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田承嗣只觉得胸口发闷,气血翻腾,又不知被哪儿伸来的一根马槊捅了下,虽然因为有甲胄护着,并未穿透,却也禁不住一口血吐了出来。
他很清楚,对方定然是虚张声势
关于掷弹兵的研究,安禄山部已经做得非常透彻,在刘骆谷的努力之下,他们对掷弹兵的数量装备,都有所了解。
叶畅手中,总共只有二百余名不足三百名掷弹兵,他们的手雷数量有限,因此必须集群使用。若真是掷弹兵来了,方才的爆炸声,应当是连绵成一片,而不只是单纯的两声
而且掷弹兵在这种混战中根本没有什么用处,他不敢乱扔手雷,否则敌我难分,他们就是出现了,也正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机会
这些道理,田承嗣都懂,但是他懂,他手下的军士却不懂
他的部下中,不少都参与过除夕夜的政变,甚至吃过手雷的苦头。那些没有在战场上亲身体验过火药武器厉害的,也从同伴那里听到了许多夸大其辞的传闻。安禄山与田承嗣等虽通兵法,却没有将敌我优劣分析做到每个小兵头上去的想法倒是叶畅在旅顺书院的将略班中有这个要求,让最普通的士兵也知道敌我的特点。
这种情形之下,听得两声手雷的爆炸和敌军的欢呼,田承嗣部下无一例外,都生出畏惧之心。而叶畅军则士气大振,此消彼长之下,战局顿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田承嗣心中暗恨,他就是晚喊了一句
眼见己方再无战意,纷纷掉头逃跑,而敌军则是士气如虹,呐喊着掩杀过来,田承嗣又是一口鲜血吐出。他家人在安禄山手中,这样大败回去也是一条死路,因此他挺刀不退反进,厉声喝道:卓君辅,田承嗣在此,可敢与我一战
一片呼喊声里,他的声音虽然响亮,却传不到卓君辅耳中。田承嗣的亲兵都已经丧胆,除了十余个忠心不二的尚随他向前厮杀,其余都败退下去。转眼之间,田承嗣便被一群唐军所包围,他又大叫了一句,但换来的仍然不是卓君辅的回应,而是更多的唐军。
几乎就是两个呼吸之间,田承嗣便被一群唐军所淹没了。
他不知中了多少刀枪,身体从马上跌落,还没有落地就被人摁住割下了脑袋。
我莫建取了田承嗣首绩一个唐军举着田承嗣的脑袋大叫道。
田承嗣已死,田承嗣已死
唐军的呼声顿时变了,不再是说掷弹兵来援,而是田承嗣已死。听得这呼声,叛军最后一些敢战之辈也丧了胆。
无人约束的败退,就是一场屠戮。
而且战到此时,天边已经隐隐出现了一道白光,道路人影影约可见。卓君辅不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他见已方大胜之势已成,转头便派了人去向叶畅报喜,自己驱兵继续追赶。
这场追杀,从黎明追杀到了中午,足足追出二十余里,不仅仅是田承嗣部溃败,田承嗣之后安禄山派出的两支接应人马,也为败军所裹,一起败了下去。
等卓君辅兴尽收兵之时,已经到了下午时分。唐军一边埋锅造饭,一边相互吹嘘着自己的战果,而卓君辅也连叫痛快,召来亲卫以汤代酒相互庆贺。正热烈之际,听得有人道:鼎臣,今日你辛苦了啊
卓君辅本来坐在块石头上,听得这声音顿时起身行礼:郎君,你怎么来了
听得你大胜之后穷追不舍,便来接应你,不曾想你打出这么一个漂亮胜仗叶畅也是按捺不住喜色:听说斩杀了田承嗣
正是,对了,那个莫建,把你的宝贝拿出来给郎君看
名为莫建的一个小兵得意洋洋地举起一个首绩,砍了田承嗣的脑袋之后,他就一直带在身边,就连长官让他献出来都不干,只说要献与叶畅。
这就是田承嗣叶畅看了看那血迹斑斑死不瞑目的首绩,又看了看那小兵:我瞅着你有些眼生你原是筑路工人
是,郎君,我三年前应募成了筑路工人。
字可认得了叶畅见他得意洋洋的模样,又问道。
在夜校里学了,我如今能认得一千二百余字算学能做到两位数乘法
叶畅对于筑路工人的重视举世皆知,甚至有些目光短浅之辈嘲笑他,说他不是在培养筑路工,而是在培养秀才。筑路工人大多都是些家境贫苦无所依靠的破产农民子弟,叶畅令人教他们读书识字,还以极为严格的纪律要求他们,对于他们身上沾染的一些恶习,都是从根子上进行去除。
在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嘲笑叶畅之人说的是,叶畅对这些筑路工人的期望,原本就不逊于后世对秀才的期望。他们是叶畅培养的种子,有朝一日他们将会撒出去,在华夏疆域的各个地方结出硕果。
好,好,田承嗣的首绩是不小的功勋,再多读些书,然后去考旅顺书院将略科。叶畅拍了拍那莫建的肩膀:到时我去旅顺书院将略科授课,在那儿等着你
莫建闻言大喜,挺起胸道:郎君放心,我一定考上
旁边的同伴都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有人心里还暗暗嘀咕,这厮就是运气好,手脚快,当初那么多人一起杀死的田承嗣,他眼尖先抢了首绩,竟然捞得这般好命
现在可以将你的宝贝交出来了吧莫建身边的军官笑着道。
得了叶畅的认可,莫建总算愿意交出首绩了,见他喜滋滋地拎着脑袋去交,叶畅不禁笑了起来。
田承嗣已死,安禄山这一仗就打不下去了。回过头,叶畅对卓君辅道:若安禄山聪明,此时就该退军。
消息很快就传来,得知田承嗣败亡,战线已经被叶畅撕开,安禄山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只留一部守卫武功县殿后,主力调头,向着长安返回。他的部队还没有回到长安,叶畅大军便将他留下的殿后部队也消灭掉了。
不愧是叶公
看来陛下用不着去蜀地,只要在雍县暂时驻跸,再等个几天,便可以回长安了
这消息传来之后,雍县一片欢腾。李隆基的御驾如今就在此地。
原本李隆基是准备去蜀地的,但在裴冕之乱后,李隆基便不再信任那些前来迎驾的边将,包括哥舒翰来请罪,也被他将人留下却将兵打发给了叶畅。如何避入蜀中,他还在与众人商议,却不曾想商议尚未出结果,叶畅就已经打退了安禄山。
听得众人都这样夸耀叶畅,李隆基虽然笑,神情却有些落寞。
他的伤心是难免的,长安城中传来的消息,安禄山对宗室大加屠戮,可以说十不存一,他本有数十子女,除了乘乱逃出城的少数之外,几乎都为安禄山所斩杀。剩余数人,也是与李亨关系极佳,反倒与他这个父亲比较冷淡。虽然说天家无情,他对子女更是没有太多的情谊,但这种下场,还是让他心寒。
让他更烦恼的是继承人的问题。
他身体还算好,接二连三的打击都没有让他垮下来,但他自己却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就算还能再撑几年,可终究不能很好地履行天子之职了。谁为太子,继承大唐江山,便是一个大问题。若是叶畅是他的儿子,那自然一切好说,继承帝位顺理成章,可叶畅并非王子,他身边又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儿子,这样下去,主弱臣强,就算叶畅无心谋逆,也不是君臣长久之计。
现在他对叶畅的忠诚并无多少怀疑,却不能不考虑将来的情形。
陛下,若是叶公收复长安,当受何赏他正思忖着,却听得有人在说话。
说话的是韦见素,他这个临时的宰相,当得还算有滋味,自然想要长久当下去。但如今这情形,叶畅肯定是入相的,至于是独相,还是与他二相,则尚待商榷。如今看李隆基欢喜,他便提出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如何封赏叶畅,还不如说是探李隆基口风,到时如何安排自己。
我欲封叶畅为亲王。李隆基缓缓道:位在诸王之上。
众人的谈笑顿时中止,一片愕然之色。
大唐不是没有异姓封王者,但大多都是郡王,异姓封为亲王者,少之又少,众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大唐初建时曾封杜伏威为吴王,只不过其晚景凄凉,误服药石而死,还在死后被栽上了谋反的罪名。
并非诸将胡思乱想,而是李隆基突然要封叶畅为亲王,让众人不得不如此想。要知道,此前李隆基对叶畅还是诸多猜忌。
见众人都冷了下来,李隆基又徐徐道:朕在想,是封他为代王或者辽王,并以辽东一地为封地,再将云南为寿安之嫁妆
众人面面相觑,若真是将叶畅视为杜伏威,应当将之拘入京中,不使之回到旧地。但从李隆基的口吻来看,他不仅不欲将叶畅留在京中,还有心放手让叶畅去施为。
此事当由陛下圣断,叶公功大,凌烟阁上当有其像
韦见素这次反应得很快,他开口道。
那是自然拨乱反正之功李隆基喃喃说了声:诸位可以开始筹划归京事宜了。
说完之后,他挥袖示意众人退下,待众人都离开之后,他看了看在自己左右的高力士与陈玄礼,苦笑道:若是上古之时,朕理当禅让了。
陛下何出此言,陛下此语传出去,乃是欲逼叶畅谋反高力士大惊失色,跪倒在地道:叶畅对陛下之忠,天日可见,陛下简拔之于草莽之间,亦是天恩浩荡,陛下何出此言
听得高力士都有些语无伦次,陈玄礼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却是不发一言。
自从马嵬之变后,李隆基虽然还算信任他,但陈玄礼自己觉得不自在。他确实是借助马嵬之变,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死鬼杨国忠身上,可是那些算计,终究是对李隆基造成了惊吓。哪怕当时李隆基没有意识到,哗变的禁军背后乃是他主使,现在只怕也早就明白过来。
故此,陈玄礼此刻唯一所求,就是李隆基不要追究他的旧过。
高翁起来,起来,朕此语乃是真心话朕失德,故此诸子不肖,不是李亨这样不孝不忠之辈,就是永王这样志大才疏之人。叶畅有功于社稷,如禹治水而有天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陈玄礼心里冷笑了一声,李隆基口中说理所当然,心里却一定不是这样想的,否则他就应当公开下诏,而不是只对着他们两个亲信唠叨。
陛下尚有子嗣,只需择其贤者立之,叶公必倾心辅佐,君不忌臣,臣不背君。高力士恳切地道:陛下,国逢此难,正是陛下精进有为之时
这些年朕太过依赖李林甫杨国忠,已经不再能精进有为了。李隆基叹了口气道:自古名臣,唯诸葛亮可与叶畅并论,朕若有所不测,必亦留遗嘱,若子孙可辅,则叶畅辅之,若子孙不肖,则叶畅取而代之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玄礼也只能出言劝了几句。他与高力士初时都觉得,这是李隆基又在虚伪了,但劝了好一会,发觉李隆基虽略带悲戚之色,却神情认真,看起来方才那番话,竟然是出自真心
见他如此,高力士只能岔开话题:安贼败北,想来天下诸镇不会再继续观望,不过,经此一役,京畿残破,百姓困顿,圣人还须思量,如何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此事自有宰相处置,朕但垂拱而治。李隆基苦笑起来:以前朕可以治国时,却信任李隆基与杨国忠,如今朕已衰朽,神不守舍无心治国,却有这么一堆事情
见他又变得伤感,高力士心中闪过一丝不祥之感,他看了一眼陈玄礼,发现这厮又开始装哑巴,心里微微有些恼怒,当下道:圣人,何不请玉真长公主与寿安公主来陪圣人说话
李隆基点了点头,便要召这二女来,就在这时,外头却传来喜滋滋的禀报之声:驸马独孤明杨说求见陛下
听得这二人,李隆基顿时欢喜:快快,让他们进来
田承嗣只觉得胸口发闷,气血翻腾,又不知被哪儿伸来的一根马槊捅了下,虽然因为有甲胄护着,并未穿透,却也禁不住一口血吐了出来。
他很清楚,对方定然是虚张声势
关于掷弹兵的研究,安禄山部已经做得非常透彻,在刘骆谷的努力之下,他们对掷弹兵的数量装备,都有所了解。
叶畅手中,总共只有二百余名不足三百名掷弹兵,他们的手雷数量有限,因此必须集群使用。若真是掷弹兵来了,方才的爆炸声,应当是连绵成一片,而不只是单纯的两声
而且掷弹兵在这种混战中根本没有什么用处,他不敢乱扔手雷,否则敌我难分,他们就是出现了,也正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机会
这些道理,田承嗣都懂,但是他懂,他手下的军士却不懂
他的部下中,不少都参与过除夕夜的政变,甚至吃过手雷的苦头。那些没有在战场上亲身体验过火药武器厉害的,也从同伴那里听到了许多夸大其辞的传闻。安禄山与田承嗣等虽通兵法,却没有将敌我优劣分析做到每个小兵头上去的想法倒是叶畅在旅顺书院的将略班中有这个要求,让最普通的士兵也知道敌我的特点。
这种情形之下,听得两声手雷的爆炸和敌军的欢呼,田承嗣部下无一例外,都生出畏惧之心。而叶畅军则士气大振,此消彼长之下,战局顿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田承嗣心中暗恨,他就是晚喊了一句
眼见己方再无战意,纷纷掉头逃跑,而敌军则是士气如虹,呐喊着掩杀过来,田承嗣又是一口鲜血吐出。他家人在安禄山手中,这样大败回去也是一条死路,因此他挺刀不退反进,厉声喝道:卓君辅,田承嗣在此,可敢与我一战
一片呼喊声里,他的声音虽然响亮,却传不到卓君辅耳中。田承嗣的亲兵都已经丧胆,除了十余个忠心不二的尚随他向前厮杀,其余都败退下去。转眼之间,田承嗣便被一群唐军所包围,他又大叫了一句,但换来的仍然不是卓君辅的回应,而是更多的唐军。
几乎就是两个呼吸之间,田承嗣便被一群唐军所淹没了。
他不知中了多少刀枪,身体从马上跌落,还没有落地就被人摁住割下了脑袋。
我莫建取了田承嗣首绩一个唐军举着田承嗣的脑袋大叫道。
田承嗣已死,田承嗣已死
唐军的呼声顿时变了,不再是说掷弹兵来援,而是田承嗣已死。听得这呼声,叛军最后一些敢战之辈也丧了胆。
无人约束的败退,就是一场屠戮。
而且战到此时,天边已经隐隐出现了一道白光,道路人影影约可见。卓君辅不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他见已方大胜之势已成,转头便派了人去向叶畅报喜,自己驱兵继续追赶。
这场追杀,从黎明追杀到了中午,足足追出二十余里,不仅仅是田承嗣部溃败,田承嗣之后安禄山派出的两支接应人马,也为败军所裹,一起败了下去。
等卓君辅兴尽收兵之时,已经到了下午时分。唐军一边埋锅造饭,一边相互吹嘘着自己的战果,而卓君辅也连叫痛快,召来亲卫以汤代酒相互庆贺。正热烈之际,听得有人道:鼎臣,今日你辛苦了啊
卓君辅本来坐在块石头上,听得这声音顿时起身行礼:郎君,你怎么来了
听得你大胜之后穷追不舍,便来接应你,不曾想你打出这么一个漂亮胜仗叶畅也是按捺不住喜色:听说斩杀了田承嗣
正是,对了,那个莫建,把你的宝贝拿出来给郎君看
名为莫建的一个小兵得意洋洋地举起一个首绩,砍了田承嗣的脑袋之后,他就一直带在身边,就连长官让他献出来都不干,只说要献与叶畅。
这就是田承嗣叶畅看了看那血迹斑斑死不瞑目的首绩,又看了看那小兵:我瞅着你有些眼生你原是筑路工人
是,郎君,我三年前应募成了筑路工人。
字可认得了叶畅见他得意洋洋的模样,又问道。
在夜校里学了,我如今能认得一千二百余字算学能做到两位数乘法
叶畅对于筑路工人的重视举世皆知,甚至有些目光短浅之辈嘲笑他,说他不是在培养筑路工,而是在培养秀才。筑路工人大多都是些家境贫苦无所依靠的破产农民子弟,叶畅令人教他们读书识字,还以极为严格的纪律要求他们,对于他们身上沾染的一些恶习,都是从根子上进行去除。
在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嘲笑叶畅之人说的是,叶畅对这些筑路工人的期望,原本就不逊于后世对秀才的期望。他们是叶畅培养的种子,有朝一日他们将会撒出去,在华夏疆域的各个地方结出硕果。
好,好,田承嗣的首绩是不小的功勋,再多读些书,然后去考旅顺书院将略科。叶畅拍了拍那莫建的肩膀:到时我去旅顺书院将略科授课,在那儿等着你
莫建闻言大喜,挺起胸道:郎君放心,我一定考上
旁边的同伴都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有人心里还暗暗嘀咕,这厮就是运气好,手脚快,当初那么多人一起杀死的田承嗣,他眼尖先抢了首绩,竟然捞得这般好命
现在可以将你的宝贝交出来了吧莫建身边的军官笑着道。
得了叶畅的认可,莫建总算愿意交出首绩了,见他喜滋滋地拎着脑袋去交,叶畅不禁笑了起来。
田承嗣已死,安禄山这一仗就打不下去了。回过头,叶畅对卓君辅道:若安禄山聪明,此时就该退军。
消息很快就传来,得知田承嗣败亡,战线已经被叶畅撕开,安禄山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只留一部守卫武功县殿后,主力调头,向着长安返回。他的部队还没有回到长安,叶畅大军便将他留下的殿后部队也消灭掉了。
不愧是叶公
看来陛下用不着去蜀地,只要在雍县暂时驻跸,再等个几天,便可以回长安了
这消息传来之后,雍县一片欢腾。李隆基的御驾如今就在此地。
原本李隆基是准备去蜀地的,但在裴冕之乱后,李隆基便不再信任那些前来迎驾的边将,包括哥舒翰来请罪,也被他将人留下却将兵打发给了叶畅。如何避入蜀中,他还在与众人商议,却不曾想商议尚未出结果,叶畅就已经打退了安禄山。
听得众人都这样夸耀叶畅,李隆基虽然笑,神情却有些落寞。
他的伤心是难免的,长安城中传来的消息,安禄山对宗室大加屠戮,可以说十不存一,他本有数十子女,除了乘乱逃出城的少数之外,几乎都为安禄山所斩杀。剩余数人,也是与李亨关系极佳,反倒与他这个父亲比较冷淡。虽然说天家无情,他对子女更是没有太多的情谊,但这种下场,还是让他心寒。
让他更烦恼的是继承人的问题。
他身体还算好,接二连三的打击都没有让他垮下来,但他自己却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就算还能再撑几年,可终究不能很好地履行天子之职了。谁为太子,继承大唐江山,便是一个大问题。若是叶畅是他的儿子,那自然一切好说,继承帝位顺理成章,可叶畅并非王子,他身边又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儿子,这样下去,主弱臣强,就算叶畅无心谋逆,也不是君臣长久之计。
现在他对叶畅的忠诚并无多少怀疑,却不能不考虑将来的情形。
陛下,若是叶公收复长安,当受何赏他正思忖着,却听得有人在说话。
说话的是韦见素,他这个临时的宰相,当得还算有滋味,自然想要长久当下去。但如今这情形,叶畅肯定是入相的,至于是独相,还是与他二相,则尚待商榷。如今看李隆基欢喜,他便提出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如何封赏叶畅,还不如说是探李隆基口风,到时如何安排自己。
我欲封叶畅为亲王。李隆基缓缓道:位在诸王之上。
众人的谈笑顿时中止,一片愕然之色。
大唐不是没有异姓封王者,但大多都是郡王,异姓封为亲王者,少之又少,众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大唐初建时曾封杜伏威为吴王,只不过其晚景凄凉,误服药石而死,还在死后被栽上了谋反的罪名。
并非诸将胡思乱想,而是李隆基突然要封叶畅为亲王,让众人不得不如此想。要知道,此前李隆基对叶畅还是诸多猜忌。
见众人都冷了下来,李隆基又徐徐道:朕在想,是封他为代王或者辽王,并以辽东一地为封地,再将云南为寿安之嫁妆
众人面面相觑,若真是将叶畅视为杜伏威,应当将之拘入京中,不使之回到旧地。但从李隆基的口吻来看,他不仅不欲将叶畅留在京中,还有心放手让叶畅去施为。
此事当由陛下圣断,叶公功大,凌烟阁上当有其像
韦见素这次反应得很快,他开口道。
那是自然拨乱反正之功李隆基喃喃说了声:诸位可以开始筹划归京事宜了。
说完之后,他挥袖示意众人退下,待众人都离开之后,他看了看在自己左右的高力士与陈玄礼,苦笑道:若是上古之时,朕理当禅让了。
陛下何出此言,陛下此语传出去,乃是欲逼叶畅谋反高力士大惊失色,跪倒在地道:叶畅对陛下之忠,天日可见,陛下简拔之于草莽之间,亦是天恩浩荡,陛下何出此言
听得高力士都有些语无伦次,陈玄礼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却是不发一言。
自从马嵬之变后,李隆基虽然还算信任他,但陈玄礼自己觉得不自在。他确实是借助马嵬之变,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死鬼杨国忠身上,可是那些算计,终究是对李隆基造成了惊吓。哪怕当时李隆基没有意识到,哗变的禁军背后乃是他主使,现在只怕也早就明白过来。
故此,陈玄礼此刻唯一所求,就是李隆基不要追究他的旧过。
高翁起来,起来,朕此语乃是真心话朕失德,故此诸子不肖,不是李亨这样不孝不忠之辈,就是永王这样志大才疏之人。叶畅有功于社稷,如禹治水而有天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陈玄礼心里冷笑了一声,李隆基口中说理所当然,心里却一定不是这样想的,否则他就应当公开下诏,而不是只对着他们两个亲信唠叨。
陛下尚有子嗣,只需择其贤者立之,叶公必倾心辅佐,君不忌臣,臣不背君。高力士恳切地道:陛下,国逢此难,正是陛下精进有为之时
这些年朕太过依赖李林甫杨国忠,已经不再能精进有为了。李隆基叹了口气道:自古名臣,唯诸葛亮可与叶畅并论,朕若有所不测,必亦留遗嘱,若子孙可辅,则叶畅辅之,若子孙不肖,则叶畅取而代之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玄礼也只能出言劝了几句。他与高力士初时都觉得,这是李隆基又在虚伪了,但劝了好一会,发觉李隆基虽略带悲戚之色,却神情认真,看起来方才那番话,竟然是出自真心
见他如此,高力士只能岔开话题:安贼败北,想来天下诸镇不会再继续观望,不过,经此一役,京畿残破,百姓困顿,圣人还须思量,如何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此事自有宰相处置,朕但垂拱而治。李隆基苦笑起来:以前朕可以治国时,却信任李隆基与杨国忠,如今朕已衰朽,神不守舍无心治国,却有这么一堆事情
见他又变得伤感,高力士心中闪过一丝不祥之感,他看了一眼陈玄礼,发现这厮又开始装哑巴,心里微微有些恼怒,当下道:圣人,何不请玉真长公主与寿安公主来陪圣人说话
李隆基点了点头,便要召这二女来,就在这时,外头却传来喜滋滋的禀报之声:驸马独孤明杨说求见陛下
听得这二人,李隆基顿时欢喜:快快,让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