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恩科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还是毛珏进京师之后,第一次把大皇榜贴在了四九城,一大清早,巡逻的兵丁就把黄纸挨个城门贴了过去。看热闹估计是没个民族的通病了,这头浆糊还没干,那头书生贩夫,伙计老板已经呼啦啦的围上去了一大群。
"这是要干什么?要加税了吗?"
"辽王摄政,应该是要大赦天下了吧?唉,那样俺们街口的破皮牛二就得被放回家了!唉..."
"瞎咋呼什么,那是摄政王恩科!恩科知道不知道?选官的!"
"官老爷的事儿啊!散了散了吧!和咱们平头老百姓没啥关系!"
乱糟糟的呼喊声中,一群小市民又是摇头晃脑的各干各的去了,不过人群中,还是有些有心人在那儿巴着眼睛,一字一段的细心看着文书。
这其中,一个四十上下,微胖的身材,穿着锦绣绿道袍,戴着瓜皮帽,脸上还戴着一副西洋眼镜的老书生在那儿看的格外的认真。
"刘伯,那武夫的皇榜究竟写的什么?"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老书生一跳,回过头去,出声的却是个穿着身白色士子儒袍,手持山水折扇,一头秀发束着纶巾,长的格外帅气张扬的年轻人,典型的富家公子哥出行,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穿着青衣,戴着小帽的仆从下人。
听着那年轻士子不耐烦的问题,老书生赶忙三步并作两步的转了回去,无奈的重重一抱拳,鞠躬道:"哎呦我的少爷啊!祸从口出啊!现在是摄政王当政!您这么口无遮拦!小心街上锦衣卫啊!"
说话间,他还哆嗦着左右观望两眼,那眼神,好像看谁都是锦衣卫那样,还别说,因为那书生张扬的声音,身边一大半人是吓得转身就走,弄得老书生更害怕了。
不过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士子却是一副狂生口气,毫不在意的哼哼道:"本来就是个掉进钱眼里的粗野武夫,靠着点运气灭了几个野蛮人部落就气势汹汹逼皇上给他封王,现在不思报销皇上,反倒擅权起来,行了,不说就是了,皇告上写的什么?"
把这位满嘴跑火车的小爷往边上拽了拽,确定没有锦衣卫在附近随时准备逮捕,老书生这才松了口气,揉着额头上的汗水轻声回答着。
"回少爷,摄政王开恩科了!在京士子以及外地士子七日内赶到京师太平街礼部下属龙恩学府报名皆可参加恩科考试,而且这一次考上了,说是可以即刻任官!"
还真是现实,一听有官,这年轻士子简直兴奋的眼前发亮,派着胸脯大声笑道:"算那辽王还不糊涂,知道治天下还得读书人!也算是我董时允赶上了!"
"在何处报名!快带本公子去!"
"老朽遵命!"
看着自己家公子那一副今科状元非自己莫属的模样,老书生赶忙又是连连点了好几下头,在前面引路起来,不过走了几步,他还是忍不住回首向那皇榜张望了过去。
和以往的皇榜恩科不同,这一次,这一张皇榜上格外标明了,只要具备廪膳生的资格,即刻参加恩科!
南方文风鼎盛,求学容易,既是一种天生优势,却也是一种灾难,脱颖而出的天才太多了,像他,如果在江北任何一个府,或许早就考中举人,甚至进士也不是不可能,可偏偏出生在了绍兴这么个地儿,就只能是一辈子给人当师爷的命,这是头一次像他这种人,也有了科举参考,有了可能做官的机会。
"刘伯?"
一声呼喊让老书生回过神来,旋即他却是自嘲的摇了摇头,官场的黑幕,像他这种老师爷门清着呢!恐怕廪膳生资格也不过是给读书人一些希望,真正录取名额就只为眼前像他家公子,江南名士董其昌这样的高门子孙内定好的吧?
"少爷这边走!"
端着胳膊,他是再一次在前面引路起来。
......
这明末的文人士子也真是够无耻的了,才刚刚因为毛珏发布命令,士农工商一体纳粮,剥夺了他们的不纳税特权而骂声一片,这一有恩科做官机会,龙恩书院前立马就排成了人山人海,从街头到巷尾全都是儒服大袖,纶巾翩翩。许多京师老百姓恐怕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多的书生。
书院门口摆着几张桌子,几个礼部下属的八九品小官有气无力的摊开着账本,将来人一一记录着名字籍贯。
不过这些明末书生也像是蜂群那样,上下名望等级森然,带着两个书童还有刘师爷,狂傲公子董时允直接大摇大摆的在队伍里插了过去,对着几个礼部官员错愕的面孔,他是得意洋洋的抱了抱拳头。
"松江华亭董其昌之孙,拜见几位大人,小生奉家父之名,特来拜会礼部许大人,还望几位大人代为引荐则个!"
这自我介绍比后世我爸是李刚还要有力不少,几个礼部小官儿立马是勃然变色,一下子都精神了不少,麻溜的站起来,也是重重一抱拳。
"原来是董大师的贤孙,失敬失敬!许大人正在书院内整理文书图谶,请随下官这边走!"
董其昌在江南士林中威望极高,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反东林一派都要卖他几分面子,真正的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其他的士子羡慕中,这董时允是毫不意外的被请了进去。
"连董大师的孙子都来应考了!看来这辽王是天命所归,真的要坐天下了!"
"只怕这还未开始考,状元已经花落人家了!"
挨得近的,一帮子士子情不自禁就窃窃私语起来,只不过话语间,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
要是平常,这刘伯涛刘师爷听着其余穷书生议论,已经心里得意洋洋起来,说句不好听的,狗仗人势!他所投靠的东家威风,那不就代表他也威风吗?
可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科举十来年为的寸进的老秀才,看着董时允进书院的背影,心头却是情不自禁的酸酸的,一次又一次,就是这样的世家子弟把那珍贵的科举名额给挤占了过去,像他这种才能不是特别出众,家事又平庸的寒门子弟,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大明如此,大顺没经历过!换了这辽王建国,还他娘的如此!
一时间,刘师爷颇有点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感觉。
可就在他发愣的时候,又是一声突如其来的话语在他耳畔响起。
"姓名,籍贯!"
六个录入官,刚刚董时允来时候站起来五个,在他耳畔说话的,是唯一一个没有站起来恭维的,而且和那几个人不同,这个礼部官员的脸明显带着一股子生硬与冷漠,头都没抬看着手底下的书录,他是机械一般的问着。
"在下是陪少爷来的,不参加恩科!"
"苦读圣贤书十余载,怎么,连挑战一次命运都不敢?你书读到狗肚子里了?"
怎么也没想到,这礼部书记官竟然如此粗鲁无礼,愕然了片刻,忽然间刘伯涛那西洋眼镜下已经颇有皱纹的脸涨得通红,可片刻之后,他又是如同泄气的皮球那样,颓然松了下来。
"就算考了又如何?不过陪太子读书!"
"好歹这一趟没白来!就算落榜了也不后悔,本官当年也落榜十多回,那又如何?"
忽然间辽东官话的味道变了点,让刘伯涛居然稍稍听出点乡音来,愕然的抬起头,看着那个脸上带着风霜,似乎比自己还要老一点的礼部书记官,再一次愕然了下,旋即这老书生也是把胸脯挺得溜圆,中气十足的报了起来。
"刘贡予,字伯涛,绍兴平湖人..."
......
一共录入七天,大**的读书人还真不少,仅仅京师河北一带,来报名的士子居然足足七千六百多,这个数量倒是有些超乎了毛珏与六部尚书的预料。
可是人才来投,总是好事儿,本来计划中考试的京师几个书院放不下了,临时毛珏又是计划了一番,换了个更隆重的地方。
准备科举,印卷子又花了三天时间,六月末的一大早,这些报名的士子又是按照皇榜如约集合到了正阳门前。
在他们不可置信的眼神中,禁闭的宫门居然是轰然洞开,紧接着一百来个礼部考官在前面引领,竟然允许众多士子进宫去赶考。
大明二百八十多年,殿试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那可是莫大的荣誉!就算是落榜了,也够吹嘘许久了,满是兴奋,一众士子排着队,向着宽敞的皇宫鱼贯而入。
"一上来就殿试!算哪辽王还懂得重用读书人!"
就算眼睛长在天上的狂傲公子哥董时允,看着高耸的宫门,亦是忍不住赞叹的点点头,旋即却是回身吩咐道。
"少爷我进宫赶考去了,你等在此等候就行,不用送了!"
两个小书童是应声低头答应着,然而师爷刘伯涛这会儿却是老脸憋的通红。
"那个,少爷,小的也报了名,参加这次恩科。"
"刘伯,你?恩科?"
忽然间,就好像看到外星人那样,董时允足足看了他这个老师爷一分钟的时间,旋即,一股子极其令刘伯涛不舒服的,无比轻蔑的笑容浮现在了他脸上。
"刘伯也想瞅瞅热闹!那就一块来吧!"
"是,公子所言极是,小的也就是想跟着长长见识!"
回应着董大公子吩咐办的语气,刘伯涛又是唯唯诺诺的应打着,可话还没说完,董时允已经傲慢的头也不回先进去了。
心头某些东西再一次被狠狠地戳了一下,重重扶了扶那厚厚的西洋眼镜,咬着牙,刘伯涛也跟着进了去。
穿过金水桥,威严的乾清宫赫然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座椅,端端正正的摆放在了乾清宫前面,而四面八方,辽镇步枪兵犹如一堵墙那样把考试地点围了整整一圈,看的刘伯涛心跳情不自禁的加快了几分...(未完待续)
这还是毛珏进京师之后,第一次把大皇榜贴在了四九城,一大清早,巡逻的兵丁就把黄纸挨个城门贴了过去。看热闹估计是没个民族的通病了,这头浆糊还没干,那头书生贩夫,伙计老板已经呼啦啦的围上去了一大群。
"这是要干什么?要加税了吗?"
"辽王摄政,应该是要大赦天下了吧?唉,那样俺们街口的破皮牛二就得被放回家了!唉..."
"瞎咋呼什么,那是摄政王恩科!恩科知道不知道?选官的!"
"官老爷的事儿啊!散了散了吧!和咱们平头老百姓没啥关系!"
乱糟糟的呼喊声中,一群小市民又是摇头晃脑的各干各的去了,不过人群中,还是有些有心人在那儿巴着眼睛,一字一段的细心看着文书。
这其中,一个四十上下,微胖的身材,穿着锦绣绿道袍,戴着瓜皮帽,脸上还戴着一副西洋眼镜的老书生在那儿看的格外的认真。
"刘伯,那武夫的皇榜究竟写的什么?"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老书生一跳,回过头去,出声的却是个穿着身白色士子儒袍,手持山水折扇,一头秀发束着纶巾,长的格外帅气张扬的年轻人,典型的富家公子哥出行,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穿着青衣,戴着小帽的仆从下人。
听着那年轻士子不耐烦的问题,老书生赶忙三步并作两步的转了回去,无奈的重重一抱拳,鞠躬道:"哎呦我的少爷啊!祸从口出啊!现在是摄政王当政!您这么口无遮拦!小心街上锦衣卫啊!"
说话间,他还哆嗦着左右观望两眼,那眼神,好像看谁都是锦衣卫那样,还别说,因为那书生张扬的声音,身边一大半人是吓得转身就走,弄得老书生更害怕了。
不过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士子却是一副狂生口气,毫不在意的哼哼道:"本来就是个掉进钱眼里的粗野武夫,靠着点运气灭了几个野蛮人部落就气势汹汹逼皇上给他封王,现在不思报销皇上,反倒擅权起来,行了,不说就是了,皇告上写的什么?"
把这位满嘴跑火车的小爷往边上拽了拽,确定没有锦衣卫在附近随时准备逮捕,老书生这才松了口气,揉着额头上的汗水轻声回答着。
"回少爷,摄政王开恩科了!在京士子以及外地士子七日内赶到京师太平街礼部下属龙恩学府报名皆可参加恩科考试,而且这一次考上了,说是可以即刻任官!"
还真是现实,一听有官,这年轻士子简直兴奋的眼前发亮,派着胸脯大声笑道:"算那辽王还不糊涂,知道治天下还得读书人!也算是我董时允赶上了!"
"在何处报名!快带本公子去!"
"老朽遵命!"
看着自己家公子那一副今科状元非自己莫属的模样,老书生赶忙又是连连点了好几下头,在前面引路起来,不过走了几步,他还是忍不住回首向那皇榜张望了过去。
和以往的皇榜恩科不同,这一次,这一张皇榜上格外标明了,只要具备廪膳生的资格,即刻参加恩科!
南方文风鼎盛,求学容易,既是一种天生优势,却也是一种灾难,脱颖而出的天才太多了,像他,如果在江北任何一个府,或许早就考中举人,甚至进士也不是不可能,可偏偏出生在了绍兴这么个地儿,就只能是一辈子给人当师爷的命,这是头一次像他这种人,也有了科举参考,有了可能做官的机会。
"刘伯?"
一声呼喊让老书生回过神来,旋即他却是自嘲的摇了摇头,官场的黑幕,像他这种老师爷门清着呢!恐怕廪膳生资格也不过是给读书人一些希望,真正录取名额就只为眼前像他家公子,江南名士董其昌这样的高门子孙内定好的吧?
"少爷这边走!"
端着胳膊,他是再一次在前面引路起来。
......
这明末的文人士子也真是够无耻的了,才刚刚因为毛珏发布命令,士农工商一体纳粮,剥夺了他们的不纳税特权而骂声一片,这一有恩科做官机会,龙恩书院前立马就排成了人山人海,从街头到巷尾全都是儒服大袖,纶巾翩翩。许多京师老百姓恐怕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多的书生。
书院门口摆着几张桌子,几个礼部下属的八九品小官有气无力的摊开着账本,将来人一一记录着名字籍贯。
不过这些明末书生也像是蜂群那样,上下名望等级森然,带着两个书童还有刘师爷,狂傲公子董时允直接大摇大摆的在队伍里插了过去,对着几个礼部官员错愕的面孔,他是得意洋洋的抱了抱拳头。
"松江华亭董其昌之孙,拜见几位大人,小生奉家父之名,特来拜会礼部许大人,还望几位大人代为引荐则个!"
这自我介绍比后世我爸是李刚还要有力不少,几个礼部小官儿立马是勃然变色,一下子都精神了不少,麻溜的站起来,也是重重一抱拳。
"原来是董大师的贤孙,失敬失敬!许大人正在书院内整理文书图谶,请随下官这边走!"
董其昌在江南士林中威望极高,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反东林一派都要卖他几分面子,真正的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其他的士子羡慕中,这董时允是毫不意外的被请了进去。
"连董大师的孙子都来应考了!看来这辽王是天命所归,真的要坐天下了!"
"只怕这还未开始考,状元已经花落人家了!"
挨得近的,一帮子士子情不自禁就窃窃私语起来,只不过话语间,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
要是平常,这刘伯涛刘师爷听着其余穷书生议论,已经心里得意洋洋起来,说句不好听的,狗仗人势!他所投靠的东家威风,那不就代表他也威风吗?
可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科举十来年为的寸进的老秀才,看着董时允进书院的背影,心头却是情不自禁的酸酸的,一次又一次,就是这样的世家子弟把那珍贵的科举名额给挤占了过去,像他这种才能不是特别出众,家事又平庸的寒门子弟,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大明如此,大顺没经历过!换了这辽王建国,还他娘的如此!
一时间,刘师爷颇有点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感觉。
可就在他发愣的时候,又是一声突如其来的话语在他耳畔响起。
"姓名,籍贯!"
六个录入官,刚刚董时允来时候站起来五个,在他耳畔说话的,是唯一一个没有站起来恭维的,而且和那几个人不同,这个礼部官员的脸明显带着一股子生硬与冷漠,头都没抬看着手底下的书录,他是机械一般的问着。
"在下是陪少爷来的,不参加恩科!"
"苦读圣贤书十余载,怎么,连挑战一次命运都不敢?你书读到狗肚子里了?"
怎么也没想到,这礼部书记官竟然如此粗鲁无礼,愕然了片刻,忽然间刘伯涛那西洋眼镜下已经颇有皱纹的脸涨得通红,可片刻之后,他又是如同泄气的皮球那样,颓然松了下来。
"就算考了又如何?不过陪太子读书!"
"好歹这一趟没白来!就算落榜了也不后悔,本官当年也落榜十多回,那又如何?"
忽然间辽东官话的味道变了点,让刘伯涛居然稍稍听出点乡音来,愕然的抬起头,看着那个脸上带着风霜,似乎比自己还要老一点的礼部书记官,再一次愕然了下,旋即这老书生也是把胸脯挺得溜圆,中气十足的报了起来。
"刘贡予,字伯涛,绍兴平湖人..."
......
一共录入七天,大**的读书人还真不少,仅仅京师河北一带,来报名的士子居然足足七千六百多,这个数量倒是有些超乎了毛珏与六部尚书的预料。
可是人才来投,总是好事儿,本来计划中考试的京师几个书院放不下了,临时毛珏又是计划了一番,换了个更隆重的地方。
准备科举,印卷子又花了三天时间,六月末的一大早,这些报名的士子又是按照皇榜如约集合到了正阳门前。
在他们不可置信的眼神中,禁闭的宫门居然是轰然洞开,紧接着一百来个礼部考官在前面引领,竟然允许众多士子进宫去赶考。
大明二百八十多年,殿试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那可是莫大的荣誉!就算是落榜了,也够吹嘘许久了,满是兴奋,一众士子排着队,向着宽敞的皇宫鱼贯而入。
"一上来就殿试!算哪辽王还懂得重用读书人!"
就算眼睛长在天上的狂傲公子哥董时允,看着高耸的宫门,亦是忍不住赞叹的点点头,旋即却是回身吩咐道。
"少爷我进宫赶考去了,你等在此等候就行,不用送了!"
两个小书童是应声低头答应着,然而师爷刘伯涛这会儿却是老脸憋的通红。
"那个,少爷,小的也报了名,参加这次恩科。"
"刘伯,你?恩科?"
忽然间,就好像看到外星人那样,董时允足足看了他这个老师爷一分钟的时间,旋即,一股子极其令刘伯涛不舒服的,无比轻蔑的笑容浮现在了他脸上。
"刘伯也想瞅瞅热闹!那就一块来吧!"
"是,公子所言极是,小的也就是想跟着长长见识!"
回应着董大公子吩咐办的语气,刘伯涛又是唯唯诺诺的应打着,可话还没说完,董时允已经傲慢的头也不回先进去了。
心头某些东西再一次被狠狠地戳了一下,重重扶了扶那厚厚的西洋眼镜,咬着牙,刘伯涛也跟着进了去。
穿过金水桥,威严的乾清宫赫然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座椅,端端正正的摆放在了乾清宫前面,而四面八方,辽镇步枪兵犹如一堵墙那样把考试地点围了整整一圈,看的刘伯涛心跳情不自禁的加快了几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