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万事皆因果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总有些时刻,无论在脑子里过了多少遍,还是一样的艰难。
就像此刻。
静善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如生母的女人,终还是按捺不住被惧与喜撕扯得颤抖的心。
“环儿?”孟太后关切的轻唤猛得把她惊醒,“怎么还不见过云安师太?”
“啊……是……”静善僵硬地低下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些,细声飞快地说了一句,“云安师太,环儿有礼了。”
“公主何必多礼。”
和多年前一样的声音。和缓、镇定、温暖。静善不自觉地抬头望着她,正对上一双不带半丝波澜的眸子。就像是大庙里供着的佛像,喜怒不见于色,慈悲自藏于心。
静善突然觉得有些恍惚,好像还是十多年前,父亲拽着已哭得筋疲力尽的自己,一步步挪到师太的面前。
“这便是令媛?”
静善睁开红肿的眼睛,生平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女人。
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过。
“师太来了多久了?”静善搭着孟太后伸过来的手,亲昵地坐在了孟太后身边,不动神色的与云安师太隔开了不近的距离。
“回长公主的话,鄙庵上下入宫已有五日。说来也实在是叨扰太后娘娘。”
“哪里话。”孟太后向静善道,“这几日辛苦云安师太和云荫师太常常来慈溪殿为哀家祝祷祈福,何来叨扰之说。到是你……”孟太后笑着点指着静善的额头,“最近怎么犯起懒来了?一次都没来看过哀家。”
“咳……还说呢。”静善熟练地把早已想好的说辞道了出来,“朝堂上近来不清静。两个武将闹开来了。都是皇兄的左膀右臂,着实让皇兄心烦,脾气也越来越大。环儿这几日可是顶了孙德顺的活儿,日日在政和殿听差。横竖皇兄也不会拿我撒气。”
“你呀……”孟太后一听仅有的那点埋怨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心疼道:“主子难免有气儿不顺的时候。当奴才的受几分委屈又有什么不妥的。你也是太心善,竟能替他们想到这一层。”
“世间种种,总归因果。长公主小小年纪便知广种善因,日后福报定是不用愁的。”
静善刚平静下的心绪又被搅得一塌糊涂。她没底地瞥了一眼云安,“那……便借师太吉言了。”她的眼神匆匆越过云安师太,滑向那个在云安身旁端坐着一言不发的尼姑。云意?刚刚孟太后似是提过。可此人到底是谁……
静善记得乾明庵云字辈的师太除了云安,便只有几个年事已高的老尼。但这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云意,看着最多也不过四十的年纪。再加上面庞白皙,自带着南地女子的清秀,更显不出年龄。
“听长公主刚刚所言,您对朝堂之事倒是甚是关心……”
静善猛地打了个激灵,脑子里塞满的揣测瞬时一扫而空,正想着如何答,却听孟太后随口问道:“你刚说武将,究竟是哪两个,如此没见识?”
“是……是张浚大人,和另一位将军。这名字环儿可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这位大人绰号换作铁牛。朝堂之事,环儿向来也不太上心。虽说常去政和殿也不过是陪伴皇兄解闷儿。皇兄兴致好了,便和环儿说个大概,这再细的,就算是说了,环儿也听不明白。”
“这就很好了。”孟太后点头赞道:“后宫妃嫔进不了政和殿,有你常在边上照顾着皇上,哀家也放心。朝堂之事,不该咱们操心。但要是皇上想找人说说,你便听着就是了,也没什么的。”
静善心不在焉地听着,目光又不自觉得飘向云意,却没想到正碰上云意也怔怔地盯着她。静善不觉有些慌乱,正想移开视线,突然发现云意并没有与她对视,而是紧盯着她的领口处。静善略迟疑了片刻,终还是顾不上这些,重打起精神斟酌着陪孟太后扯些家常。
趁着小丫头换残茶的当口,净荷悄悄地溜出了內室。
她心里实在是气自己,气自己到现在也不能心如止水的面对着冯益,只能灰溜溜地逃出他的视线。若是哪天机会真的来了,到底该如何迈出那日思夜想的一步……
“净荷姐姐。”宜兰一见她出来便忙迎了上来,“正愁呢,姐姐便出来了。”
“怎么了?”
“秀姑娘来了。可这外面就剩几个小丫头了,看着太不像话。这万一给怠慢了……”
净荷一听秀姑娘三个字这脚下的步子迈得就快了起来。还没等宜兰说完,就进了正堂,一打眼便瞧见杨秀端坐在堂下那把斜摆着的黄梨木雕花圆椅上,不急不慢地吃着茶。
杨秀一见她来了,忙笑着起了身。两人略寒暄了几句便对着坐了下来。
“这样的事,不拘派哪个小丫头来便罢了,姑娘还值得亲自跑一趟?”净荷接过杨秀从袖中拿出的一串佛珠,端详了几眼便回身递给了宜兰。
“这是皇上那年在南海躲过金兵追捕后,特意去普宁寺求来的。原是两串。一串给了吴才人,为的是她护驾有功。这一串就是皇上自己养着,从不离身。如今太后抱恙,皇上忧心不已,才想起这串护身的东西。这不就让我赶着送来了。这东西再是个蠢物,好歹也是有些福气的。但愿能护佑太后娘娘。”
净荷听了咂舌不已,道:“是我没见识了。原是这么个稀罕物,怪道要劳烦姐姐亲自跑一趟。”
“咳……”杨秀听了笑道:“也不全是为了这个。这几日皇上心烦,政和殿从上到下都提着气儿呢。简直要闷死人了。我也想借这个由头出来逛逛,省得受那份活罪。”
“是啊,才刚听长公主也是这么说。看来前朝是真不太平。”
“长公主在这儿?”杨秀得体地笑着,“那倒是巧得很。”
“和乾明庵的两个师太在里面陪娘娘说话儿呢。估计也快出来了。”
“冯公公也来了?”
净荷愣了一下,笑道:“如今是长公主的得意人了,哪里能少得了他?”
“这一段……终是了不了吗?”
“姐姐……”净荷突然一阵哽咽,“若放过他,红莲如何瞑目啊!”
“好了好了……”杨秀见她言语激动,忙安抚了两句,“姐姐知道……只是一点,凡事有度,切莫为报旧怨又添了新仇。”
净荷正要说话,忽见有小丫头从內室出来,忙止住了话头,站了起来。果然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静善被簇拥着出了內室,进了正堂。
“刚还说长公主呢,您就出来了。”杨秀略福了福便起身走到了静善眼前。
“是巧……”静善淡淡地点了点头,又向净荷道:“云安师太刚刚好像要什么物什,说是在她房里。小丫头没头没脑的不经用,还是姑娘去妥当。”
净荷听了忙满口应承下,匆匆回了內室。
“姑娘的差事也了了吧?”净荷刚走,静善便朝杨秀问道,“正好与环儿同路。”
杨秀笑而不语,只微颔了颔首,便换下敛容,扶着静善一同出了慈溪殿。
“如何?”
杨秀后侧头瞥了一下跟着并排走的敛容和冯益——离得确实不近。
“她没认出我。”静善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至少面儿上是这样。”
“您是说……”
“我愿意相信她真的没认出我!”
“所以您还是不信。”
又是一阵沉默,微风里只剩裙角摩擦的细碎声响。
“信与不信,有什么要紧的。这场戏,多一个不说破的人,便能晚一日收场。”
“公主这话说得明白。高公子也是此意。顺水推舟,方是这出戏的精髓。”
静善的心忽然像被什么猛砸了一下。
“他还好?”
“都好。”
静善尽量看着前方,不让后面的那个人生疑。
“他的消息也太过灵通了。不过是这几日的事,居然连回音都有了?”
静善清楚地觉出扶着自己的双手紧了一扣。
“高家有自己的驿站。快马加鞭,怎能不灵通?”
“驿站?”
“只是个说法。不过是借着各个世家交好的马厩养着自己的快马和信使。高家世代官宦,势力盘根错结,用此法可直通行宫和益州高府,竟比那官驿还快。只是成本太高,来回一趟,少说也要百两白银。”
静善听了默默良久方道:“他倒舍得。”
杨秀看着她心神不宁的样子,一句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其实……我这次特意找了个由头跑来见姑娘,并不光为着云安师太这一档子事。而是另有密闻相告。此事是今天刚私呈到政和殿的,宫里还没几个人知道。但我想……姑娘还是先有个准备为妙。”
静善眼里的恍惚之色立刻散去,低声急问道:“究竟是何事?”
“荣德公主要还宫了。”
总有些时刻,无论在脑子里过了多少遍,还是一样的艰难。
就像此刻。
静善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如生母的女人,终还是按捺不住被惧与喜撕扯得颤抖的心。
“环儿?”孟太后关切的轻唤猛得把她惊醒,“怎么还不见过云安师太?”
“啊……是……”静善僵硬地低下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些,细声飞快地说了一句,“云安师太,环儿有礼了。”
“公主何必多礼。”
和多年前一样的声音。和缓、镇定、温暖。静善不自觉地抬头望着她,正对上一双不带半丝波澜的眸子。就像是大庙里供着的佛像,喜怒不见于色,慈悲自藏于心。
静善突然觉得有些恍惚,好像还是十多年前,父亲拽着已哭得筋疲力尽的自己,一步步挪到师太的面前。
“这便是令媛?”
静善睁开红肿的眼睛,生平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女人。
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过。
“师太来了多久了?”静善搭着孟太后伸过来的手,亲昵地坐在了孟太后身边,不动神色的与云安师太隔开了不近的距离。
“回长公主的话,鄙庵上下入宫已有五日。说来也实在是叨扰太后娘娘。”
“哪里话。”孟太后向静善道,“这几日辛苦云安师太和云荫师太常常来慈溪殿为哀家祝祷祈福,何来叨扰之说。到是你……”孟太后笑着点指着静善的额头,“最近怎么犯起懒来了?一次都没来看过哀家。”
“咳……还说呢。”静善熟练地把早已想好的说辞道了出来,“朝堂上近来不清静。两个武将闹开来了。都是皇兄的左膀右臂,着实让皇兄心烦,脾气也越来越大。环儿这几日可是顶了孙德顺的活儿,日日在政和殿听差。横竖皇兄也不会拿我撒气。”
“你呀……”孟太后一听仅有的那点埋怨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心疼道:“主子难免有气儿不顺的时候。当奴才的受几分委屈又有什么不妥的。你也是太心善,竟能替他们想到这一层。”
“世间种种,总归因果。长公主小小年纪便知广种善因,日后福报定是不用愁的。”
静善刚平静下的心绪又被搅得一塌糊涂。她没底地瞥了一眼云安,“那……便借师太吉言了。”她的眼神匆匆越过云安师太,滑向那个在云安身旁端坐着一言不发的尼姑。云意?刚刚孟太后似是提过。可此人到底是谁……
静善记得乾明庵云字辈的师太除了云安,便只有几个年事已高的老尼。但这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云意,看着最多也不过四十的年纪。再加上面庞白皙,自带着南地女子的清秀,更显不出年龄。
“听长公主刚刚所言,您对朝堂之事倒是甚是关心……”
静善猛地打了个激灵,脑子里塞满的揣测瞬时一扫而空,正想着如何答,却听孟太后随口问道:“你刚说武将,究竟是哪两个,如此没见识?”
“是……是张浚大人,和另一位将军。这名字环儿可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这位大人绰号换作铁牛。朝堂之事,环儿向来也不太上心。虽说常去政和殿也不过是陪伴皇兄解闷儿。皇兄兴致好了,便和环儿说个大概,这再细的,就算是说了,环儿也听不明白。”
“这就很好了。”孟太后点头赞道:“后宫妃嫔进不了政和殿,有你常在边上照顾着皇上,哀家也放心。朝堂之事,不该咱们操心。但要是皇上想找人说说,你便听着就是了,也没什么的。”
静善心不在焉地听着,目光又不自觉得飘向云意,却没想到正碰上云意也怔怔地盯着她。静善不觉有些慌乱,正想移开视线,突然发现云意并没有与她对视,而是紧盯着她的领口处。静善略迟疑了片刻,终还是顾不上这些,重打起精神斟酌着陪孟太后扯些家常。
趁着小丫头换残茶的当口,净荷悄悄地溜出了內室。
她心里实在是气自己,气自己到现在也不能心如止水的面对着冯益,只能灰溜溜地逃出他的视线。若是哪天机会真的来了,到底该如何迈出那日思夜想的一步……
“净荷姐姐。”宜兰一见她出来便忙迎了上来,“正愁呢,姐姐便出来了。”
“怎么了?”
“秀姑娘来了。可这外面就剩几个小丫头了,看着太不像话。这万一给怠慢了……”
净荷一听秀姑娘三个字这脚下的步子迈得就快了起来。还没等宜兰说完,就进了正堂,一打眼便瞧见杨秀端坐在堂下那把斜摆着的黄梨木雕花圆椅上,不急不慢地吃着茶。
杨秀一见她来了,忙笑着起了身。两人略寒暄了几句便对着坐了下来。
“这样的事,不拘派哪个小丫头来便罢了,姑娘还值得亲自跑一趟?”净荷接过杨秀从袖中拿出的一串佛珠,端详了几眼便回身递给了宜兰。
“这是皇上那年在南海躲过金兵追捕后,特意去普宁寺求来的。原是两串。一串给了吴才人,为的是她护驾有功。这一串就是皇上自己养着,从不离身。如今太后抱恙,皇上忧心不已,才想起这串护身的东西。这不就让我赶着送来了。这东西再是个蠢物,好歹也是有些福气的。但愿能护佑太后娘娘。”
净荷听了咂舌不已,道:“是我没见识了。原是这么个稀罕物,怪道要劳烦姐姐亲自跑一趟。”
“咳……”杨秀听了笑道:“也不全是为了这个。这几日皇上心烦,政和殿从上到下都提着气儿呢。简直要闷死人了。我也想借这个由头出来逛逛,省得受那份活罪。”
“是啊,才刚听长公主也是这么说。看来前朝是真不太平。”
“长公主在这儿?”杨秀得体地笑着,“那倒是巧得很。”
“和乾明庵的两个师太在里面陪娘娘说话儿呢。估计也快出来了。”
“冯公公也来了?”
净荷愣了一下,笑道:“如今是长公主的得意人了,哪里能少得了他?”
“这一段……终是了不了吗?”
“姐姐……”净荷突然一阵哽咽,“若放过他,红莲如何瞑目啊!”
“好了好了……”杨秀见她言语激动,忙安抚了两句,“姐姐知道……只是一点,凡事有度,切莫为报旧怨又添了新仇。”
净荷正要说话,忽见有小丫头从內室出来,忙止住了话头,站了起来。果然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静善被簇拥着出了內室,进了正堂。
“刚还说长公主呢,您就出来了。”杨秀略福了福便起身走到了静善眼前。
“是巧……”静善淡淡地点了点头,又向净荷道:“云安师太刚刚好像要什么物什,说是在她房里。小丫头没头没脑的不经用,还是姑娘去妥当。”
净荷听了忙满口应承下,匆匆回了內室。
“姑娘的差事也了了吧?”净荷刚走,静善便朝杨秀问道,“正好与环儿同路。”
杨秀笑而不语,只微颔了颔首,便换下敛容,扶着静善一同出了慈溪殿。
“如何?”
杨秀后侧头瞥了一下跟着并排走的敛容和冯益——离得确实不近。
“她没认出我。”静善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至少面儿上是这样。”
“您是说……”
“我愿意相信她真的没认出我!”
“所以您还是不信。”
又是一阵沉默,微风里只剩裙角摩擦的细碎声响。
“信与不信,有什么要紧的。这场戏,多一个不说破的人,便能晚一日收场。”
“公主这话说得明白。高公子也是此意。顺水推舟,方是这出戏的精髓。”
静善的心忽然像被什么猛砸了一下。
“他还好?”
“都好。”
静善尽量看着前方,不让后面的那个人生疑。
“他的消息也太过灵通了。不过是这几日的事,居然连回音都有了?”
静善清楚地觉出扶着自己的双手紧了一扣。
“高家有自己的驿站。快马加鞭,怎能不灵通?”
“驿站?”
“只是个说法。不过是借着各个世家交好的马厩养着自己的快马和信使。高家世代官宦,势力盘根错结,用此法可直通行宫和益州高府,竟比那官驿还快。只是成本太高,来回一趟,少说也要百两白银。”
静善听了默默良久方道:“他倒舍得。”
杨秀看着她心神不宁的样子,一句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其实……我这次特意找了个由头跑来见姑娘,并不光为着云安师太这一档子事。而是另有密闻相告。此事是今天刚私呈到政和殿的,宫里还没几个人知道。但我想……姑娘还是先有个准备为妙。”
静善眼里的恍惚之色立刻散去,低声急问道:“究竟是何事?”
“荣德公主要还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