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遥想公瑾当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瑜逝世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大汉一方,吕布、诸葛亮等人都为这个最厉害的对手的离世而感到悲伤,特别是如此年轻的年纪,这是标准的英年早逝。
吕布感慨,可惜不能将周瑜收归帐下,东汉三国时期的几个大军师,郭嘉、周瑜都没能为自己所用,还有一个庞统也是追随着一个注定不能崛起的刘备,真是人生憾事啊。
他也为自己能够将贾诩、徐庶、诸葛亮、法正、司马懿这些伟大的军师都收归麾下而感到万分庆幸,自己的成功与这些伟大的军师那超人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吕布派诸葛亮做为自己的代表,前往建邺,去祭奠一下周瑜,以示对这个对手的尊重,这可是郭嘉、曹操、孙策等人都未曾享受到的殊荣。
他还让诸葛亮带去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当然是吕布改自别人的诗句,在周瑜的灵堂之前,烧给周瑜,以做纪念,表达哀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吴国周郎之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孙策初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诸葛亮先看过一遍,惊为天人,看来主公对这个周瑜竟然是推崇至此,也不知道将来自己不在了,是否主公也能赋诗一首纪念自己,他就忘了自己比吕布小了二十岁的事。
诸葛亮先赶往寿春,然后在吕蒙的陪同下,从寿春前往建邺。
一路上诸葛亮也是用心观察,见那些百万魏国难民,正在吴国的安排下,井井有条的向南迁徙。
吴国在迁徙沿线搭建了大量的临时宿营地和粥场,以接济和安置这些难民。
吴国的军队也都派驻在了迁徙沿线的各处交通要害,行使疏导和守护的职责。
诸葛亮到了建邺之后,直接去了设在城中的周瑜的灵堂,诸葛亮在头上系上了白色的孝带,披上了麻衣,给周瑜上了三炷香。
他先是将吕布写给周瑜的诗句念诵一边,然后将吕布的亲笔信焚烧给了周瑜。
接着他又念诵了一篇自己写给周瑜的祭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中间省略几百字)
在场的东吴群臣无不潸然泪下,没想到,做为一生对手的吕布、诸葛亮君臣竟然对周瑜推崇至此,对于周瑜的离世竟然如此充满深情的怀念。
吕蒙一边陪着掉眼泪,一边劝阻诸葛亮不要太过悲伤。
祭奠过后,孙权在东吴王宫大殿召见了也算是出使吴国的诸葛亮。
建邺是吴国建国之后,才开始修建的新城,所以东吴的王宫也都是新修的宫室,大气却不奢华,倒是很符合吴国的作风。
诸葛亮恭敬的以平等的礼节见过了吴王孙权,因为他是代表了大汉的皇帝吕布前来出使的。
孙权给诸葛亮赐座,诸葛亮欣然入座,轻摇羽扇,好不惬意,竟然丝毫没有面对东吴满殿文武的紧张感,和出使敌国的担心。
孙权也被诸葛亮的风度所折服,果然不愧是与周瑜齐名的天下第一流的智者,大军师。
“孔明先生,非常感谢你能来祭奠公瑾,不知你沿途所见,我东吴治理的如何啊?”
“吴王,我是代表我们大汉皇帝吕布,前来祭奠周瑜的,做为这么多年的对手,还是十分佩服和赞赏的。”
“我沿途所见,东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啊!”
“说明贵国君臣上下,都是治国能臣,让人佩服啊!”
“哦,孔明先生,既然如此,为何大汉不肯与我吴国缔结和约,而非要刀兵相向呢?”吴国丞相张昭问道。
“丞相大人此言差矣,用我家陛下的话说,中土只有一个大汉,大汉就代表了中国,对外只能有一个声音,对内也只能是一个国家。”
“吴国只有归附大汉一条出路,华夏一统才是王道,又怎能国中有国呢?”
“我们皇帝陛下一直都有着为大汉为中土开疆拓土,征服四海八荒的蛮夷的雄心壮志!”
“不过攘外必先安内,四海不靖,又如何治八荒?如要征战海外,必要先国内一统,铁桶一般才能放心啊!”
双方观点矛盾,自然是辩不出一个究竟的。
灭掉魏国之后,光是接收魏国的大片领土,就够大汉帝国忙碌很长时间,所以,暂时吕布没有对吴国动武。
要转变魏国民众对大汉帝国的敌视,增加他们的认同感,这都需要时间。
不过吕布坚信,大汉的富庶和轻赋税,一定会征服他们的心,形成凝聚力。
百姓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安定繁荣的生活吗?
丈量土地,重新制定税收政策。魏国原先有大量的军屯田地,大汉政府登记之后,将其租借给没有土地的农民,短期之内实行低廉的地租,以恢复魏国百姓的元气。
在一些特别穷困的地区,甚至实行免租免税的政策,鼓励生产,恢复人口。
大汉帝国的海军现在基本上控制了长江口和渤海与黄海,甚至舰队都远航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不过吴国的水军建设观念转变的也很快,他们正在学习大汉海军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南海郡的番禺他们新建了新的船坞,开始建造改进版的楼船和大帆船。
吴国有奸细混入了胶州湾的造船工厂,偷学了龙骨法和水密隔舱,又模仿大帆船的样式,设计了自己的海船。
那个年代的造船技术远没有后世的钢铁巨舰,那么复杂,照葫芦画瓢,反复试验,还可以仿造出来的,只是性能上有所差异罢了。
这一次九江的原先属于魏吴两国联合的研发中心,军工作坊,这一次都归了吴国,让吴国的实力大增。
周瑜逝世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大汉一方,吕布、诸葛亮等人都为这个最厉害的对手的离世而感到悲伤,特别是如此年轻的年纪,这是标准的英年早逝。
吕布感慨,可惜不能将周瑜收归帐下,东汉三国时期的几个大军师,郭嘉、周瑜都没能为自己所用,还有一个庞统也是追随着一个注定不能崛起的刘备,真是人生憾事啊。
他也为自己能够将贾诩、徐庶、诸葛亮、法正、司马懿这些伟大的军师都收归麾下而感到万分庆幸,自己的成功与这些伟大的军师那超人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吕布派诸葛亮做为自己的代表,前往建邺,去祭奠一下周瑜,以示对这个对手的尊重,这可是郭嘉、曹操、孙策等人都未曾享受到的殊荣。
他还让诸葛亮带去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当然是吕布改自别人的诗句,在周瑜的灵堂之前,烧给周瑜,以做纪念,表达哀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吴国周郎之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孙策初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诸葛亮先看过一遍,惊为天人,看来主公对这个周瑜竟然是推崇至此,也不知道将来自己不在了,是否主公也能赋诗一首纪念自己,他就忘了自己比吕布小了二十岁的事。
诸葛亮先赶往寿春,然后在吕蒙的陪同下,从寿春前往建邺。
一路上诸葛亮也是用心观察,见那些百万魏国难民,正在吴国的安排下,井井有条的向南迁徙。
吴国在迁徙沿线搭建了大量的临时宿营地和粥场,以接济和安置这些难民。
吴国的军队也都派驻在了迁徙沿线的各处交通要害,行使疏导和守护的职责。
诸葛亮到了建邺之后,直接去了设在城中的周瑜的灵堂,诸葛亮在头上系上了白色的孝带,披上了麻衣,给周瑜上了三炷香。
他先是将吕布写给周瑜的诗句念诵一边,然后将吕布的亲笔信焚烧给了周瑜。
接着他又念诵了一篇自己写给周瑜的祭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中间省略几百字)
在场的东吴群臣无不潸然泪下,没想到,做为一生对手的吕布、诸葛亮君臣竟然对周瑜推崇至此,对于周瑜的离世竟然如此充满深情的怀念。
吕蒙一边陪着掉眼泪,一边劝阻诸葛亮不要太过悲伤。
祭奠过后,孙权在东吴王宫大殿召见了也算是出使吴国的诸葛亮。
建邺是吴国建国之后,才开始修建的新城,所以东吴的王宫也都是新修的宫室,大气却不奢华,倒是很符合吴国的作风。
诸葛亮恭敬的以平等的礼节见过了吴王孙权,因为他是代表了大汉的皇帝吕布前来出使的。
孙权给诸葛亮赐座,诸葛亮欣然入座,轻摇羽扇,好不惬意,竟然丝毫没有面对东吴满殿文武的紧张感,和出使敌国的担心。
孙权也被诸葛亮的风度所折服,果然不愧是与周瑜齐名的天下第一流的智者,大军师。
“孔明先生,非常感谢你能来祭奠公瑾,不知你沿途所见,我东吴治理的如何啊?”
“吴王,我是代表我们大汉皇帝吕布,前来祭奠周瑜的,做为这么多年的对手,还是十分佩服和赞赏的。”
“我沿途所见,东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啊!”
“说明贵国君臣上下,都是治国能臣,让人佩服啊!”
“哦,孔明先生,既然如此,为何大汉不肯与我吴国缔结和约,而非要刀兵相向呢?”吴国丞相张昭问道。
“丞相大人此言差矣,用我家陛下的话说,中土只有一个大汉,大汉就代表了中国,对外只能有一个声音,对内也只能是一个国家。”
“吴国只有归附大汉一条出路,华夏一统才是王道,又怎能国中有国呢?”
“我们皇帝陛下一直都有着为大汉为中土开疆拓土,征服四海八荒的蛮夷的雄心壮志!”
“不过攘外必先安内,四海不靖,又如何治八荒?如要征战海外,必要先国内一统,铁桶一般才能放心啊!”
双方观点矛盾,自然是辩不出一个究竟的。
灭掉魏国之后,光是接收魏国的大片领土,就够大汉帝国忙碌很长时间,所以,暂时吕布没有对吴国动武。
要转变魏国民众对大汉帝国的敌视,增加他们的认同感,这都需要时间。
不过吕布坚信,大汉的富庶和轻赋税,一定会征服他们的心,形成凝聚力。
百姓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安定繁荣的生活吗?
丈量土地,重新制定税收政策。魏国原先有大量的军屯田地,大汉政府登记之后,将其租借给没有土地的农民,短期之内实行低廉的地租,以恢复魏国百姓的元气。
在一些特别穷困的地区,甚至实行免租免税的政策,鼓励生产,恢复人口。
大汉帝国的海军现在基本上控制了长江口和渤海与黄海,甚至舰队都远航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不过吴国的水军建设观念转变的也很快,他们正在学习大汉海军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南海郡的番禺他们新建了新的船坞,开始建造改进版的楼船和大帆船。
吴国有奸细混入了胶州湾的造船工厂,偷学了龙骨法和水密隔舱,又模仿大帆船的样式,设计了自己的海船。
那个年代的造船技术远没有后世的钢铁巨舰,那么复杂,照葫芦画瓢,反复试验,还可以仿造出来的,只是性能上有所差异罢了。
这一次九江的原先属于魏吴两国联合的研发中心,军工作坊,这一次都归了吴国,让吴国的实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