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第603章 战争与和平九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叶卡捷琳娜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就算没读过二十四史,也知道党争的危害。
但是她和那些历史上的君王一样,对于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好办法。最主要的是,她没有足够的决断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无论是保皇党还是俄共都曾经对她的事业做出去巨大的帮助。
当然这也说明她是一个念旧的人,干不出过河拆桥的事情。
吴畏当然看得出她的为难之处,心痛之余,倒也没有给打包票,说要为她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要做的事情说起来太过卑鄙,真要提出来的话就算能够得到叶卡捷琳娜的支持,也要大损形象,既然吴大公已经位极人臣,再没什么进步的余地了,自然也没什么必要巴巴的来献功,有这个工夫,还是办正经事要紧。
有吴畏这个威胁存在,乌里扬诺夫倒也没敢敷衍,他很快就开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俄共内部推动对喀山防线失守的原因进行调查。
说起来俄国总参也不是光吃干饭,就算俄共不办这件事,总参也是要弄清楚本来很坚固的喀山防线为什么突然就崩溃了。
不过现在南方政府虽然投降了,但是托俄国地大物博的福,还有大片土地没有被新政府的光芒笼罩,其中一部分地区只要派出官员和少量护卫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必须有军方的保护。总参连即将发生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当然也顾不上已经发生的事,反正喀山防线已经被突破好几个月了,连南方政府都不存在了,放几个月也不会再被突破一次。
现在有俄共肯出面调查,总参当然要举双手欢迎。毕竟当初约瑟夫的喀山方面军里面可是有不少俄共党员,让俄共关起门来自己查没准还能快点。
这也是因为米哈伊尔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乌里扬诺夫关注这件事另有隐情。
喀山防线溃败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自然是疑点重重。但是一方面因为吴畏把谢尔盖干掉了,他对谢尔盖行为的描述全是一面之词,算是死无对证。
另一方面当日喀山防线被突破后,突破口两翼的残兵又在喀山防线后方与尼古拉大公的部队激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当事人大多战死逃散,或者又被分散整编进了各个部队,现在想要找到人也不容易,调查取证自然为难。
除了北方政府内部之外,其实还可以求证于南方军队中的人物,只要知道了当初尼古拉大公的军队怎么会突然突破喀山防线,也能把当时发生的事情推测个八九不离十。
但是虽然亚历山大四世主动投降,当时东征的主帅尼古拉大公却并没有一起投降,而是流亡国外避难去了。少了这个重要人物的证词,自然也就让求证工作多了不少难点。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件事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吴畏对谢尔盖的指控是否正确,如果谢尔盖真是主动放弃卡山防线,那么即使用中过箭的膝盖来考虑,也能想到他这么做的背后一定另有图谋。他总不可能是突然害怕了想回家,如果是这样的话,后来被吴畏捉住也不会视死如归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谢尔盖死无对证。单凭吴畏的说法,即使是叶卡捷琳娜要动奥西波维奇,也得想个能够服众的理由。反而是俄共党内处理影响要小得多。
毕竟总参查不了奥西波维奇,牵扯越大,事情越麻烦,很容易让俄共两党产生兔死狐悲的感觉。
从理论上来说,乌里扬诺夫和奥西波维奇在党内的地位相当,虽然说总书记的权力要大一点,但是俄共一直是集体领导制,乌里扬诺夫也不能一手遮天。
不过要单论人际关系,乌里扬诺夫也要比奥西波维奇更强大,他真要想翻脸,不愁找不到人来帮助。
孟党本来在俄共当中就是少数派,奥西波维奇被亚历山大四世赶出莫斯科的时候又损失了很多骨干,留下的还被吴畏洗了一茬。现在在俄共内部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如果说从前孟党宣扬的绥靖理念还有一些市场的话,现在南方政府都已经投降了,大家论功行赏,总不能说奥西波维奇同志的立场摇摆得好,促进了和谐稳定。所以在新政府里,孟党一系算是大败亏输,要不是保皇党还指望他们能给布党添点恶心,没准都被赶出政坛了。
在这种情况下,乌里扬诺夫要是有心有奥西波维奇下手,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要对付谁证据是否确凿已经不重要了。只看大家的决心是否坚定,又是不是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
只不过如果乌里扬诺夫不想被人认为是在打击异己,就得合纵联横,争取得更多人的支持,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很多,但是坏处同样明显,最大的坏处就是没办法保密。
吴畏同乌里杨诺夫谈过话之后不久,奥西波维奇就听到了风声,而且内容居然颇为具体。
接到这个消息后,奥西波维奇又惊又怒,不过他现在能够信任的人不多,能够一起商量对策的只有平时总在身边的两个亲信。
俄共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实际上奥西波维奇和南俄方面重臣暗通款曲的消息一直在暗中流传。所以两个亲信听到奥西波维奇的描述后,不约而同的面面相觑,居然都表现出半信半疑的神情。
奥西波维奇怒道:“我这么相信你们,你们居然不相信我?”
两个亲信都在心里吐槽,“正因为我们是你的亲信,所以才会怀疑啊。”
其实大家对这件事表现的半信半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毕竟当初大家谁也没想到北方政府能够这么快统一全国。要知道在三个月之前,双方的实力对比还一直是南方占据明显优势,谁能想到吴畏一支孤军就能打出这种战绩来。
当是奥西波维奇虽然逃亡北方,心里却一直相信最后的胜利者是南方政府,虽说俄共一直不得亚历山大四世待见,但是并不耽误奥西波维奇做两手准备。所以要说他为了将来的地位,出卖喀山防线也完全说得过去。
叶卡捷琳娜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就算没读过二十四史,也知道党争的危害。
但是她和那些历史上的君王一样,对于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好办法。最主要的是,她没有足够的决断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无论是保皇党还是俄共都曾经对她的事业做出去巨大的帮助。
当然这也说明她是一个念旧的人,干不出过河拆桥的事情。
吴畏当然看得出她的为难之处,心痛之余,倒也没有给打包票,说要为她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要做的事情说起来太过卑鄙,真要提出来的话就算能够得到叶卡捷琳娜的支持,也要大损形象,既然吴大公已经位极人臣,再没什么进步的余地了,自然也没什么必要巴巴的来献功,有这个工夫,还是办正经事要紧。
有吴畏这个威胁存在,乌里扬诺夫倒也没敢敷衍,他很快就开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俄共内部推动对喀山防线失守的原因进行调查。
说起来俄国总参也不是光吃干饭,就算俄共不办这件事,总参也是要弄清楚本来很坚固的喀山防线为什么突然就崩溃了。
不过现在南方政府虽然投降了,但是托俄国地大物博的福,还有大片土地没有被新政府的光芒笼罩,其中一部分地区只要派出官员和少量护卫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必须有军方的保护。总参连即将发生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当然也顾不上已经发生的事,反正喀山防线已经被突破好几个月了,连南方政府都不存在了,放几个月也不会再被突破一次。
现在有俄共肯出面调查,总参当然要举双手欢迎。毕竟当初约瑟夫的喀山方面军里面可是有不少俄共党员,让俄共关起门来自己查没准还能快点。
这也是因为米哈伊尔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乌里扬诺夫关注这件事另有隐情。
喀山防线溃败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自然是疑点重重。但是一方面因为吴畏把谢尔盖干掉了,他对谢尔盖行为的描述全是一面之词,算是死无对证。
另一方面当日喀山防线被突破后,突破口两翼的残兵又在喀山防线后方与尼古拉大公的部队激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当事人大多战死逃散,或者又被分散整编进了各个部队,现在想要找到人也不容易,调查取证自然为难。
除了北方政府内部之外,其实还可以求证于南方军队中的人物,只要知道了当初尼古拉大公的军队怎么会突然突破喀山防线,也能把当时发生的事情推测个八九不离十。
但是虽然亚历山大四世主动投降,当时东征的主帅尼古拉大公却并没有一起投降,而是流亡国外避难去了。少了这个重要人物的证词,自然也就让求证工作多了不少难点。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件事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吴畏对谢尔盖的指控是否正确,如果谢尔盖真是主动放弃卡山防线,那么即使用中过箭的膝盖来考虑,也能想到他这么做的背后一定另有图谋。他总不可能是突然害怕了想回家,如果是这样的话,后来被吴畏捉住也不会视死如归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谢尔盖死无对证。单凭吴畏的说法,即使是叶卡捷琳娜要动奥西波维奇,也得想个能够服众的理由。反而是俄共党内处理影响要小得多。
毕竟总参查不了奥西波维奇,牵扯越大,事情越麻烦,很容易让俄共两党产生兔死狐悲的感觉。
从理论上来说,乌里扬诺夫和奥西波维奇在党内的地位相当,虽然说总书记的权力要大一点,但是俄共一直是集体领导制,乌里扬诺夫也不能一手遮天。
不过要单论人际关系,乌里扬诺夫也要比奥西波维奇更强大,他真要想翻脸,不愁找不到人来帮助。
孟党本来在俄共当中就是少数派,奥西波维奇被亚历山大四世赶出莫斯科的时候又损失了很多骨干,留下的还被吴畏洗了一茬。现在在俄共内部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如果说从前孟党宣扬的绥靖理念还有一些市场的话,现在南方政府都已经投降了,大家论功行赏,总不能说奥西波维奇同志的立场摇摆得好,促进了和谐稳定。所以在新政府里,孟党一系算是大败亏输,要不是保皇党还指望他们能给布党添点恶心,没准都被赶出政坛了。
在这种情况下,乌里扬诺夫要是有心有奥西波维奇下手,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要对付谁证据是否确凿已经不重要了。只看大家的决心是否坚定,又是不是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
只不过如果乌里扬诺夫不想被人认为是在打击异己,就得合纵联横,争取得更多人的支持,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很多,但是坏处同样明显,最大的坏处就是没办法保密。
吴畏同乌里杨诺夫谈过话之后不久,奥西波维奇就听到了风声,而且内容居然颇为具体。
接到这个消息后,奥西波维奇又惊又怒,不过他现在能够信任的人不多,能够一起商量对策的只有平时总在身边的两个亲信。
俄共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实际上奥西波维奇和南俄方面重臣暗通款曲的消息一直在暗中流传。所以两个亲信听到奥西波维奇的描述后,不约而同的面面相觑,居然都表现出半信半疑的神情。
奥西波维奇怒道:“我这么相信你们,你们居然不相信我?”
两个亲信都在心里吐槽,“正因为我们是你的亲信,所以才会怀疑啊。”
其实大家对这件事表现的半信半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毕竟当初大家谁也没想到北方政府能够这么快统一全国。要知道在三个月之前,双方的实力对比还一直是南方占据明显优势,谁能想到吴畏一支孤军就能打出这种战绩来。
当是奥西波维奇虽然逃亡北方,心里却一直相信最后的胜利者是南方政府,虽说俄共一直不得亚历山大四世待见,但是并不耽误奥西波维奇做两手准备。所以要说他为了将来的地位,出卖喀山防线也完全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