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江州的选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广握拳道:“不错!所以能少打仗就少打仗。这点我们与黄顺观点出奇一致。”
赵云不屑道:“你们兄弟俩,就是好逸恶劳,不愿意下苦功夫练武,这才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人家黄顺不同。不说别个,就说现在,凭黄顺手上的兵力,要平推天下,也不在话下。但黄顺没有这么做,就是要切实减少战争,减少战争损失,为我们汉人保留更多的火种,不至于后世让那些蛮人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
赵统小心问道:“可是墨氏先知的预言向来很准。黄顺这么做,就一定能改变天命吗?天命又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赵云说道:“天命确实非人力所能移,但墨氏先知口中的天命,却未必就是最终的天命!墨氏先知的传说如此之神,不过是预言准的,被人们记录了下来,而更多的预言不准的,则被人们选择性忘记了而已。谁能保证,这次的预言就一定是正确的?”
赵统恍然,“对喔!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所以,黄顺能将整个汉人的前途扛在自己肩上,不顾世人的眼光前行,我们帮不上忙也就罢了,总不能再给他使绊子吧?”
赵统笑道:“这就是父亲这几年不再过问政事的理由?我们兄弟俩可是一直立场坚定的站在黄顺这边的。现在听父亲这么一说,就算以后黄顺与皇上闹翻了,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站在黄顺那边。”
赵云叹气道:“好在黄顺没有独掌天下的野心,蜀汉皇族,还不至于因为政权交替而灭族。听黄顺的说法,刘氏将来会在长老院有一世袭席位,可属实?”
赵广说道:“是有这个想法,具体怎么操作,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赵云懒懒的伸了个懒腰,说道:“只要黄顺能够善待皇族,我们赵家就不得与黄顺作对。你们兄弟俩记好了!”
说完,赵云便迈着碎步离开。留下赵统和赵广两兄弟在那里,互相干瞪眼。
“哥,这次皇上弄科举这事,你可是冲在最前面,会不会对黄顺的事造成阻碍?”
“怕什么,就算之前有什么阻碍,只要能逼得江州集团与夏吟坊和解,我们也算大功一件。”
“就怕双方无人领你这个情。”
……
几乎同时,江州集团的头脑人物接收到了赵云传递的信号,正聚在一起研究赵云究竟想表达什么。
从表面看,意思似乎很明确,赵云不愿看到夏吟坊和江州集团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但赵云可是先皇托孤大臣,是手中拥有先皇特别针对黄顺的密旨的人物,不可能会对黄顺有多妥协,更不可能站在黄顺那边。
那问题就来了,赵云透露的信息,明显有着劝他们妥协的意味,到底是向谁妥协呢?不是黄顺,难道会是刘禅?
几个头脑人物凑在一起,开动脑筋研究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若说是向黄顺妥协,还有那么几分可能;要说向刘禅妥协,绝无可能。
但有一点赵云的态度是明确的:赵云绝不会为江州集团出面,在此事上有所作为了。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几人最后商定,强行阻滞一次朝会,先摸摸皇帝的底儿再说。
按说决定开朝会,是皇帝的事,但大臣可以提出建议。如果群臣强烈要求,皇帝多半也不会违逆众意。
刘禅此时正在憧憬着美好未来呢,心情大好,当然不介意开一次朝会,向群臣发表一番自己的雄心壮志。
诸葛亮虽然位居丞相,但此事他不想插手,只愿意在旁边照看着局面,防止双方当场撕破脸。至于黄顺,直接没工夫,不参加。
这段时间江州集团的异动,黄顺也有所察觉,却并没有当正经事去对待。江州集团势力虽大,却不像四族、东顺阁那般拥有强大的武力。他们的强大,不过建立在垄断朝廷上下的官位而已。
但江州集团手上掌握的官位再多,也抵不住一个丞相。有诸葛亮在朝中,江州集团就闹不出多大的风浪,就不会对黄顺形成威胁。
对于这个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的江州集团,黄顺自然不会多花精力去对待。事实上,江州集团势力再大,也不过局限在西川,一旦出了西川,江州集团根本就数不上号。
若不是为了安稳的拿下刘禅,黄顺才不愿意待在西川,待在成都呢。但是没办法,有诸葛亮在,他就没有对刘氏动手的可能,只能老老实实的搞迂回。诸葛亮当然知道黄顺在做什么,却一直没有表态。
或许,诸葛亮与赵云一样,也是看出了大势所趋,知道当今天下,只有黄顺站出来,中原的汉人才有出路。但心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又不容他们坐视黄顺对刘氏下手。
这样一来,黄顺的位置就很尴尬,明明掌握着天下的命脉,却只能屈身在蜀汉当一个无权无势的武威侯。好在黄顺看得开,也不是什么权欲熏心之人。要是换成别人,怕是早就把三国鼎立这个平衡给打破了。
既然在夺权的路上迟迟不能有进展,黄顺只能退身,转而在培养后备人才上下功夫。
黄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储备实力,储备实力,大仗基本就没怎么打过。没打过大仗,就意味着没有大的损失。而大仗所带来的红利,则被黄顺巧妙利用自己梦的优势,从其他几方的大战中捞的很足。
这些年的经历,对黄顺来说,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人才奇缺!看看到目前,黄顺重用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梦中世界里的那些失败者,在黄顺这边是挑大梁的角色。
既然黄顺知道他们不行,为什么还要重用他们呢?譬如马谡、林卓等人,仅仅因为他们与黄顺一起长大吗?当然不是!因为黄顺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除却他们几个,黄顺能找出几个识字的人都很困难,还能有什么选择?只能有谁就用谁了。
为什么自从襄阳自立以来,夏吟坊的实力较之以前,突然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甚至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在黄顺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黄顺从一开始在襄阳推行的全民进私塾的政策起作用了。算时间,当初第一批因为黄顺的政策得以进入私塾读书的那批孩子,在襄阳自立的时间段里,已经长成,可以出来做事了。有了这一批肚子里有墨水的生力军加入,夏吟坊的发展自然就能更上一个台阶。而
不仅仅如此,黄顺还能把他们派往河西,派往代郡,派往江东,支撑起那边的局势发展。(未完待续)
赵广握拳道:“不错!所以能少打仗就少打仗。这点我们与黄顺观点出奇一致。”
赵云不屑道:“你们兄弟俩,就是好逸恶劳,不愿意下苦功夫练武,这才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人家黄顺不同。不说别个,就说现在,凭黄顺手上的兵力,要平推天下,也不在话下。但黄顺没有这么做,就是要切实减少战争,减少战争损失,为我们汉人保留更多的火种,不至于后世让那些蛮人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
赵统小心问道:“可是墨氏先知的预言向来很准。黄顺这么做,就一定能改变天命吗?天命又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赵云说道:“天命确实非人力所能移,但墨氏先知口中的天命,却未必就是最终的天命!墨氏先知的传说如此之神,不过是预言准的,被人们记录了下来,而更多的预言不准的,则被人们选择性忘记了而已。谁能保证,这次的预言就一定是正确的?”
赵统恍然,“对喔!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所以,黄顺能将整个汉人的前途扛在自己肩上,不顾世人的眼光前行,我们帮不上忙也就罢了,总不能再给他使绊子吧?”
赵统笑道:“这就是父亲这几年不再过问政事的理由?我们兄弟俩可是一直立场坚定的站在黄顺这边的。现在听父亲这么一说,就算以后黄顺与皇上闹翻了,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站在黄顺那边。”
赵云叹气道:“好在黄顺没有独掌天下的野心,蜀汉皇族,还不至于因为政权交替而灭族。听黄顺的说法,刘氏将来会在长老院有一世袭席位,可属实?”
赵广说道:“是有这个想法,具体怎么操作,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赵云懒懒的伸了个懒腰,说道:“只要黄顺能够善待皇族,我们赵家就不得与黄顺作对。你们兄弟俩记好了!”
说完,赵云便迈着碎步离开。留下赵统和赵广两兄弟在那里,互相干瞪眼。
“哥,这次皇上弄科举这事,你可是冲在最前面,会不会对黄顺的事造成阻碍?”
“怕什么,就算之前有什么阻碍,只要能逼得江州集团与夏吟坊和解,我们也算大功一件。”
“就怕双方无人领你这个情。”
……
几乎同时,江州集团的头脑人物接收到了赵云传递的信号,正聚在一起研究赵云究竟想表达什么。
从表面看,意思似乎很明确,赵云不愿看到夏吟坊和江州集团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但赵云可是先皇托孤大臣,是手中拥有先皇特别针对黄顺的密旨的人物,不可能会对黄顺有多妥协,更不可能站在黄顺那边。
那问题就来了,赵云透露的信息,明显有着劝他们妥协的意味,到底是向谁妥协呢?不是黄顺,难道会是刘禅?
几个头脑人物凑在一起,开动脑筋研究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若说是向黄顺妥协,还有那么几分可能;要说向刘禅妥协,绝无可能。
但有一点赵云的态度是明确的:赵云绝不会为江州集团出面,在此事上有所作为了。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几人最后商定,强行阻滞一次朝会,先摸摸皇帝的底儿再说。
按说决定开朝会,是皇帝的事,但大臣可以提出建议。如果群臣强烈要求,皇帝多半也不会违逆众意。
刘禅此时正在憧憬着美好未来呢,心情大好,当然不介意开一次朝会,向群臣发表一番自己的雄心壮志。
诸葛亮虽然位居丞相,但此事他不想插手,只愿意在旁边照看着局面,防止双方当场撕破脸。至于黄顺,直接没工夫,不参加。
这段时间江州集团的异动,黄顺也有所察觉,却并没有当正经事去对待。江州集团势力虽大,却不像四族、东顺阁那般拥有强大的武力。他们的强大,不过建立在垄断朝廷上下的官位而已。
但江州集团手上掌握的官位再多,也抵不住一个丞相。有诸葛亮在朝中,江州集团就闹不出多大的风浪,就不会对黄顺形成威胁。
对于这个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的江州集团,黄顺自然不会多花精力去对待。事实上,江州集团势力再大,也不过局限在西川,一旦出了西川,江州集团根本就数不上号。
若不是为了安稳的拿下刘禅,黄顺才不愿意待在西川,待在成都呢。但是没办法,有诸葛亮在,他就没有对刘氏动手的可能,只能老老实实的搞迂回。诸葛亮当然知道黄顺在做什么,却一直没有表态。
或许,诸葛亮与赵云一样,也是看出了大势所趋,知道当今天下,只有黄顺站出来,中原的汉人才有出路。但心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又不容他们坐视黄顺对刘氏下手。
这样一来,黄顺的位置就很尴尬,明明掌握着天下的命脉,却只能屈身在蜀汉当一个无权无势的武威侯。好在黄顺看得开,也不是什么权欲熏心之人。要是换成别人,怕是早就把三国鼎立这个平衡给打破了。
既然在夺权的路上迟迟不能有进展,黄顺只能退身,转而在培养后备人才上下功夫。
黄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储备实力,储备实力,大仗基本就没怎么打过。没打过大仗,就意味着没有大的损失。而大仗所带来的红利,则被黄顺巧妙利用自己梦的优势,从其他几方的大战中捞的很足。
这些年的经历,对黄顺来说,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人才奇缺!看看到目前,黄顺重用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梦中世界里的那些失败者,在黄顺这边是挑大梁的角色。
既然黄顺知道他们不行,为什么还要重用他们呢?譬如马谡、林卓等人,仅仅因为他们与黄顺一起长大吗?当然不是!因为黄顺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除却他们几个,黄顺能找出几个识字的人都很困难,还能有什么选择?只能有谁就用谁了。
为什么自从襄阳自立以来,夏吟坊的实力较之以前,突然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甚至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在黄顺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黄顺从一开始在襄阳推行的全民进私塾的政策起作用了。算时间,当初第一批因为黄顺的政策得以进入私塾读书的那批孩子,在襄阳自立的时间段里,已经长成,可以出来做事了。有了这一批肚子里有墨水的生力军加入,夏吟坊的发展自然就能更上一个台阶。而
不仅仅如此,黄顺还能把他们派往河西,派往代郡,派往江东,支撑起那边的局势发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