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凌晨时分,睡梦里、高烧中的“毕月”,眼角处有泪悄然滑落进枕芯里。
……
东北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里,住着这样一户人家。
爷爷毕富患有尿毒症,常年瘫痪在炕上;
小叔毕铁林在二十三岁那年,因为亲了一口还未返城的女知青,被判了“流氓罪”而进了监狱,直到现在已过整七年了。
奶奶也是在小叔刚进去那年,跪倒在政府面前喊着冤枉,回了村儿没过两个月,她抱着哭得直喘的毕月,睁着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死不瞑目。
从那天起,十一岁的毕月,慢慢变得不爱言语了。
女孩儿为何会这样?
因为在柴火垛后面正拢着柴火的毕月,亲眼目睹了是那个女知青先亲的小叔。
她埋怨自己,如果不是她告诉了奶奶小叔是被冤枉的,是不是最疼爱她的奶奶就不会那么早离世?
这成了小小年纪女孩儿心里的一道疤、一道永远翻越不过去的坎儿!
……
后来,她和孪生弟弟毕成长大了。
他们成了十里八村被竖起大拇指的谈资,同时,也能经常听到乡亲们替他们骄傲过后的一声叹息。
因为她家穷,因为毕家有很多外债,能借的早已经借完。
因为先是怕小叔在里面受罪送吃送喝而困难,后来又添了爷爷得了尿毒症的治疗费。
穷到什么程度呢?
考上了大学,却掏不出路费,走不出大山。
为了路费,为了到京都后的其他费用,毕成去砖厂背砖挣钱了。
为了钱,那些欠的钱、眼前缺的钱,毕月觉得活着真没意思了。
为什么?为什么她和弟弟在十六岁就能考上大学,却仍旧没有改了命!谁能给个答案,告诉告诉十六岁的她!
……
“妮儿,不就是路费吗?!爹就是卖了这把骨头也供你们读书!”
一米八的中年大汉,扛着锄头,背着干粮毅然地迈进了当地有名的危险大山。
传说,那里有狼,十个进去,八个回不来;
据说,那里有东北特产的宝贝,找到就富裕了。
大闺女、大儿子双双考上了首都的大学,不仅是十里八村竖大拇哥的龙凤胎,还是聪明过人的姐弟俩,谁不说他闺女儿子是文曲星下凡!
全村老少都说他老毕家祖坟冒了青烟,毕铁刚想想就觉得生活终于有盼头了!
这名皮肤黝黑的质朴大汉,在儿女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出发了,他豁出命进了大山。
他目的很简单,送儿女念大学,送他们离开小山村奔大城市!
然而,毕月、毕成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拼了命学习的成果,是让父亲瘸了一条腿。
毕月那根紧绷的弦,在看到父亲被抬回来的那一刻,断了。
……
“妮儿啊,我的傻妮儿啊!你爹腿脚不行了,那是他的命,你咋能想不开?他不后悔进山!他着急上火的是什么都没挖到!有我们这样的爹娘耽误了你们,你这样作践自己,是在挖娘的心啊!”
声声哀痛般的哭声,刘雅芳用着粗喇啦的大手,心疼的摸着毕月的脸蛋儿。
这段日子,刘雅芳那双眼睛都似要哭瞎了般,看什么都有点儿模糊不清。
躺在炕上的爷爷毕富,看着大儿子毕铁刚拖着一条伤腿要着急下炕看毕月,又无力般徒劳地靠在火墙上,老爷子把头歪向了另一侧,瞬间老泪纵横。
门吱呀一声响起……
唯一的姑姑排行老二的毕金枝,掀开了破旧的门帘子,抓起自杀未遂的毕月,啪啪就是两巴掌,毕月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巴掌印。
打完了,在毕月娘刘雅芳的惊叫声中,毕金枝又抱住躺在炕上木呆呆的侄女,忽然间嚎啕大哭,嘶哑地喃喃自语:
“姑掏钱供你!姑供你!小月啊!”
毕金枝恍惚后悔,当年嫁人,为什么不挑条件好的找……
这是毕月从小到大第一次挨了打。
十岁的毕晨拽着当年十六岁的毕月急得脸色发红表达:
“大姐!我去砖厂背砖,跟哥一起背砖!你别、你别……”
十岁的男孩扭头倔强得不想掉泪,可眼泪却不听他的,噼里啪啦的混着鼻涕往下流……只求你别吓我,姐。
……
两年前的那一幕,当时的毕月,犹如此刻穿越而来的霭萱。
她们的眼睛里都聚满了泪,却不愿睁开双眼,那泪滴从眼角处滑落,流进了心的细缝里、渗进了骨髓中,蔓延全身。
霭萱透过原身的记忆,她躺在铁架子床上,紧紧地攥起了拳。
似在替毕月抗争命运在使着力;
似在鼓励自己有勇气感受下去;
似在无奈无论是大城还是小村,这人世间总能看到的悲剧。
……
毕月上了大学,毕家走出去两名大学生,这对于当时的毕家来讲,是不可思议的。
是五十多岁的村长赵树根,推开了这个满屋愁绪的屋门。
拐着弯儿的亲戚,赵叔根尊称毕福一声“老叔”。他进门就冲瘫在炕上的老爷子喊道:
“老叔,大刚腿的事儿……唉!您老别上火,小月这有我和乡亲们!”
喊完了,赵树根才进了屋,看着毕金枝和刘雅芳继续说道:
“你说这得是多大的荣耀,光宗耀祖啊!小月是我看着长大的,咱这山沟沟里也终于飞出了金凤凰!弟妹,这个给你拿好了。”
一直闭着眼睛的毕月,身体瞬间僵直,摒心静气地听着。
一个棉帽子里面被钱堆的冒了尖儿,那帽子里有粮票、有几分钱,有一毛两毛……
“就这些,全村儿老少爷们凑的!小月和大成都是老少爷们眼摸前儿长大的好孩子,考上首都大学了,我们脸上都贼有光,说啥也得去念!让大成麻溜回来别要钱了,那工头欠他的背砖钱,等赶明我去要!”
姑姑毕金枝颤抖着手接过棉帽子。
躺在另一个屋里的毕铁刚,托着一条打着板子的腿,他觉得心口堵的要上不来气,他有好多话要说却说不出口。
七尺大汉从受伤起一直没敢倒下,这一刻他顺着火墙歪倒在炕上,双手捂脸,肩膀抽动了起来,浑身像泄了力。
老村长赵树根看着瘦弱的毕月,先点着了烟袋锅子才劝道:
“小月啊,大伯告诉你,这人的一辈子啊,都得碰到点儿难事儿,你的路还长着,要出息,要去首都好好念!
将来有能耐了,全村老少的脸上都有光!
大家伙不图别的,就图将来有一天你和大成有出息了,我们能告诉告诉别人,看看,毕月、毕成是从我们这穷了吧唧的赵家屯走出去的大学生!谁说山窝窝飞不出金凤凰!”
被刘雅芳哭着商量,毕月没睁眼;
被她姑姑毕金枝打了两个巴掌,毕月不敢睁眼面对;
可这一刻,当她听着那带着浓重乡音儿的劝解声,她睁开了眼睛,被她娘扶着坐了起来。
十六岁,一路跳级、过关斩将,品学兼优只为少花几年学费的女孩儿,心里终于燃起了火花儿。
那一双清透的泪眼,望向她姑姑手中的棉帽子……
在那一年快要过了入学时间的盛夏时节,毕月、毕成揣着那些零的不能再零的钱,兜里带着她娘蒸的馒头,离开了那个名为“赵家屯”的小山村。
姐弟俩站在大山上眺望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回头又看看即将要踏上的那条未知路,毕月、毕成噗通跪地,对着家乡的地方磕了个头。
耳边好像能听到村儿里男女老少的叮咛;
眼前似乎还能看到他爹拄着拐站在村头的样子;
最近几年不爱说话的爷爷,在他们转身推开房门时高喊:
“要出息啊!”
这一幕镌刻在了毕月的骨血中,这就是她两年大学吃不饱穿不暖,明明早已患了抑郁症,却能保持成绩名列前茅的理由。
……
霭萱的指甲抠在了手心中。
她看到了当年那个十六岁的女孩儿,双手使劲拽了拽布兜子,瘦弱的肩膀连续攀越了两座大山,随之毕月茫然地站在街上,她似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和她想象的不同。
毕月第一次坐火车;
毕月第一次知道在京都不能只靠步行,要学会倒车才能找到目的地;
毕月第一次发现身边同学也有能顿顿吃上白面馒头的;
那双如水双眸不知道的有很多、很多……
霭萱挣扎着在高烧中不停地摇着头。
为自己上一世的无依无靠、拼命努力的无奈,为毕月心理承受的比自己还多。
只有她懂,毕月病了,她早就得了重度抑郁症。
她明明早已看不进去书了,满身净剩疲惫,她的生理机能下降所产生的恐慌,在日日侵袭着她,可她放不下的太多太多。
霭煊忽然哭出了声,她感觉到毕月要离开了!
她攥起了拳,毕月撒开了手;
因为毕月放心了,她知道自己会感同身受。
“谁呀?讨不讨厌!大半夜的,哭什么呀?”宿舍的袁莉莎尖着嗓音喊道。
“毕月”强撑着自己爬了起来,她站在走廊里看着外面寂静的大学校园。
她的脑中在旋转着,旋转着那个真的毕月在离开时对她鞠的躬。
天亮了,穿着红色暗格衬衣、黑色裤子、黑色拉带布鞋的“毕月”,站在八十年代京都师范大学的校园中。
她在仰头看着大喇叭,那里面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话说长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
双眼红肿的“毕月”,放眼望去勃勃生机的校园。
原来,这就是八十年代,
看来,她要在八十年代,谱写属于霭萱和毕月共同的诗篇!
凌晨时分,睡梦里、高烧中的“毕月”,眼角处有泪悄然滑落进枕芯里。
……
东北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里,住着这样一户人家。
爷爷毕富患有尿毒症,常年瘫痪在炕上;
小叔毕铁林在二十三岁那年,因为亲了一口还未返城的女知青,被判了“流氓罪”而进了监狱,直到现在已过整七年了。
奶奶也是在小叔刚进去那年,跪倒在政府面前喊着冤枉,回了村儿没过两个月,她抱着哭得直喘的毕月,睁着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死不瞑目。
从那天起,十一岁的毕月,慢慢变得不爱言语了。
女孩儿为何会这样?
因为在柴火垛后面正拢着柴火的毕月,亲眼目睹了是那个女知青先亲的小叔。
她埋怨自己,如果不是她告诉了奶奶小叔是被冤枉的,是不是最疼爱她的奶奶就不会那么早离世?
这成了小小年纪女孩儿心里的一道疤、一道永远翻越不过去的坎儿!
……
后来,她和孪生弟弟毕成长大了。
他们成了十里八村被竖起大拇指的谈资,同时,也能经常听到乡亲们替他们骄傲过后的一声叹息。
因为她家穷,因为毕家有很多外债,能借的早已经借完。
因为先是怕小叔在里面受罪送吃送喝而困难,后来又添了爷爷得了尿毒症的治疗费。
穷到什么程度呢?
考上了大学,却掏不出路费,走不出大山。
为了路费,为了到京都后的其他费用,毕成去砖厂背砖挣钱了。
为了钱,那些欠的钱、眼前缺的钱,毕月觉得活着真没意思了。
为什么?为什么她和弟弟在十六岁就能考上大学,却仍旧没有改了命!谁能给个答案,告诉告诉十六岁的她!
……
“妮儿,不就是路费吗?!爹就是卖了这把骨头也供你们读书!”
一米八的中年大汉,扛着锄头,背着干粮毅然地迈进了当地有名的危险大山。
传说,那里有狼,十个进去,八个回不来;
据说,那里有东北特产的宝贝,找到就富裕了。
大闺女、大儿子双双考上了首都的大学,不仅是十里八村竖大拇哥的龙凤胎,还是聪明过人的姐弟俩,谁不说他闺女儿子是文曲星下凡!
全村老少都说他老毕家祖坟冒了青烟,毕铁刚想想就觉得生活终于有盼头了!
这名皮肤黝黑的质朴大汉,在儿女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出发了,他豁出命进了大山。
他目的很简单,送儿女念大学,送他们离开小山村奔大城市!
然而,毕月、毕成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拼了命学习的成果,是让父亲瘸了一条腿。
毕月那根紧绷的弦,在看到父亲被抬回来的那一刻,断了。
……
“妮儿啊,我的傻妮儿啊!你爹腿脚不行了,那是他的命,你咋能想不开?他不后悔进山!他着急上火的是什么都没挖到!有我们这样的爹娘耽误了你们,你这样作践自己,是在挖娘的心啊!”
声声哀痛般的哭声,刘雅芳用着粗喇啦的大手,心疼的摸着毕月的脸蛋儿。
这段日子,刘雅芳那双眼睛都似要哭瞎了般,看什么都有点儿模糊不清。
躺在炕上的爷爷毕富,看着大儿子毕铁刚拖着一条伤腿要着急下炕看毕月,又无力般徒劳地靠在火墙上,老爷子把头歪向了另一侧,瞬间老泪纵横。
门吱呀一声响起……
唯一的姑姑排行老二的毕金枝,掀开了破旧的门帘子,抓起自杀未遂的毕月,啪啪就是两巴掌,毕月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巴掌印。
打完了,在毕月娘刘雅芳的惊叫声中,毕金枝又抱住躺在炕上木呆呆的侄女,忽然间嚎啕大哭,嘶哑地喃喃自语:
“姑掏钱供你!姑供你!小月啊!”
毕金枝恍惚后悔,当年嫁人,为什么不挑条件好的找……
这是毕月从小到大第一次挨了打。
十岁的毕晨拽着当年十六岁的毕月急得脸色发红表达:
“大姐!我去砖厂背砖,跟哥一起背砖!你别、你别……”
十岁的男孩扭头倔强得不想掉泪,可眼泪却不听他的,噼里啪啦的混着鼻涕往下流……只求你别吓我,姐。
……
两年前的那一幕,当时的毕月,犹如此刻穿越而来的霭萱。
她们的眼睛里都聚满了泪,却不愿睁开双眼,那泪滴从眼角处滑落,流进了心的细缝里、渗进了骨髓中,蔓延全身。
霭萱透过原身的记忆,她躺在铁架子床上,紧紧地攥起了拳。
似在替毕月抗争命运在使着力;
似在鼓励自己有勇气感受下去;
似在无奈无论是大城还是小村,这人世间总能看到的悲剧。
……
毕月上了大学,毕家走出去两名大学生,这对于当时的毕家来讲,是不可思议的。
是五十多岁的村长赵树根,推开了这个满屋愁绪的屋门。
拐着弯儿的亲戚,赵叔根尊称毕福一声“老叔”。他进门就冲瘫在炕上的老爷子喊道:
“老叔,大刚腿的事儿……唉!您老别上火,小月这有我和乡亲们!”
喊完了,赵树根才进了屋,看着毕金枝和刘雅芳继续说道:
“你说这得是多大的荣耀,光宗耀祖啊!小月是我看着长大的,咱这山沟沟里也终于飞出了金凤凰!弟妹,这个给你拿好了。”
一直闭着眼睛的毕月,身体瞬间僵直,摒心静气地听着。
一个棉帽子里面被钱堆的冒了尖儿,那帽子里有粮票、有几分钱,有一毛两毛……
“就这些,全村儿老少爷们凑的!小月和大成都是老少爷们眼摸前儿长大的好孩子,考上首都大学了,我们脸上都贼有光,说啥也得去念!让大成麻溜回来别要钱了,那工头欠他的背砖钱,等赶明我去要!”
姑姑毕金枝颤抖着手接过棉帽子。
躺在另一个屋里的毕铁刚,托着一条打着板子的腿,他觉得心口堵的要上不来气,他有好多话要说却说不出口。
七尺大汉从受伤起一直没敢倒下,这一刻他顺着火墙歪倒在炕上,双手捂脸,肩膀抽动了起来,浑身像泄了力。
老村长赵树根看着瘦弱的毕月,先点着了烟袋锅子才劝道:
“小月啊,大伯告诉你,这人的一辈子啊,都得碰到点儿难事儿,你的路还长着,要出息,要去首都好好念!
将来有能耐了,全村老少的脸上都有光!
大家伙不图别的,就图将来有一天你和大成有出息了,我们能告诉告诉别人,看看,毕月、毕成是从我们这穷了吧唧的赵家屯走出去的大学生!谁说山窝窝飞不出金凤凰!”
被刘雅芳哭着商量,毕月没睁眼;
被她姑姑毕金枝打了两个巴掌,毕月不敢睁眼面对;
可这一刻,当她听着那带着浓重乡音儿的劝解声,她睁开了眼睛,被她娘扶着坐了起来。
十六岁,一路跳级、过关斩将,品学兼优只为少花几年学费的女孩儿,心里终于燃起了火花儿。
那一双清透的泪眼,望向她姑姑手中的棉帽子……
在那一年快要过了入学时间的盛夏时节,毕月、毕成揣着那些零的不能再零的钱,兜里带着她娘蒸的馒头,离开了那个名为“赵家屯”的小山村。
姐弟俩站在大山上眺望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回头又看看即将要踏上的那条未知路,毕月、毕成噗通跪地,对着家乡的地方磕了个头。
耳边好像能听到村儿里男女老少的叮咛;
眼前似乎还能看到他爹拄着拐站在村头的样子;
最近几年不爱说话的爷爷,在他们转身推开房门时高喊:
“要出息啊!”
这一幕镌刻在了毕月的骨血中,这就是她两年大学吃不饱穿不暖,明明早已患了抑郁症,却能保持成绩名列前茅的理由。
……
霭萱的指甲抠在了手心中。
她看到了当年那个十六岁的女孩儿,双手使劲拽了拽布兜子,瘦弱的肩膀连续攀越了两座大山,随之毕月茫然地站在街上,她似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和她想象的不同。
毕月第一次坐火车;
毕月第一次知道在京都不能只靠步行,要学会倒车才能找到目的地;
毕月第一次发现身边同学也有能顿顿吃上白面馒头的;
那双如水双眸不知道的有很多、很多……
霭萱挣扎着在高烧中不停地摇着头。
为自己上一世的无依无靠、拼命努力的无奈,为毕月心理承受的比自己还多。
只有她懂,毕月病了,她早就得了重度抑郁症。
她明明早已看不进去书了,满身净剩疲惫,她的生理机能下降所产生的恐慌,在日日侵袭着她,可她放不下的太多太多。
霭煊忽然哭出了声,她感觉到毕月要离开了!
她攥起了拳,毕月撒开了手;
因为毕月放心了,她知道自己会感同身受。
“谁呀?讨不讨厌!大半夜的,哭什么呀?”宿舍的袁莉莎尖着嗓音喊道。
“毕月”强撑着自己爬了起来,她站在走廊里看着外面寂静的大学校园。
她的脑中在旋转着,旋转着那个真的毕月在离开时对她鞠的躬。
天亮了,穿着红色暗格衬衣、黑色裤子、黑色拉带布鞋的“毕月”,站在八十年代京都师范大学的校园中。
她在仰头看着大喇叭,那里面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话说长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
双眼红肿的“毕月”,放眼望去勃勃生机的校园。
原来,这就是八十年代,
看来,她要在八十年代,谱写属于霭萱和毕月共同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