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颠覆的想象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起走了过来。
“自然不是的,只不过还不太习惯。长孙伯伯和房伯伯等下了朝一起来吧,有点儿好事。”
“哦?好事?”长孙无忌刚想发问,却被殿内走出来的太监打断了,该上朝了。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位置,姜云明虽然是正四品,但是从来不喜欢向前靠,一直在这个柱子旁边。
第一次见识到魏征这千古人镜,历史上第一嘴炮的威力。每当李二有不适当的地方魏征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不管是大是小,总会说李二一顿,弄得李二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到了最后都不用魏征说话,一看他站出来李二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决策。
啧啧,真牛啊。魏老黑是真的黑,只不过是脸黑而不是心黑。
还是等到所有官员都朝奏完毕,姜云明才站出来。看着站出来的姜云明,百官心里皆是突突了一下。
“起奏陛下,臣南下归来之时去登州走了一圈,目之所见皆是疾苦,所以臣有一策,虽不能让天下百姓都富足起来,但是多少能有点用处。”
“哦?说来听听。”李二应着姜云明,有那么点儿一唱一和的味道。
“大唐东临大海,海岸线很长,渔业却并不兴盛。臣总结之后发现,主要是渔获极易腐败,难以运输,所以导致海边的百姓们虽然守着丰饶的大海却不能发家致富,甚至是温饱都难以达到。臣在和卢国公合作的酒坊中曾用一物,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烦请陛下命人拿来一盆水,一些硝石,臣为陛下和百官演示一番。”
看着李二的示意,太监小跑着下去了,不一会儿就带来了姜云明需要的东西。
“陛下和诸位大人们请看好。”说着姜云明把硝石一点点的放入水中,和当初在程家酒坊一样演示了一下硝石制冰的过程。
从没见过硝石制冰的文武百官顿时吵闹了起来,李二也是一脸的震惊。都听过程家酒坊出产好酒,但是因为保密性做的还不错,还没有人知道制酒的时候冷却所用的是冰,也没见过硝石制冰。
“陛下,硝石投入水中会降低温度,从而结冰。冰块能够极好的保存渔获,想必大家都知道,冬天里的东西储存的时间较之夏天要长很多,就是因为低温的缘故。有了冰就能延长渔获的保险时间,想必这关中的富贵人家,哪怕是诸位大人都没怎么尝过这海中鱼鲜的滋味吧。相信到时候一定能够畅销,届时滨海人家的生活不说能够富足,怎么也能好一点。”
“好!泾阳伯一心为民,为朕分忧。”李二龙心大悦,高兴地说道:“泾阳伯献策有功,赏金二十两,绢帛二十匹。”
姜云明摇摇头:“陛下不用急着赏赐,这只是其一。目前想要运输货物,多是走水路。从登州到关中的黄河,还有南方的长江以及运河,这些还是慢了些,陛下可以令人用水泥铺路,不仅要比正常修路能快一些,而且寿命相较平常的官道能够更长一些。现下可以让人着重的修建长安到边塞的路,这样若有战事我大唐的军队能够快速的抵达,以免延误战机。之后再铺设从关中到各个重要城市的路,这样子能极大地激励商业的发展,能让大唐各地人们手中的东西卖出去,百姓有了钱,就等于有了粮,温饱了的百姓才能让大唐富足起来。”
“泾阳伯此举不妥。”魏征又站了出来。
姜云明微微一笑,他知道魏征要说什么。
“下官知道郑国公想要说什么。是不是因为大唐重农抑商,商人不事生产却收益极大?”
“正是,泾阳伯既然明白有何出此言?”
“郑国公,重农抑商是没错,但是那是在之前。战事四起之时要保证粮草,所以才在秦汉甚至更久远的时候就有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大唐现在四方平定,年前到来的突厥也被打退,这时候重农抑商就成了大唐发展的累赘。”
“竖子妄言,千百年来中原大地上都是坚持重农抑商,岂能因为今日尔等一番言语就能废除?”
姜云明斜眼一看,有点面熟,是谁来着?好像是李纲?怎么老了这么多?
“李纲李大人?”姜云明小心翼翼的问道。
“哼!”李纲怒哼一声,却没说话。
虽然没说话,但是姜云明却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李纲。唉,之前怼了他一次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今天再怼他不会不会再晕过去一次?
“额,那个,李大人啊,今日您老身体无恙吧?”姜云明小心的开口询问。
“现在是在朝堂上,说的是朝事,泾阳伯无需关心老夫,有话说就是了。”李纲气哼哼的开口。
“既是如此,李大人还望莫怪小子妄语。”姜云明清了清嗓子,整了下朝服,正身开口:“李大人支持重农抑商不过是因为商人不事生产,不符合儒家君子之行,但是李大人可曾想过,商业行为本身就属于生产的一种?”
听了姜云明的话,朝上百官低声私语了起来。
姜云明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对于商人来说,找到货源是一种劳动,找到买家也是一种劳动,中途的运输更是成本之一,就算是这些都不论,但是为了那些从事生产的人们,大唐也要支持商业的发展。”
“为何?”听了姜云明的话,李纲收起了那副气哼哼的姿态,正经的听着姜云明说话,姜云明的话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
其实李纲是一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人,不然也不会三任太子太师,历代的皇帝哪个是傻子?
“请李大人放下成见,好好思虑一下,历朝历代多少年,什么时候不是商人把各种物产运到大唐各处?有了商人,农户手中的蚕丝布帛,棉麻织锦才能得以换成钱财。世人皆说商人图利,不是君子之行,但是在小子看来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姜云明的话让李纲皱起了眉头,但是并没有说话。
姜云明自顾自的继续:“商人若是不图利,那么赔本破产的商人将会遍地都是,久而久之谁还敢从商?无人经商那么百姓手中的农产又怎么换成钱?诸位大人能站在这里就证明都不是庸才,相信经云明一言都能明白商业的重要性。商人虽然从不被看重,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各位能想象以后没衣服穿,没东西用的场景吗?这些,都是从来都不被重视的商人带给我们的。”
姜云明看着沉思的李二和接头低语的百官,观念的颠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李纲满脸灰暗,不可置信。
叹了一口气,姜云明却是继续开口:“云明在南下时没有按照原计划,而是突然停靠在了宿州,抓了一个贪污的县令,当时云明说了一句话,是对宿州刺史说的,也是对太子说的。”
姜云明的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他身上。
“当时那个县令说当官如果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是为了家人富足,那么当官有何意义?云明有些赞同这句话。”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李二也皱起了眉头。
“云明当时对着宿州刺史,也是对着太子说:我不反对当官为家人谋福祉,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过得好一点,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身为官员,若是能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不愁吃穿,那么即便是贪墨万金,那云明也没有异议;但若是治下民不聊生,饥俘遍地,那么你就算是多拿一文钱,那也是贪污!”
姜云明的话好似当头一棒,惊住了李二和所有人。
“云明觉得,大唐的官员不敢说九成,但是也有八成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些福祉!有几个官员家中没有些产业?靠着每年的俸禄以及食邑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吗?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官员尚且如此,又何论商人呢?是以,泾阳伯姜云明请奏!”
嗓音铿锵,面色严肃,姜云明的正色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请陛下同意,修路,发展滨海渔业,鼓励商人去滨海收货经商!”
李纲叹了一口气,身形似乎更佝偻了一些。
“李大人无需叹气,这本就是为国为民之举。再者,鼓励商人之策也仅仅只是在今年,明年还请陛下加重商税,降低农税,这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有商人到海边去收货,那就会让滨海的渔民们生活更好一点,商人必将赚得更多,届时即便是陛下加重商税但是还是会有人趋之若鹜,用商税补贴农税,大唐的税收并未减少,但是留给农户的粮食却更多了。”
听见姜云明的话,李纲的脸上似乎是回复了一些神采,手持笏板,躬身说话。
“老臣,附议!”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
下朝之后,两仪殿,李二端坐案前,姜云明和四位国公走了进来。
丝毫不在意李二难看的脸色还有四位国公诧异的眼神,姜云明随意扒拉起了一把椅子,直接坐了下去。
“你还能不能有点儿伯爷的样子?”
“嗨!有没有外人,怕什么?”姜云明一副咸鱼样子,瘫坐在椅子上。伸手招来李二身后的太监。
太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二,见李二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一丝不悦的样子,这才颤颤巍巍,一步三回头地走到了姜云明的面前。
“你去承天门,本伯的马车在那里。车上有些东西,你去拿过来。”
太监看了看姜云明,有看了看李二,欲言又止。
“去吧。”李二叹气。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起走了过来。
“自然不是的,只不过还不太习惯。长孙伯伯和房伯伯等下了朝一起来吧,有点儿好事。”
“哦?好事?”长孙无忌刚想发问,却被殿内走出来的太监打断了,该上朝了。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位置,姜云明虽然是正四品,但是从来不喜欢向前靠,一直在这个柱子旁边。
第一次见识到魏征这千古人镜,历史上第一嘴炮的威力。每当李二有不适当的地方魏征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不管是大是小,总会说李二一顿,弄得李二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到了最后都不用魏征说话,一看他站出来李二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决策。
啧啧,真牛啊。魏老黑是真的黑,只不过是脸黑而不是心黑。
还是等到所有官员都朝奏完毕,姜云明才站出来。看着站出来的姜云明,百官心里皆是突突了一下。
“起奏陛下,臣南下归来之时去登州走了一圈,目之所见皆是疾苦,所以臣有一策,虽不能让天下百姓都富足起来,但是多少能有点用处。”
“哦?说来听听。”李二应着姜云明,有那么点儿一唱一和的味道。
“大唐东临大海,海岸线很长,渔业却并不兴盛。臣总结之后发现,主要是渔获极易腐败,难以运输,所以导致海边的百姓们虽然守着丰饶的大海却不能发家致富,甚至是温饱都难以达到。臣在和卢国公合作的酒坊中曾用一物,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烦请陛下命人拿来一盆水,一些硝石,臣为陛下和百官演示一番。”
看着李二的示意,太监小跑着下去了,不一会儿就带来了姜云明需要的东西。
“陛下和诸位大人们请看好。”说着姜云明把硝石一点点的放入水中,和当初在程家酒坊一样演示了一下硝石制冰的过程。
从没见过硝石制冰的文武百官顿时吵闹了起来,李二也是一脸的震惊。都听过程家酒坊出产好酒,但是因为保密性做的还不错,还没有人知道制酒的时候冷却所用的是冰,也没见过硝石制冰。
“陛下,硝石投入水中会降低温度,从而结冰。冰块能够极好的保存渔获,想必大家都知道,冬天里的东西储存的时间较之夏天要长很多,就是因为低温的缘故。有了冰就能延长渔获的保险时间,想必这关中的富贵人家,哪怕是诸位大人都没怎么尝过这海中鱼鲜的滋味吧。相信到时候一定能够畅销,届时滨海人家的生活不说能够富足,怎么也能好一点。”
“好!泾阳伯一心为民,为朕分忧。”李二龙心大悦,高兴地说道:“泾阳伯献策有功,赏金二十两,绢帛二十匹。”
姜云明摇摇头:“陛下不用急着赏赐,这只是其一。目前想要运输货物,多是走水路。从登州到关中的黄河,还有南方的长江以及运河,这些还是慢了些,陛下可以令人用水泥铺路,不仅要比正常修路能快一些,而且寿命相较平常的官道能够更长一些。现下可以让人着重的修建长安到边塞的路,这样若有战事我大唐的军队能够快速的抵达,以免延误战机。之后再铺设从关中到各个重要城市的路,这样子能极大地激励商业的发展,能让大唐各地人们手中的东西卖出去,百姓有了钱,就等于有了粮,温饱了的百姓才能让大唐富足起来。”
“泾阳伯此举不妥。”魏征又站了出来。
姜云明微微一笑,他知道魏征要说什么。
“下官知道郑国公想要说什么。是不是因为大唐重农抑商,商人不事生产却收益极大?”
“正是,泾阳伯既然明白有何出此言?”
“郑国公,重农抑商是没错,但是那是在之前。战事四起之时要保证粮草,所以才在秦汉甚至更久远的时候就有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大唐现在四方平定,年前到来的突厥也被打退,这时候重农抑商就成了大唐发展的累赘。”
“竖子妄言,千百年来中原大地上都是坚持重农抑商,岂能因为今日尔等一番言语就能废除?”
姜云明斜眼一看,有点面熟,是谁来着?好像是李纲?怎么老了这么多?
“李纲李大人?”姜云明小心翼翼的问道。
“哼!”李纲怒哼一声,却没说话。
虽然没说话,但是姜云明却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李纲。唉,之前怼了他一次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今天再怼他不会不会再晕过去一次?
“额,那个,李大人啊,今日您老身体无恙吧?”姜云明小心的开口询问。
“现在是在朝堂上,说的是朝事,泾阳伯无需关心老夫,有话说就是了。”李纲气哼哼的开口。
“既是如此,李大人还望莫怪小子妄语。”姜云明清了清嗓子,整了下朝服,正身开口:“李大人支持重农抑商不过是因为商人不事生产,不符合儒家君子之行,但是李大人可曾想过,商业行为本身就属于生产的一种?”
听了姜云明的话,朝上百官低声私语了起来。
姜云明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对于商人来说,找到货源是一种劳动,找到买家也是一种劳动,中途的运输更是成本之一,就算是这些都不论,但是为了那些从事生产的人们,大唐也要支持商业的发展。”
“为何?”听了姜云明的话,李纲收起了那副气哼哼的姿态,正经的听着姜云明说话,姜云明的话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
其实李纲是一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人,不然也不会三任太子太师,历代的皇帝哪个是傻子?
“请李大人放下成见,好好思虑一下,历朝历代多少年,什么时候不是商人把各种物产运到大唐各处?有了商人,农户手中的蚕丝布帛,棉麻织锦才能得以换成钱财。世人皆说商人图利,不是君子之行,但是在小子看来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姜云明的话让李纲皱起了眉头,但是并没有说话。
姜云明自顾自的继续:“商人若是不图利,那么赔本破产的商人将会遍地都是,久而久之谁还敢从商?无人经商那么百姓手中的农产又怎么换成钱?诸位大人能站在这里就证明都不是庸才,相信经云明一言都能明白商业的重要性。商人虽然从不被看重,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各位能想象以后没衣服穿,没东西用的场景吗?这些,都是从来都不被重视的商人带给我们的。”
姜云明看着沉思的李二和接头低语的百官,观念的颠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李纲满脸灰暗,不可置信。
叹了一口气,姜云明却是继续开口:“云明在南下时没有按照原计划,而是突然停靠在了宿州,抓了一个贪污的县令,当时云明说了一句话,是对宿州刺史说的,也是对太子说的。”
姜云明的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他身上。
“当时那个县令说当官如果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是为了家人富足,那么当官有何意义?云明有些赞同这句话。”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李二也皱起了眉头。
“云明当时对着宿州刺史,也是对着太子说:我不反对当官为家人谋福祉,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过得好一点,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身为官员,若是能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不愁吃穿,那么即便是贪墨万金,那云明也没有异议;但若是治下民不聊生,饥俘遍地,那么你就算是多拿一文钱,那也是贪污!”
姜云明的话好似当头一棒,惊住了李二和所有人。
“云明觉得,大唐的官员不敢说九成,但是也有八成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些福祉!有几个官员家中没有些产业?靠着每年的俸禄以及食邑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吗?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官员尚且如此,又何论商人呢?是以,泾阳伯姜云明请奏!”
嗓音铿锵,面色严肃,姜云明的正色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请陛下同意,修路,发展滨海渔业,鼓励商人去滨海收货经商!”
李纲叹了一口气,身形似乎更佝偻了一些。
“李大人无需叹气,这本就是为国为民之举。再者,鼓励商人之策也仅仅只是在今年,明年还请陛下加重商税,降低农税,这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有商人到海边去收货,那就会让滨海的渔民们生活更好一点,商人必将赚得更多,届时即便是陛下加重商税但是还是会有人趋之若鹜,用商税补贴农税,大唐的税收并未减少,但是留给农户的粮食却更多了。”
听见姜云明的话,李纲的脸上似乎是回复了一些神采,手持笏板,躬身说话。
“老臣,附议!”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
下朝之后,两仪殿,李二端坐案前,姜云明和四位国公走了进来。
丝毫不在意李二难看的脸色还有四位国公诧异的眼神,姜云明随意扒拉起了一把椅子,直接坐了下去。
“你还能不能有点儿伯爷的样子?”
“嗨!有没有外人,怕什么?”姜云明一副咸鱼样子,瘫坐在椅子上。伸手招来李二身后的太监。
太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二,见李二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一丝不悦的样子,这才颤颤巍巍,一步三回头地走到了姜云明的面前。
“你去承天门,本伯的马车在那里。车上有些东西,你去拿过来。”
太监看了看姜云明,有看了看李二,欲言又止。
“去吧。”李二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