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72章 外子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聚餐还是在钟笛他们熟悉的那座酒楼里,虽然老板有些吝啬,至少酒菜还好,价格也公道,而且地方熟悉。
那只大笨钟又被摆了出来,就放在一楼正门的对面,借此吸引顾客。看在这个广告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入的份上,吴畏对老板也生不起什么闲气。
钟笛和他的同学们把二楼包了下来,整整开了四桌,可见秋卫卿在学校里的人气之旺。
吴畏和钟笛赶到酒楼的时候,看到一辆马车上下来一男一女,虽然两个人并不显得如何亲密,但是同车抵达也算给大家传达足够的信息了。
钟笛叫了他们一声,走过去给吴畏介绍,这个年青的男人名叫程斌,在政务院工作,女子叫叶黛,同样是燕京大学的学生。
程斌相貌英俊,谈吐不凡,叶黛长了张瓜子脸,短发散在耳边,显得眉清目秀,并不怎么说话。
四个人寒暄着上了二楼,钟笛算是东道,还要下去招呼客人,便留下吴畏三人自己走了。
因为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所以二楼空荡荡的没几个人,三个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喝茶,程斌笑道:“可是那个吴畏?”
吴畏没有便服,穿了一件制式衬衣加军裤,军衔勋章一样没带。国防军的衬衣算是便装,这个样子打扮就算遇到宪兵也不会管,却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自己军人的身份。
他知道程斌是在取笑自己,笑道:“多半就是。”
叶黛居然也知道他,很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不带勋章?”
吴畏笑了一下,听程斌给她解释勋章不能随便佩戴的原因,叶黛摇头笑道:“我要是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一定时刻不忘提醒别人。”
两个男人都笑,程斌笑道:“那就难怪老天爷不肯让你立功了。”
正说笑的时候,罗周道从楼下走了上来,向三个人拱手道:“你们来得倒早。”
程斌见过罗周道一面,他记心甚好,立刻想起这个年轻人上次表现得有些沉默,当时只以为罗周道木讷,现在看吴畏和罗周道谈笑风生的样子,才知道罗周道不是木讷,实在是和自己没什么话题。
罗周道兴致这么高是有原因的,这些日子他一直按照程斌给他支的招四处跑,钟表厂的生产涉及到相当多的零部件,吴畏秉承工业化思路,让罗周道把生产外包,自己只抓主要零件和总装,结果罗周道在四九城里跑了一圈才发现根本没有能够大批量生产配套零部件的工厂,最后还是靠他在总参装备局工作的老爹搭上了军工线,在天津制造厂订购了一批零部件,因为他老爹的关系,这部零件不但价格低,而且还是赊来的。
按照吴畏的建议,罗周道应该掌握齿轮和擒纵器的制造以及发条的二次加工,可惜罗周道身为共和国第一批工科生,动手能力差得令人发指,让吴畏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应该改学商科。
前几天罗周道拿回来第一批标准件,到钟笛的小院里和吴畏组装出了一台座钟,经过两天的试用之后,发现每天误差大概半个小时,不但比不上进口钟,连上海广州那边手工艺人作的钟都比不上。吴畏只好安慰他一天差不出二十四小时的都是好钟,然后才想起来这些钟都是十二进制的,最多只能差六个小时。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不外乎就是天津军工局的齿轮精度不高,发条材质不良,吴畏给他指点了一下,让罗周道找人手工修正,忙活了几天,终于有了一台可以不用每天校准的时钟了,偏偏这一段时间吴畏够忙,他一直没见着人,趁着这个机会赶过来报喜。
程斌和叶黛虽然不学工科,但是对于钟表还算熟悉,程斌自己就有一块英国产的怀表,所以听罗周道说起座钟的事情,都很感兴趣,发现吴畏对这个消息不怎么热心,不禁有些奇怪。
吴畏的兴趣从来没有放在赚钱上面,反倒很乐意看到工业化在国内推广,所以在这方面倒不藏私心,给几个人详细解释了工业化生产和标准件之间的关系。
罗周道现在是空手套白狼,再怎么努力生产出的座钟也不可能比得上国外的量产货或者国内的手工艺品,唯一的机会就是走低价路线倾销,但是现在再怎么说这玩意也算是个奢侈品,没人会买一个每天差半小时的座钟苦练加减法。
但是天津军工局的产品质量真心不怎么样,罗周道现在还要请人手工修正,这样一来不但产量上不去,互换性也不行,好在齿轮传动是旋转件,需要分布误差,还算好一点,不然都加工成了耦合件,吴畏就只能欲哭无泪了。
尽管工业化革命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时隔一个世纪后,能够真正阐述工业化特征的人在全世界还是凤毛麟角,能像吴畏这样系统阐述的估计伸一只手出来还能闲俩手指头,程斌三人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听明白。
罗周道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是努力记忆吴畏谈话中与自己有关的部分,程斌的问题就广泛得多了,他记心又好,每次吴畏说话告一段落,他都能拿出吴畏刚才话里的名词或者段落来提出问题,甚至连当时吴畏说话时的语气都能记住,借此询问是不是还有言之未尽的东西。
程斌虽然不是工科出事,看问题的高度却比学生们强得多,吴畏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对手,感觉就像是和黄有为谈论军制改革时一样,不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和程斌解释,惟恐一时不慎,被对方抓住破绽。
吴畏毕竟不是搞工业理论出身,工业化革命的很多方面根本弄不明白,费了好大劲才算说了个一知半解,这时才发现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了很多学生,居然都听得津津有味,顿时吓了一跳,心说自己这点料可开不得讲座。
好在时间已经不早,应该来的人都已经到了,看到吴畏说完,程斌就招呼大家入席,有什么问题日后再说。
学生们纷纷散去,人群中露出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正是秋卫卿,另一个人是个年青男子,身穿长衣,与秋卫卿并肩站在一起,神态亲密。
吴畏愣了一下,不由得多看了那男子一眼,这时秋卫卿已经走了过来,向吴畏笑道:“吴兄大才,今日算是又领教一番高明。”然后给他介绍身边的男子,“外子王廷均。”
吴畏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外子的意思,顿时如果晴天霹雳,茫茫然不知所谓
聚餐还是在钟笛他们熟悉的那座酒楼里,虽然老板有些吝啬,至少酒菜还好,价格也公道,而且地方熟悉。
那只大笨钟又被摆了出来,就放在一楼正门的对面,借此吸引顾客。看在这个广告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入的份上,吴畏对老板也生不起什么闲气。
钟笛和他的同学们把二楼包了下来,整整开了四桌,可见秋卫卿在学校里的人气之旺。
吴畏和钟笛赶到酒楼的时候,看到一辆马车上下来一男一女,虽然两个人并不显得如何亲密,但是同车抵达也算给大家传达足够的信息了。
钟笛叫了他们一声,走过去给吴畏介绍,这个年青的男人名叫程斌,在政务院工作,女子叫叶黛,同样是燕京大学的学生。
程斌相貌英俊,谈吐不凡,叶黛长了张瓜子脸,短发散在耳边,显得眉清目秀,并不怎么说话。
四个人寒暄着上了二楼,钟笛算是东道,还要下去招呼客人,便留下吴畏三人自己走了。
因为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所以二楼空荡荡的没几个人,三个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喝茶,程斌笑道:“可是那个吴畏?”
吴畏没有便服,穿了一件制式衬衣加军裤,军衔勋章一样没带。国防军的衬衣算是便装,这个样子打扮就算遇到宪兵也不会管,却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自己军人的身份。
他知道程斌是在取笑自己,笑道:“多半就是。”
叶黛居然也知道他,很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不带勋章?”
吴畏笑了一下,听程斌给她解释勋章不能随便佩戴的原因,叶黛摇头笑道:“我要是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一定时刻不忘提醒别人。”
两个男人都笑,程斌笑道:“那就难怪老天爷不肯让你立功了。”
正说笑的时候,罗周道从楼下走了上来,向三个人拱手道:“你们来得倒早。”
程斌见过罗周道一面,他记心甚好,立刻想起这个年轻人上次表现得有些沉默,当时只以为罗周道木讷,现在看吴畏和罗周道谈笑风生的样子,才知道罗周道不是木讷,实在是和自己没什么话题。
罗周道兴致这么高是有原因的,这些日子他一直按照程斌给他支的招四处跑,钟表厂的生产涉及到相当多的零部件,吴畏秉承工业化思路,让罗周道把生产外包,自己只抓主要零件和总装,结果罗周道在四九城里跑了一圈才发现根本没有能够大批量生产配套零部件的工厂,最后还是靠他在总参装备局工作的老爹搭上了军工线,在天津制造厂订购了一批零部件,因为他老爹的关系,这部零件不但价格低,而且还是赊来的。
按照吴畏的建议,罗周道应该掌握齿轮和擒纵器的制造以及发条的二次加工,可惜罗周道身为共和国第一批工科生,动手能力差得令人发指,让吴畏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应该改学商科。
前几天罗周道拿回来第一批标准件,到钟笛的小院里和吴畏组装出了一台座钟,经过两天的试用之后,发现每天误差大概半个小时,不但比不上进口钟,连上海广州那边手工艺人作的钟都比不上。吴畏只好安慰他一天差不出二十四小时的都是好钟,然后才想起来这些钟都是十二进制的,最多只能差六个小时。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不外乎就是天津军工局的齿轮精度不高,发条材质不良,吴畏给他指点了一下,让罗周道找人手工修正,忙活了几天,终于有了一台可以不用每天校准的时钟了,偏偏这一段时间吴畏够忙,他一直没见着人,趁着这个机会赶过来报喜。
程斌和叶黛虽然不学工科,但是对于钟表还算熟悉,程斌自己就有一块英国产的怀表,所以听罗周道说起座钟的事情,都很感兴趣,发现吴畏对这个消息不怎么热心,不禁有些奇怪。
吴畏的兴趣从来没有放在赚钱上面,反倒很乐意看到工业化在国内推广,所以在这方面倒不藏私心,给几个人详细解释了工业化生产和标准件之间的关系。
罗周道现在是空手套白狼,再怎么努力生产出的座钟也不可能比得上国外的量产货或者国内的手工艺品,唯一的机会就是走低价路线倾销,但是现在再怎么说这玩意也算是个奢侈品,没人会买一个每天差半小时的座钟苦练加减法。
但是天津军工局的产品质量真心不怎么样,罗周道现在还要请人手工修正,这样一来不但产量上不去,互换性也不行,好在齿轮传动是旋转件,需要分布误差,还算好一点,不然都加工成了耦合件,吴畏就只能欲哭无泪了。
尽管工业化革命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时隔一个世纪后,能够真正阐述工业化特征的人在全世界还是凤毛麟角,能像吴畏这样系统阐述的估计伸一只手出来还能闲俩手指头,程斌三人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听明白。
罗周道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是努力记忆吴畏谈话中与自己有关的部分,程斌的问题就广泛得多了,他记心又好,每次吴畏说话告一段落,他都能拿出吴畏刚才话里的名词或者段落来提出问题,甚至连当时吴畏说话时的语气都能记住,借此询问是不是还有言之未尽的东西。
程斌虽然不是工科出事,看问题的高度却比学生们强得多,吴畏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对手,感觉就像是和黄有为谈论军制改革时一样,不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和程斌解释,惟恐一时不慎,被对方抓住破绽。
吴畏毕竟不是搞工业理论出身,工业化革命的很多方面根本弄不明白,费了好大劲才算说了个一知半解,这时才发现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了很多学生,居然都听得津津有味,顿时吓了一跳,心说自己这点料可开不得讲座。
好在时间已经不早,应该来的人都已经到了,看到吴畏说完,程斌就招呼大家入席,有什么问题日后再说。
学生们纷纷散去,人群中露出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正是秋卫卿,另一个人是个年青男子,身穿长衣,与秋卫卿并肩站在一起,神态亲密。
吴畏愣了一下,不由得多看了那男子一眼,这时秋卫卿已经走了过来,向吴畏笑道:“吴兄大才,今日算是又领教一番高明。”然后给他介绍身边的男子,“外子王廷均。”
吴畏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外子的意思,顿时如果晴天霹雳,茫茫然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