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儒家大贤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玄龟喝了口茶水,慢悠悠的说:“百家争鸣,虽各有各的长处,但这人世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前这种战乱的年代终将被大一统的局面所代替,到时候,人皇治世,当以何家流派治之?”
黒鳞王一拍脑门,惊讶的回应道:“吾光想着怎样发扬法家去了,却没考虑到将来会怎么样,幸亏玄龟你这么一问,不然我差点误了大事。不过此事关系重大,须得慎重,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玄龟一听,给了黑鳞王一个鄙视的眼神- -!心想:“我这是专门来此问你的,结果倒好,你反过来问起我来。”
“黒鳞,你的法家学派,现在大放光彩,其独特的见解颇受诸侯各国的青睐,不知可曾从中有所收获?又或是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待补进?”
“呵呵~~听你这么一问,我倒是有几分心得,我所发扬的法家学说,应对的都是些富国强民的举措,一旦诸侯各国用之,定能国力大增,绝对是富国强民的好法度。但话又说回来了,正是因为法家推崇依法治国,使得原本懒散的国民凡事都得照章办事,故而也引发了一些反弹,短时间了这些矛盾还没有什么大碍,但若长期积累下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为此我最近正在冥思苦想化解之策。”
玄龟可是管理系统的能人,她长期在北俱芦洲管理了数百万妖族,怎能不明白其中关节。待听到黑鳞王这么一说,玄龟全明白了,原来光靠法家来治国,虽然可以富国强民,但是依然缺少思想方面的教育,说白了就是缺少精神粮食,这样长期下去,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想到这里,玄龟有主意了,她对黑鳞王说道:“不如这样,我发扬的儒家,今后重点培养精神领域方面的东西,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如此一来,儒家就能与法家互相取长补短,造福人世,岂不两全齐美。”
黑鳞王竖起大拇指,赞道:“善”
…… ……
时光转瞬即逝,一晃多年过去了。
法家在管仲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小有所成,齐桓公也因为管仲的帮助,而当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
管仲功德圆满,在元寿将尽之际,被黑鳞王亲自送入了六道轮回投胎转世,然后被带回了北俱芦洲修仙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管仲和齐桓公小白数十年的君臣之谊,使他俩建立其了深厚的感情,故而管仲曾今有意无意的向齐桓公透露过一些仙人之说。
齐桓公小白对于仙人之说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但他对管仲却是深信不疑的,为此齐桓公曾今不止一次想请管仲为自己引荐一下仙人,但最终都没有下文,因为黑鳞王明确告诉管仲,此番只为你一
人而来,其他人概不收录。
在管仲死后,求仙无望的齐桓公小白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晚年的他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使得朝政混乱,齐国国力大衰,最终齐桓公小白自个也因此病死,不禁令人感概颇多!
又过了近百年。
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一代儒家巨匠孔子诞生了,他刚一出世,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玄龟收为了弟子。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话说玄龟教导孔子,重点放在仁、恕、诚、孝方面,使得后者阅历大涨。
孔子很小就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去征求老师玄龟的意见,玄龟告诉孔子说,你若是有想法,那就做做看嘛( ̄︶ ̄)
于是乎,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到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有些事仿佛早已注定一般,孔子的仕途一直不顺,不管他如何尽心竭力的去完成各种工作,但最终的结果都不怎么样- -!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再后来,孔子在鲁国中又得罪了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
孔子此后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一向的主张错了,故而所有国君对自己都不甚重视,他专门来求见暗中教导自己多年的玄龟,想从师傅那里寻得些答案。
话说回来,孔子那套“礼”与“仁”的主张,在春秋这个大动荡的乱世中行得通吗- -!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当时那种情况下,无论那个诸侯国若是采取了他的这套主张,那无疑于自取灭亡,所以
诸侯各国都对孔子尊敬有加,但却不加重用。那为何儒家学说后来又能大方光彩呐,还是因为它提出了“礼”与“仁”的主张,这种主张给了乱世中惶惶不安的万千百姓一种向往和平盛世的希望,同时这套主张若是放在和平年代,那绝对是大加盛行的。
玄龟心知肚明,知道孔子现在提出“礼”与“仁”的主张,注定只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这并不是“礼”与“仁”的主张不好,而是眼下这个时代还用不上它,等将来天下安定了,儒家思想自然会发扬光大,其兴旺程度也是其它诸子百家远不能相比的。
这时,玄龟才对孔子直言:“汝之成就,不在官场之上,乃是在儒家一途,若是将来有成,吾自会收你回山去修行仙道,岂不强过在人世间为官十数载!”
孔子恍然大悟,完全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了,从那以后,他广收门徒,弘扬儒家学说,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其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同时也主张“学而优则仕”,这不外乎给天下读书人指明了一条方向——读书当官。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观点和截教通天教主的收徒观点非常相近,是以截教门人,都对孔子高看一眼)。到后来,孔子共收得三千弟子,也应对了大道三千之数,其中贤者七十二。
再后来,孔子就像是开了窍一般,都不用玄龟去教导什么了,他自个就能琢磨出好多道理来,并逐渐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根基,其思想学说体系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概括起来就是一下几点:
一:互敬互信。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
二:仁而有序。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
三:微言大义。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
四: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但在礼崩乐坏的大乱世,这却是给人们思想上指出了一条明路。
五:格物致知。就是专门从事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后来成为儒家认识论的重要问题。
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玄龟喝了口茶水,慢悠悠的说:“百家争鸣,虽各有各的长处,但这人世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前这种战乱的年代终将被大一统的局面所代替,到时候,人皇治世,当以何家流派治之?”
黒鳞王一拍脑门,惊讶的回应道:“吾光想着怎样发扬法家去了,却没考虑到将来会怎么样,幸亏玄龟你这么一问,不然我差点误了大事。不过此事关系重大,须得慎重,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玄龟一听,给了黑鳞王一个鄙视的眼神- -!心想:“我这是专门来此问你的,结果倒好,你反过来问起我来。”
“黒鳞,你的法家学派,现在大放光彩,其独特的见解颇受诸侯各国的青睐,不知可曾从中有所收获?又或是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待补进?”
“呵呵~~听你这么一问,我倒是有几分心得,我所发扬的法家学说,应对的都是些富国强民的举措,一旦诸侯各国用之,定能国力大增,绝对是富国强民的好法度。但话又说回来了,正是因为法家推崇依法治国,使得原本懒散的国民凡事都得照章办事,故而也引发了一些反弹,短时间了这些矛盾还没有什么大碍,但若长期积累下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为此我最近正在冥思苦想化解之策。”
玄龟可是管理系统的能人,她长期在北俱芦洲管理了数百万妖族,怎能不明白其中关节。待听到黑鳞王这么一说,玄龟全明白了,原来光靠法家来治国,虽然可以富国强民,但是依然缺少思想方面的教育,说白了就是缺少精神粮食,这样长期下去,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想到这里,玄龟有主意了,她对黑鳞王说道:“不如这样,我发扬的儒家,今后重点培养精神领域方面的东西,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如此一来,儒家就能与法家互相取长补短,造福人世,岂不两全齐美。”
黑鳞王竖起大拇指,赞道:“善”
…… ……
时光转瞬即逝,一晃多年过去了。
法家在管仲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小有所成,齐桓公也因为管仲的帮助,而当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
管仲功德圆满,在元寿将尽之际,被黑鳞王亲自送入了六道轮回投胎转世,然后被带回了北俱芦洲修仙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管仲和齐桓公小白数十年的君臣之谊,使他俩建立其了深厚的感情,故而管仲曾今有意无意的向齐桓公透露过一些仙人之说。
齐桓公小白对于仙人之说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但他对管仲却是深信不疑的,为此齐桓公曾今不止一次想请管仲为自己引荐一下仙人,但最终都没有下文,因为黑鳞王明确告诉管仲,此番只为你一
人而来,其他人概不收录。
在管仲死后,求仙无望的齐桓公小白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晚年的他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使得朝政混乱,齐国国力大衰,最终齐桓公小白自个也因此病死,不禁令人感概颇多!
又过了近百年。
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一代儒家巨匠孔子诞生了,他刚一出世,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玄龟收为了弟子。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话说玄龟教导孔子,重点放在仁、恕、诚、孝方面,使得后者阅历大涨。
孔子很小就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去征求老师玄龟的意见,玄龟告诉孔子说,你若是有想法,那就做做看嘛( ̄︶ ̄)
于是乎,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到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有些事仿佛早已注定一般,孔子的仕途一直不顺,不管他如何尽心竭力的去完成各种工作,但最终的结果都不怎么样- -!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再后来,孔子在鲁国中又得罪了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
孔子此后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一向的主张错了,故而所有国君对自己都不甚重视,他专门来求见暗中教导自己多年的玄龟,想从师傅那里寻得些答案。
话说回来,孔子那套“礼”与“仁”的主张,在春秋这个大动荡的乱世中行得通吗- -!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当时那种情况下,无论那个诸侯国若是采取了他的这套主张,那无疑于自取灭亡,所以
诸侯各国都对孔子尊敬有加,但却不加重用。那为何儒家学说后来又能大方光彩呐,还是因为它提出了“礼”与“仁”的主张,这种主张给了乱世中惶惶不安的万千百姓一种向往和平盛世的希望,同时这套主张若是放在和平年代,那绝对是大加盛行的。
玄龟心知肚明,知道孔子现在提出“礼”与“仁”的主张,注定只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这并不是“礼”与“仁”的主张不好,而是眼下这个时代还用不上它,等将来天下安定了,儒家思想自然会发扬光大,其兴旺程度也是其它诸子百家远不能相比的。
这时,玄龟才对孔子直言:“汝之成就,不在官场之上,乃是在儒家一途,若是将来有成,吾自会收你回山去修行仙道,岂不强过在人世间为官十数载!”
孔子恍然大悟,完全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了,从那以后,他广收门徒,弘扬儒家学说,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其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同时也主张“学而优则仕”,这不外乎给天下读书人指明了一条方向——读书当官。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观点和截教通天教主的收徒观点非常相近,是以截教门人,都对孔子高看一眼)。到后来,孔子共收得三千弟子,也应对了大道三千之数,其中贤者七十二。
再后来,孔子就像是开了窍一般,都不用玄龟去教导什么了,他自个就能琢磨出好多道理来,并逐渐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根基,其思想学说体系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概括起来就是一下几点:
一:互敬互信。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
二:仁而有序。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
三:微言大义。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
四: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但在礼崩乐坏的大乱世,这却是给人们思想上指出了一条明路。
五:格物致知。就是专门从事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后来成为儒家认识论的重要问题。
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