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第432章 独断专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面对这等局势,李成道既愤怒,又无奈。
高句丽觊觎大夏霸主地位多年,不知往大夏安插了多少内奸,大夏换了新皇帝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自然知晓。就连天子移宫东内,朝中大事皆有江都公主处理一事,高句丽也在前段时间得到了消息。
对于这一情况,高句丽上下多半是不信的——女人怎么能监国理事呢?这不是胡闹么?就算儿子全死光了,还有贤臣良将在,什么时候轮得到一个女人出马了?编谎话也要编个像样的,肯定是大夏故布疑阵,想要削弱我们的防备,我们才不上这种当呢!
不得不说,久经沙场的名将与智计百出的谋士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自负,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后者是因为自身判断几乎不会出错,前者则是因为战场瞬息万变,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只有依靠自己的经验甚至直觉做出判断。
李载梁是高句丽的军神,也是权臣,经验、直觉和计谋三样都占了,更是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大夏新皇都放出了这样的谣言,一定是想对高句丽动手。故他立刻提出将辽东的百姓迁入山城,让辽河以南成为一片荒芜之地的构想。
此举一是为了军事需要,二便是李载梁自己的私心了。
辽东之地,少巨族,多豪强。一旦舍了家业迁移到山城内,想要维持从前的地位,势必对李氏有所妥协。如此一来,李氏家族的力量又能得到增强。纵然闵家在朝堂再怎么势大,只要控制住了辽东,兵力充足,又得这些豪强相助,莫要说对付高氏皇族和闵氏世族联手,就是改朝换代也指日可待。
这一构想倒是不错,但所有的事情都要建立在大夏派百万大军,倾国来攻的份上——也只有这一时候,所谓的豪强才会匍匐在巨人的阴影下瑟瑟发抖,宁愿割肉放血也要换来自家平安。至于现在,大夏不过是换了个安北大都护,增了些兵将,毫无兵临城下的迹象。在边境待久了的人们揣度一番,觉得大夏新皇不过是求稳,做出个震慑的姿势,好让边境平安一两年。这种情况下,让辽东豪强放弃大片土地,豪宅奴仆,成群牛羊,迁入山城?就算你们李家赔得起损失,我们也不乐意!
当然了,万一大夏真是为了麻痹高句丽才做出这种姿态,真要动起来,那就是雷霆万钧之势,这些人也不是没想过。可谁会为一个“万一”,就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家业根基给拆了?说句不好听的,留着这份家业,就算是大夏来了,他们都可以凭此投诚,当个带路党也没问题。若是家业没了,不管大夏还是高句丽,都没人拿他们当回事啊!
这些人心中想什么,非但李成道父子一清二楚,高句丽权臣闵子游也心如明镜。故他十分招摇地与李载梁唱反调不说,暗地里也散布言论,声称自己所支持的皇子才是正统,大夏才不会因此出兵。言下之意,便是高句丽王虽在弥留之际,却已经定了遗诏,可谓是先声夺人。哪怕高句丽王反悔,立了其他儿子做继承人,闵家也可以倒打一耙,说对方伪造遗诏。
闵家支持者甚多,纵是不怎么支持他们的人,听见这暗中的传言,也是频频点头——闵家的根基多在朝堂,若是闵家掌权,重文轻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高句丽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大夏来说,一个文风昌盛,日渐软弱的邻国,总比一个穷兵黩武,不断扩张的邻国来得好。
身处平壤的大人物们虽然在意开疆拓土的荣耀,却更在意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他们愿意扫平边境较为弱小的诸胡,却不愿与这个庞然大物对上。国内舆情汹汹,高句丽王对闵氏之子的宠爱,对李家本来就很不利。偏偏那些辽东豪强们心心念念的,也是让儿孙来平壤做官——他们雄踞辽东,又岂会差了兵力?真正差得,无非是入主中枢,决断国事的权力罢了。若不迈出这一步,豪强何以成士族?这就与大夏的世家评判是一个道理,其他什么都是虚的,你家几代有多少人做什么官,才是实打实的。
“夏国不怀好意。”李成道环视众人,冷冷道,“你们怎么看?”
李氏治军,一向是说一不二,虽是问“怎么看”,可谁敢置喙少帅的意见?立刻有人说:“他们夏人既然拿靺鞨人人当幌子,咱们交几个靺鞨人出去就是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态度非常随意,仿佛靺鞨人的性命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一匹布,一只鸡罢了。
“区区靺鞨,若是交出他们能化解此次的危机,多少也交得。”另一个将军如是说,“此番夏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非是交出几个靺鞨人就能解决的。若他们执意说不是,非要进城,咱们该怎么办?”
“城是万万不能让他们进的,若令夏人进了辽东,咱们的脸该往哪搁啊!”
李成道听得谋士和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始终没想出个稳妥的法子来,索性一拍桌子,怒道:“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夏国来势汹汹,只要咱们不依他们,此战就无可避免。既是如此,还不如痛痛快快来一场!”
你们不说靺鞨人屠杀了你们的子民,想要找我的麻烦么?好啊!我这就派靺鞨斥候出去,给你们一个狠的!
他咬牙切齿的时候,冯欢正毕恭毕敬地与秦琬道明:“李载梁老谋深算,忍功极佳,很少动怒,李成道则不然。李成道看似温文儒雅,礼贤下士,实则心高气傲,掌控欲非常强烈。他少时入宫,曾与皇子发生争执,险些伤了对方性命。也正因为如此,李载梁才不让此子留在平壤,令其坐镇辽东,侵吞靺鞨部落,不敢令其回京。”
“也就是说,捏住了大夏认为战机未到,不敢轻易动手的软肋?”秦琬瞥了一眼冯欢,“我知你对李家心怀不满,但国事不比私事。”
一旦边境发生冲突,李载梁能保得住他的儿子,大夏守将却不敢断定自己能被上头保下,也只能忍气吞声,这些年吃了不少暗亏。李载梁的情绪有了宣泄口,自然不会在国内惹祸,现在却不一样了。
秦琬相信,这些讯息,冯欢一定传达给了北边,否则此次的挑衅也不会专门冲着李成道去,故意激怒对方。但她需要冯欢弄清楚一件事——她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情报,而非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夸大其词,添油加醋。
冯欢“扑通”一声跪下,毅然道:“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当年……”他咬了咬牙,才说,“微臣当年沦为靺鞨奴隶,无人看得起微臣,唯有李成道一意孤行,提拔微臣,还许以族妹。”
李成道性格上的缺陷颇为明显,若是能力和眼光再有问题,即便是李载梁的嫡长子,也不可能担此大任。
他的能力是他自负的资本,而他自负却是他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何?因为他是一个只会做决定,不会向谁解释,更不会有丝毫转圜余地,堪称独断专行的人。
譬如冯欢一事,他觉得冯欢有用,不由分说以族妹笼络。在这件事情中,无论冯欢还是李成道的族妹都是他掌控的棋子,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此一来,便导致身为弱者的李氏无法怨恨堂哥,就将满腔怨气发泄在了丈夫身上;自认为比李成道高贵的冯欢也接受不了这种看似好意,实则羞辱的做法。若是李氏温柔和顺,饱受刁蛮公主摧残的冯欢可能还会有一两分动容,偏偏……你要拉拢别人,却导致别人最后恨你恨到了骨子里,这样的独断专行,又有什么好的?
“你身在朝堂,却心系北方,也罢。”秦琬示意冯欢起来,“孤封你为转运使,专供军粮,你就带着容修,去北方一趟吧!”
这个位置,换了别人坐,秦琬还真不放心。毕竟一场战争下来,粮草的消耗无疑是天文数字,偏偏又极好做手脚。想要找到不凭此中饱私囊的人,实在有点难。冯欢却不一样——他本就是鄂国公,又曾是乐平驸马。且不提乐平公主给他戴了多少绿帽子,至少乐平一死,朝廷怜他遭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非但平级袭爵,乐平公主的嫁妆也悉数归了冯家。这笔财产足够他挥霍十辈子,他又深深地憎恨着高句丽,怎会克扣粮草?
捞一把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上行下效,上头的人不拿走最大的,下面的人自然有所忌讳,报路途“损耗”也不敢报太多,不像从前一般黑了心,十成粮食他们就敢报四成甚至一半损耗,又不全是东南运路,哪有这么艰难?
不过呢,秦琬也知道,这种事情是止不住的。所以她任冯欢来管粮草,只是给自己减轻一点压力而已,真要再敢对粮草伸手,而且伸得太长……真当她不敢杀人了?
面对这等局势,李成道既愤怒,又无奈。
高句丽觊觎大夏霸主地位多年,不知往大夏安插了多少内奸,大夏换了新皇帝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自然知晓。就连天子移宫东内,朝中大事皆有江都公主处理一事,高句丽也在前段时间得到了消息。
对于这一情况,高句丽上下多半是不信的——女人怎么能监国理事呢?这不是胡闹么?就算儿子全死光了,还有贤臣良将在,什么时候轮得到一个女人出马了?编谎话也要编个像样的,肯定是大夏故布疑阵,想要削弱我们的防备,我们才不上这种当呢!
不得不说,久经沙场的名将与智计百出的谋士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自负,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后者是因为自身判断几乎不会出错,前者则是因为战场瞬息万变,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只有依靠自己的经验甚至直觉做出判断。
李载梁是高句丽的军神,也是权臣,经验、直觉和计谋三样都占了,更是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大夏新皇都放出了这样的谣言,一定是想对高句丽动手。故他立刻提出将辽东的百姓迁入山城,让辽河以南成为一片荒芜之地的构想。
此举一是为了军事需要,二便是李载梁自己的私心了。
辽东之地,少巨族,多豪强。一旦舍了家业迁移到山城内,想要维持从前的地位,势必对李氏有所妥协。如此一来,李氏家族的力量又能得到增强。纵然闵家在朝堂再怎么势大,只要控制住了辽东,兵力充足,又得这些豪强相助,莫要说对付高氏皇族和闵氏世族联手,就是改朝换代也指日可待。
这一构想倒是不错,但所有的事情都要建立在大夏派百万大军,倾国来攻的份上——也只有这一时候,所谓的豪强才会匍匐在巨人的阴影下瑟瑟发抖,宁愿割肉放血也要换来自家平安。至于现在,大夏不过是换了个安北大都护,增了些兵将,毫无兵临城下的迹象。在边境待久了的人们揣度一番,觉得大夏新皇不过是求稳,做出个震慑的姿势,好让边境平安一两年。这种情况下,让辽东豪强放弃大片土地,豪宅奴仆,成群牛羊,迁入山城?就算你们李家赔得起损失,我们也不乐意!
当然了,万一大夏真是为了麻痹高句丽才做出这种姿态,真要动起来,那就是雷霆万钧之势,这些人也不是没想过。可谁会为一个“万一”,就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家业根基给拆了?说句不好听的,留着这份家业,就算是大夏来了,他们都可以凭此投诚,当个带路党也没问题。若是家业没了,不管大夏还是高句丽,都没人拿他们当回事啊!
这些人心中想什么,非但李成道父子一清二楚,高句丽权臣闵子游也心如明镜。故他十分招摇地与李载梁唱反调不说,暗地里也散布言论,声称自己所支持的皇子才是正统,大夏才不会因此出兵。言下之意,便是高句丽王虽在弥留之际,却已经定了遗诏,可谓是先声夺人。哪怕高句丽王反悔,立了其他儿子做继承人,闵家也可以倒打一耙,说对方伪造遗诏。
闵家支持者甚多,纵是不怎么支持他们的人,听见这暗中的传言,也是频频点头——闵家的根基多在朝堂,若是闵家掌权,重文轻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高句丽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大夏来说,一个文风昌盛,日渐软弱的邻国,总比一个穷兵黩武,不断扩张的邻国来得好。
身处平壤的大人物们虽然在意开疆拓土的荣耀,却更在意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他们愿意扫平边境较为弱小的诸胡,却不愿与这个庞然大物对上。国内舆情汹汹,高句丽王对闵氏之子的宠爱,对李家本来就很不利。偏偏那些辽东豪强们心心念念的,也是让儿孙来平壤做官——他们雄踞辽东,又岂会差了兵力?真正差得,无非是入主中枢,决断国事的权力罢了。若不迈出这一步,豪强何以成士族?这就与大夏的世家评判是一个道理,其他什么都是虚的,你家几代有多少人做什么官,才是实打实的。
“夏国不怀好意。”李成道环视众人,冷冷道,“你们怎么看?”
李氏治军,一向是说一不二,虽是问“怎么看”,可谁敢置喙少帅的意见?立刻有人说:“他们夏人既然拿靺鞨人人当幌子,咱们交几个靺鞨人出去就是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态度非常随意,仿佛靺鞨人的性命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一匹布,一只鸡罢了。
“区区靺鞨,若是交出他们能化解此次的危机,多少也交得。”另一个将军如是说,“此番夏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非是交出几个靺鞨人就能解决的。若他们执意说不是,非要进城,咱们该怎么办?”
“城是万万不能让他们进的,若令夏人进了辽东,咱们的脸该往哪搁啊!”
李成道听得谋士和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始终没想出个稳妥的法子来,索性一拍桌子,怒道:“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夏国来势汹汹,只要咱们不依他们,此战就无可避免。既是如此,还不如痛痛快快来一场!”
你们不说靺鞨人屠杀了你们的子民,想要找我的麻烦么?好啊!我这就派靺鞨斥候出去,给你们一个狠的!
他咬牙切齿的时候,冯欢正毕恭毕敬地与秦琬道明:“李载梁老谋深算,忍功极佳,很少动怒,李成道则不然。李成道看似温文儒雅,礼贤下士,实则心高气傲,掌控欲非常强烈。他少时入宫,曾与皇子发生争执,险些伤了对方性命。也正因为如此,李载梁才不让此子留在平壤,令其坐镇辽东,侵吞靺鞨部落,不敢令其回京。”
“也就是说,捏住了大夏认为战机未到,不敢轻易动手的软肋?”秦琬瞥了一眼冯欢,“我知你对李家心怀不满,但国事不比私事。”
一旦边境发生冲突,李载梁能保得住他的儿子,大夏守将却不敢断定自己能被上头保下,也只能忍气吞声,这些年吃了不少暗亏。李载梁的情绪有了宣泄口,自然不会在国内惹祸,现在却不一样了。
秦琬相信,这些讯息,冯欢一定传达给了北边,否则此次的挑衅也不会专门冲着李成道去,故意激怒对方。但她需要冯欢弄清楚一件事——她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情报,而非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夸大其词,添油加醋。
冯欢“扑通”一声跪下,毅然道:“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当年……”他咬了咬牙,才说,“微臣当年沦为靺鞨奴隶,无人看得起微臣,唯有李成道一意孤行,提拔微臣,还许以族妹。”
李成道性格上的缺陷颇为明显,若是能力和眼光再有问题,即便是李载梁的嫡长子,也不可能担此大任。
他的能力是他自负的资本,而他自负却是他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何?因为他是一个只会做决定,不会向谁解释,更不会有丝毫转圜余地,堪称独断专行的人。
譬如冯欢一事,他觉得冯欢有用,不由分说以族妹笼络。在这件事情中,无论冯欢还是李成道的族妹都是他掌控的棋子,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此一来,便导致身为弱者的李氏无法怨恨堂哥,就将满腔怨气发泄在了丈夫身上;自认为比李成道高贵的冯欢也接受不了这种看似好意,实则羞辱的做法。若是李氏温柔和顺,饱受刁蛮公主摧残的冯欢可能还会有一两分动容,偏偏……你要拉拢别人,却导致别人最后恨你恨到了骨子里,这样的独断专行,又有什么好的?
“你身在朝堂,却心系北方,也罢。”秦琬示意冯欢起来,“孤封你为转运使,专供军粮,你就带着容修,去北方一趟吧!”
这个位置,换了别人坐,秦琬还真不放心。毕竟一场战争下来,粮草的消耗无疑是天文数字,偏偏又极好做手脚。想要找到不凭此中饱私囊的人,实在有点难。冯欢却不一样——他本就是鄂国公,又曾是乐平驸马。且不提乐平公主给他戴了多少绿帽子,至少乐平一死,朝廷怜他遭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非但平级袭爵,乐平公主的嫁妆也悉数归了冯家。这笔财产足够他挥霍十辈子,他又深深地憎恨着高句丽,怎会克扣粮草?
捞一把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上行下效,上头的人不拿走最大的,下面的人自然有所忌讳,报路途“损耗”也不敢报太多,不像从前一般黑了心,十成粮食他们就敢报四成甚至一半损耗,又不全是东南运路,哪有这么艰难?
不过呢,秦琬也知道,这种事情是止不住的。所以她任冯欢来管粮草,只是给自己减轻一点压力而已,真要再敢对粮草伸手,而且伸得太长……真当她不敢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