元宏与元禧二人听得仔细,元澄接着道:“其言道‘刘氏府邸门前设一瓦棚,有仆役于内作业,凡郡内猎户捕得怀子之兽,皆可至此换取钱粮。刘府之人得之,便会将其放归林间。’而此举,便是刘氏嫡出之女所想。”
元澄言语之间,元宏不时微微颔首。
待元澄言罢,元禧开口道:“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惜物之心,着实难得。”
元宏亦开口道:“《孟子》有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太子身边若有此良善之人相伴,必可使太子待子民以仁爱。”
将案几之上名册展开,元宏以朱笔画圈,便将鲁郡刘氏定为太子元恂之左孺子。
元澄与元禧齐齐起身,道:“臣贺陛下,为太子觅得良人。”
君臣三人正说话,三宝入内来报,太医令于殿外求见。
自禾有孕,元宏便要太医令日日为禾请脉问诊,而后来报。
待向元宏及元澄、元禧俯身行罢礼,太医令梁世清道:“陛下,方才臣为昭仪请脉,昭仪风寒之症虽缓,然昭仪身怀龙嗣,臣自不敢用药过急。”
见元宏锁了眉头,梁世清小心道:“臣已开了驱寒之茶汤,嘱昭仪代茶饮之,不出三日,昭仪定可康复。”
元宏闻此言,方展了眉头,道:“好生照看昭仪,不容有任何闪失。”
梁世清连连应是,退了出去。
梁世清将退至门边,乎听元宏问道:“方才何人伴昭仪近侧?”
梁世清急忙忙转身回至御前,道:“除了汪氏,另有一小女子于一旁为昭仪抚琴。”
元宏点点头,挥手示意其退下。待梁世清离去,元禧笑道:“陛下待昭仪之心,便是寻常百姓夫妻,亦是不可多得。”
元宏笑而不语,思忖片刻之后,忽道:“皇叔所荐郑氏之女,如今常常陪伴昭仪左右。朕见其亦是个聪明讨喜之人,若以此女为恂儿右孺子,皇叔与二弟意下如何?”
元澄微微点头,道:“臣闻此女善音律,能诗文,如今其可伴昭仪身侧,那定是性情温和之人。若其为太子孺子,亦颇为妥当。”
元宏复又执朱笔,定下郑荞为右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