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中文网 > 重生颜娇 > 第三百三十五章 琼林宴(2)

第三百三十五章 琼林宴(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锦绣春景,美轮美奂。京城居民倾城而出,争纷到金明池郊游。

    今年的科考不顺,起起伏伏,在京城轰动了一场,着实让朝野内外的人都随之心惊肉跳了一回。

    复试最后录取的人数为一百六十八人,多是东南西北各地而来的考生,亦有汴京的新起之秀。

    而议论最多的莫过于京城的几个世家公子,年纪轻轻,出身官宦,各个才貌双全,炙手可热,受人追议。

    其一就是谢仪,谢仪成名早矣,十三岁参加童试,成为解元,人称谢十三。

    谢十三游学数年,终于回家,如今又以三科礼部试第一的成绩再次轰动,只不过令人惋惜不已的是谢十三竟错过了殿试,无缘皇帝钦点的状元郎。

    以谢仪之才,无人不信谢十三不会夺得魁首,连中三元对谢仪来说轻而易举,可偏偏最终结局不如人所料。

    想那些押掷谢仪为状元郎之人,无人不喟叹惋惜,当然也有人为此散了家财,变卖家产的,成了无处可去的流浪汉,便寻到谢家府邸门前闹事。

    此事是后话,暂且不提。

    都说谢十三文采出众,风度奇秀,聪敏迅捷,辞采清丽,性情恣意挥洒,潇洒自如,丝毫不受家族约束,如今看来还当真是如此。少年离家游学,如今又错过殿试,种种举动怕是连谢老爷对他都无可奈何。

    跟谢十三相熟的都知道他哪里是真的病了,只不过是为了不愿参加殿试而找的借口罢了,至于为什么,谢家公子当然不会告诉别人他不想锋芒毕露,招致杀身。外人要猜,那也不会猜到这一层,只会猜谢十三怕是又想着离家游学了。

    再有一举登科,进士及第的陆佑涵,陆相长孙的相貌端的是眉目如画,皇帝因此钦点为探花郎。只听闻探花郎勤奋好学,刻苦自勉,善于文辞,篇章锦绣。少年时是皇子伴读,出入宫廷,得太子太傅温舒弈从旁指点,如今一举登科,也不知红了多少人的眼。

    陆相爷身居高位,如今又出了个进士及第的孙子,整个陆氏家族都以此为荣。

    还有皇帝钦点的新科状元陈博源,是开国县公的嫡长孙,今年还不满十七岁,同龄人望尘莫及。这陈家公子平日里就低调的很,与人又不爱说话,常有人说他高傲的很。但其在殿试上才思最为敏捷,策论最出众,如今一举夺魁,自然是风头大盛,京城内外都在议论新科状元少年郎。

    此三人在京中名声最盛。

    再有击登闻鼓的沈达,其不畏强权,勇于检举,又有才华,深得皇帝看中,复试通过之后,又以策论得皇帝认可,皇帝钦点榜眼。

    花宴琼林,皇帝亲临,銮驾声势浩大,从宫城到城郊,一众亲王皇子及文武朝臣浩浩荡荡,来了大半。

    前两个月被关禁闭的楚王殿下也紧跟在皇帝身后,一身朱袍红裳尽显尊贵,那楚王殿下旁边站着的是一袭银袍白裳,金丝绣线衣襟,云纹腰带,身挂金鱼袋,一只白玉佩悬垂的秦王殿下。

    只见他丹凤眼,高鼻梁,朱唇不点自红,肤色偏白,形貌温润如玉,一身气度雅致含蓄,又贵不可攀。

    那庄景回远远的,抬头的一瞬间,眼前一亮,小声赞美,“本以为陆探花温文尔雅已是极致,却不知还有人真如玉质天成,贵而不华,也不知那银袍金冠的是哪位大人?”

    “这是秦王殿下,先皇帝之子。”身边的沈达小声的回答。

    “秦王?”庄景回赞叹,“也难怪气质高贵,却原来是先皇子嗣。”

    “沈兄弟,真是佩服,竟识得如此多的人。”

    沈达解释,“庄兄赞誉,秦王孝感于天,在下听闻秦王的孝名,闻秦王性情温和,一身气度形似,又走在楚王殿下旁边,故而猜测那是秦王殿下。”

    “还是沈兄弟慧眼。”

    琼林宴也是给各进士及第者赏封之日,内监会大声宣读旨意,声音响彻整个琼林苑,就算在这琼林宴之外看热闹的百姓都能听到皇帝赐下的封赏。

    少年状元陈博源被授大理司直,任命为凤翔府观察推官。

    榜眼沈达授官从七品监察御史。

    探花郎陆佑涵授将作监丞,任通判陈州。

    其他入职进士还有太多,不再一一列出。

    陈博源和陆佑涵的官位虽是八品,可他们毕竟还年幼,都未行加冠礼,皇帝有心锤炼,外放磨练两年再加以重用。也由此可见皇帝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出身世家就授以高位。

    长长的旨意念完,众臣谢恩,接着就是正式设宴。

    有宴会自有百戏表演。

    皇帝端坐临水大殿之上,临水殿前面搭建有水棚,靠近临水殿的水中横列着四条彩船,上面就是禁军各部表演百戏,如舞大旗、扮狮豹、耍大刀、神鬼杂剧之类的。另有两条船上面都是乐队。

    君臣百官都在临水大殿前观看,有酒有菜,举杯相敬,相互祝贺。

    百姓则在金水池之外远远观望,一时间官民同欢,场景和乐。

    席间飘飘然道,“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亦有人想起多年踌躇不得志,长声吟叹,“十年求学路坷坎。自思量,不难忘。千里归途、无处话凄愁。纵使赶考应不举、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堂。小烛灯,正诵经。相忆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考场。”

    颜含玉从赵贤的近郊别院出来,才知道这地方离琼林苑很近。

    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游人络绎不绝。

    金明池和琼林苑南北相对。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

    那金明池往年在这个开放的时节多的是垂钓者,然而今天因为皇帝驾临,在琼林苑为及第进士设宴,禁军要在池中表演百戏,垂钓自然就不能了。

    当然平民百姓都不会闲着,为了一睹皇帝的圣驾,为了争看少年状元郎的风采,还有新录取的考生,争相朝着驾撵仪仗张望。

    颜含玉没跟去凑热闹,而是寻了一处阳光和煦的地方,背靠在树干,仰面望着碧蓝的天空。

    碧洗晴空,高亢的歌声传到耳中,忽远忽近的,清奇悦耳。

    鼓声响亮,震于天际;笛音缥缈,如梦如幻。

    还夹杂了不远处的吆喝叫卖声,竟奇特的能混杂在一起成为美妙的音乐。

    哑姑手里捧着一个油纸包,正是刚才在路边棚子买来的油蜜蒸饼。

    “多谢哑姑。”她开口道谢,面上的笑容温温暖暖,正如这和煦的阳光。

    哑姑笑着朝她摇手。

    “哑姑你也吃一个吧?”

    哑姑只轻轻拍拍肚子,又摇摇手。

    “那我吃了。”

    颜含玉捧着蒸饼还没碰到嘴就听一道熟悉的声音。

    “我还道是谁,远远的看着就有些像,原来真是你这个小丫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