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峰回路转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忙碌了一天,梁晓秀还没有休息。穆尔问她是否预定了酒店。她说她预订了总统酒店,现在送她去酒店。
穆尔开车把梁晓秀送到总统酒店,说好第二天上午9点钟带老先生来酒店签合同。布朗团队住在另一处三星级酒店,梁晓秀给他们规定的差旅标准是每人每天200欧元,实行包干制。
总统酒店是日内瓦最高级的酒店,一天的房价高达800欧元。梁晓秀每次出差都住5星级酒店。她那天晚上洗了一个热水澡,之后冲了一杯绿茶,坐下来给宋福禄打电话。宋福禄接到妻子的电话还感觉意外:她出差从来不给他打电话,还以为她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呢。
“晓秀,谈得怎么样?”
“敲定了,明天签合同。”
“什么价?”
“120万。”
“瑞郎?”
“欧元。”
“怎么回事?布朗不是说70万欧元吗?怎么又涨价了?”
“不是涨价了,而是降价了。”
“到底怎么回事呀?”
梁晓秀这才说她买了两个餐馆,总面积1100平米,两个餐馆位置都非常好,一个在湖边,与世界贸易组织不远;另一个在联合国附近。她估计那两个餐馆开好了,一年赚进800万欧元没问题。
宋福禄很高兴,说她就是眼光独到,总能找到最好的机会。
两人聊了十几分钟,梁晓秀说她累了,要休息了,便挂了电话。她上床躺下后却一时睡不着觉,还在想着餐馆的事。瑞士餐馆建成后,她要亲自经营一段时间,让餐馆走上正轨,客源稳定,收入稳定之后,再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管理餐馆。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美梦,梦见她在日内瓦的两个餐馆高朋满座,座无虚席,欧元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进来……
第二天上午布朗和老先生与9点钟准时来到总统酒店,给梁晓秀房间打电话,梁晓秀让他们到6楼606房间等她,那是一个小会议室,她今天早晨刚预订。布朗团队和老先生来到6楼小会议室,工作人员已备好了签字用的长条桌,上面铺着深色绿绒台布。
9点15分,梁晓秀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会议室,和老先生握了手,然后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合同。她感觉没什么问题,便和老先生说他们入座签字。
那天梁晓秀穿了一件藏青色西装套群,脖子上系着一条深蓝色的爱马仕丝巾,看起来庄重典雅。长条桌上预备了签字笔,她没用那只签字笔,而从从手包里取出一支意大利名笔——蒙特格拉帕,在合同上郑重其事地签了字。
布朗看到了梁晓秀的那支笔,还看见她抬手腕时露出的百达翡丽腕表,顿时肃然起敬,心想梁小姐就好像是欧洲名门望族的后代。
签字之后,酒店工作人员送来两杯法国香槟酒,梁晓秀与老先生碰杯,祝贺签字仪式成功。
老先生动情地说:“梁小姐,两个西餐馆现在归你了,祝你成功!”
“我会成功的,先生。这两个餐馆改建成中餐馆后,我回来经营一段时间,让它们走上正轨。我要把两个餐馆建成日内瓦最好的餐馆。”
“那就好,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谢谢你的好意。”
梁晓秀请老先生坐在一个沙发上,她坐在对面的沙发上,两人聊了起来。
老先生主动给梁晓秀介绍了他的经历。
他叫帕拉迪,他和老伴俩无儿无女,拥有两家西餐馆,那是他父亲20世纪50年代留给他的遗产。据他说,他父亲当年花很少的钱就买下了那两块地,盖了那两栋房子。他接手那两栋房产后,把它们改造成西餐馆,和妻子一人管一家餐馆,聘请2个厨师、4个服务员就开门营业了。两个餐馆如今已有25年历史,算是老店了。
50年代,瑞士还不算富有,那时下饭馆的人不多,他们的两个餐馆勉强维持生计,一年能赚到的瑞郎合欧元只有2万,不过那时瑞士物价低,2万欧元相当于当今的近20万欧元。
60年代是他们餐馆的黄金时期,欧洲经济发展,人们口袋里有了钱,于是下饭馆的人多了起来,他们效益最好的年份一年能赚到20万欧元。60年代到他餐馆就餐的顾客百分之八十是国际人士。日内瓦是一座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外国人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一之多。那些国际人士出手大方,经常宴请客人。他感叹那时的钱好赚,而如今则很难赚钱了。
梁晓秀静静地听着,没有插一句话,不过心里在想:60年代的20万欧元相当于如今的多少欧元呢?总不会是200万欧元吧?
老先生说进入70年代后餐馆的效益直线下降,他们夫妻俩年龄大了,对此无能为力。
梁晓秀问什么原因导致餐馆效益下降。
老先生说,70年代初日内瓦的高级西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吸引了大量国际人士,夺走了他的绝大多数客户。那些西餐馆财力雄厚,装潢一流,很受国际人士的青睐。
梁晓秀问道:“这么说,现在来你的餐馆就餐的国际人士减少了?”
“何止是减少呀,那些常驻日内瓦的国际人士口味高了,几乎不再光顾我们的餐馆。这也是我们想卖掉餐馆的重要原因。”
梁晓秀认为老先生的餐馆饭菜做得太一般,所以才失去了顾客,但她不好意思直说,而说他有没有考虑改进餐馆,比如聘请名厨,提高菜品质量,改进经营策略。
“粱小姐,你有所不知。日内瓦的劳动力极其昂贵,聘请一个大师级的厨师,一年的费用高达10万欧元,我们承受不起,”他话锋一转,说,“梁小姐开中餐馆肯定效益会上去。”
“为什么呢?”
他说,据他所知中餐是世界美食,代表东方餐饮的最高水平;而日内瓦的国际人士嘴都很叼,他们是美食家,尝遍了各种美食,只有美食才能把他们吸引到某个餐馆就餐。
老先生主动提到客源问题,梁晓秀很高兴,她认为老先生提供的信息很重要:一是餐馆要赚钱就得依赖国际客户,而那些国际客户都是有钱人;二是餐馆的饭菜一定要好,那样才能吸引国际客户。她心里有了底,料到她肯定能大获成功。她让老先生给她列出10家日内瓦效益最好的餐馆,她要利用在日内瓦的这几天时间去那些餐馆吃饭,体验人家的经营之道。
老先生给她开了10家西餐馆的名单,并表示他愿意随时为梁小姐效劳。
中午,梁晓秀在总统酒店宴请了老先生和布朗团队。她举杯说:“中国宋代是人陆游有一首好诗,正好可以形容她此刻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先生不明白那句诗的意思,便请梁晓秀在解释一下具体的意思。
梁晓秀说那个诗比喻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在瑞士遇到困境,而帕拉迪先生把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得他们又看到了希望。他不仅帮他们解决了日内瓦的难题,他还要帮他们解决苏黎世的难题。
“好诗,好诗呀!梁小姐,你能否把这首诗用中文写出来送给我?”
“愿意效劳,帕拉迪先生。”
在接下来的几天,布朗团队和老先生一起办理有关手续,而梁晓秀则每天出门下饭馆,体验老先生给她提供的那10家西餐馆的经营之道。
赚钱对她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事,她到那些餐馆吃饭是为了观察那里的客源,感受那里的氛围,探清那里的价格。她一天去两个餐馆,中午去一家,晚上去另一家,5天时间她走遍了10家餐馆,摸清了情况。总的感觉是:那10家餐馆的菜品、酒水都很贵,人均消费在100欧元以上。
看过10家餐馆后,她对日内瓦高级餐馆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她自信老先生的两个西餐馆到了她手里就会变成聚宝盘,美钞、瑞郎、欧元三大硬通货会哗哗地流进来,挡都挡不住。她要把那两个餐馆都开成日内瓦最高级的餐馆,人均最低消费150欧元。两个餐馆一天接待500位客人,营业额达7.5万欧元,纯收入高达5万欧元,一年至少有1000万欧元以上的进账。
她认为,她有那个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忙碌了一天,梁晓秀还没有休息。穆尔问她是否预定了酒店。她说她预订了总统酒店,现在送她去酒店。
穆尔开车把梁晓秀送到总统酒店,说好第二天上午9点钟带老先生来酒店签合同。布朗团队住在另一处三星级酒店,梁晓秀给他们规定的差旅标准是每人每天200欧元,实行包干制。
总统酒店是日内瓦最高级的酒店,一天的房价高达800欧元。梁晓秀每次出差都住5星级酒店。她那天晚上洗了一个热水澡,之后冲了一杯绿茶,坐下来给宋福禄打电话。宋福禄接到妻子的电话还感觉意外:她出差从来不给他打电话,还以为她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呢。
“晓秀,谈得怎么样?”
“敲定了,明天签合同。”
“什么价?”
“120万。”
“瑞郎?”
“欧元。”
“怎么回事?布朗不是说70万欧元吗?怎么又涨价了?”
“不是涨价了,而是降价了。”
“到底怎么回事呀?”
梁晓秀这才说她买了两个餐馆,总面积1100平米,两个餐馆位置都非常好,一个在湖边,与世界贸易组织不远;另一个在联合国附近。她估计那两个餐馆开好了,一年赚进800万欧元没问题。
宋福禄很高兴,说她就是眼光独到,总能找到最好的机会。
两人聊了十几分钟,梁晓秀说她累了,要休息了,便挂了电话。她上床躺下后却一时睡不着觉,还在想着餐馆的事。瑞士餐馆建成后,她要亲自经营一段时间,让餐馆走上正轨,客源稳定,收入稳定之后,再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管理餐馆。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美梦,梦见她在日内瓦的两个餐馆高朋满座,座无虚席,欧元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进来……
第二天上午布朗和老先生与9点钟准时来到总统酒店,给梁晓秀房间打电话,梁晓秀让他们到6楼606房间等她,那是一个小会议室,她今天早晨刚预订。布朗团队和老先生来到6楼小会议室,工作人员已备好了签字用的长条桌,上面铺着深色绿绒台布。
9点15分,梁晓秀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会议室,和老先生握了手,然后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合同。她感觉没什么问题,便和老先生说他们入座签字。
那天梁晓秀穿了一件藏青色西装套群,脖子上系着一条深蓝色的爱马仕丝巾,看起来庄重典雅。长条桌上预备了签字笔,她没用那只签字笔,而从从手包里取出一支意大利名笔——蒙特格拉帕,在合同上郑重其事地签了字。
布朗看到了梁晓秀的那支笔,还看见她抬手腕时露出的百达翡丽腕表,顿时肃然起敬,心想梁小姐就好像是欧洲名门望族的后代。
签字之后,酒店工作人员送来两杯法国香槟酒,梁晓秀与老先生碰杯,祝贺签字仪式成功。
老先生动情地说:“梁小姐,两个西餐馆现在归你了,祝你成功!”
“我会成功的,先生。这两个餐馆改建成中餐馆后,我回来经营一段时间,让它们走上正轨。我要把两个餐馆建成日内瓦最好的餐馆。”
“那就好,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谢谢你的好意。”
梁晓秀请老先生坐在一个沙发上,她坐在对面的沙发上,两人聊了起来。
老先生主动给梁晓秀介绍了他的经历。
他叫帕拉迪,他和老伴俩无儿无女,拥有两家西餐馆,那是他父亲20世纪50年代留给他的遗产。据他说,他父亲当年花很少的钱就买下了那两块地,盖了那两栋房子。他接手那两栋房产后,把它们改造成西餐馆,和妻子一人管一家餐馆,聘请2个厨师、4个服务员就开门营业了。两个餐馆如今已有25年历史,算是老店了。
50年代,瑞士还不算富有,那时下饭馆的人不多,他们的两个餐馆勉强维持生计,一年能赚到的瑞郎合欧元只有2万,不过那时瑞士物价低,2万欧元相当于当今的近20万欧元。
60年代是他们餐馆的黄金时期,欧洲经济发展,人们口袋里有了钱,于是下饭馆的人多了起来,他们效益最好的年份一年能赚到20万欧元。60年代到他餐馆就餐的顾客百分之八十是国际人士。日内瓦是一座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外国人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一之多。那些国际人士出手大方,经常宴请客人。他感叹那时的钱好赚,而如今则很难赚钱了。
梁晓秀静静地听着,没有插一句话,不过心里在想:60年代的20万欧元相当于如今的多少欧元呢?总不会是200万欧元吧?
老先生说进入70年代后餐馆的效益直线下降,他们夫妻俩年龄大了,对此无能为力。
梁晓秀问什么原因导致餐馆效益下降。
老先生说,70年代初日内瓦的高级西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吸引了大量国际人士,夺走了他的绝大多数客户。那些西餐馆财力雄厚,装潢一流,很受国际人士的青睐。
梁晓秀问道:“这么说,现在来你的餐馆就餐的国际人士减少了?”
“何止是减少呀,那些常驻日内瓦的国际人士口味高了,几乎不再光顾我们的餐馆。这也是我们想卖掉餐馆的重要原因。”
梁晓秀认为老先生的餐馆饭菜做得太一般,所以才失去了顾客,但她不好意思直说,而说他有没有考虑改进餐馆,比如聘请名厨,提高菜品质量,改进经营策略。
“粱小姐,你有所不知。日内瓦的劳动力极其昂贵,聘请一个大师级的厨师,一年的费用高达10万欧元,我们承受不起,”他话锋一转,说,“梁小姐开中餐馆肯定效益会上去。”
“为什么呢?”
他说,据他所知中餐是世界美食,代表东方餐饮的最高水平;而日内瓦的国际人士嘴都很叼,他们是美食家,尝遍了各种美食,只有美食才能把他们吸引到某个餐馆就餐。
老先生主动提到客源问题,梁晓秀很高兴,她认为老先生提供的信息很重要:一是餐馆要赚钱就得依赖国际客户,而那些国际客户都是有钱人;二是餐馆的饭菜一定要好,那样才能吸引国际客户。她心里有了底,料到她肯定能大获成功。她让老先生给她列出10家日内瓦效益最好的餐馆,她要利用在日内瓦的这几天时间去那些餐馆吃饭,体验人家的经营之道。
老先生给她开了10家西餐馆的名单,并表示他愿意随时为梁小姐效劳。
中午,梁晓秀在总统酒店宴请了老先生和布朗团队。她举杯说:“中国宋代是人陆游有一首好诗,正好可以形容她此刻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先生不明白那句诗的意思,便请梁晓秀在解释一下具体的意思。
梁晓秀说那个诗比喻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在瑞士遇到困境,而帕拉迪先生把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得他们又看到了希望。他不仅帮他们解决了日内瓦的难题,他还要帮他们解决苏黎世的难题。
“好诗,好诗呀!梁小姐,你能否把这首诗用中文写出来送给我?”
“愿意效劳,帕拉迪先生。”
在接下来的几天,布朗团队和老先生一起办理有关手续,而梁晓秀则每天出门下饭馆,体验老先生给她提供的那10家西餐馆的经营之道。
赚钱对她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事,她到那些餐馆吃饭是为了观察那里的客源,感受那里的氛围,探清那里的价格。她一天去两个餐馆,中午去一家,晚上去另一家,5天时间她走遍了10家餐馆,摸清了情况。总的感觉是:那10家餐馆的菜品、酒水都很贵,人均消费在100欧元以上。
看过10家餐馆后,她对日内瓦高级餐馆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她自信老先生的两个西餐馆到了她手里就会变成聚宝盘,美钞、瑞郎、欧元三大硬通货会哗哗地流进来,挡都挡不住。她要把那两个餐馆都开成日内瓦最高级的餐馆,人均最低消费150欧元。两个餐馆一天接待500位客人,营业额达7.5万欧元,纯收入高达5万欧元,一年至少有1000万欧元以上的进账。
她认为,她有那个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