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八章 美丽的滚印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照片和资料上精美的印珠图片深深震撼了他,尤其是那些“滚筒印章”。
正如史前华夏民族对治玉技术的精益求精一样,在相隔几万公里外的两河流域,也有着一群人对于这种圆柱形的雕刻艺术品乐此不疲。
所谓“滚筒印章”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当时新兴的苏美尔城邦开始了对外的贸易扩张。
即使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于刚刚走出蒙昧的古人来说也是足够复杂的,更何况周边点缀着大大小小或敌或友的其他势力。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苏美尔人发明出了文字和泥板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
收取了多少税赋,购买了哪块土地,和谁订立了契约等。
然而单纯的泥板是如此不可靠,同样懂得文字力量的对手,那些外部的敌人或内部的竞争对手,能够轻易篡改而获利,而曾经用于神庙仓储的平印则因为体量太小和表达力的苍白而不再适用,滚印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
滚印的奇妙之处首先在于能够雕刻复杂的主题,从而在封泥上滚出如史诗画卷般的印迹。
在文字出现的初期,高度写实的印迹替代了一部分文字的功能,向阅读者叙述着泥板的拥有者、来历、目的等信息。
不仅如此,经由连续不断地滚动,这样的画卷可以反复持续地出现,直到覆盖泥板上的整条空间。
即使工匠在印面上只雕刻了一头牛,使用者仍然可以在泥板上滚出“老牛排队”的场景。
其实,使用滚印也是收藏过程中最为享受的过程——虽然出于保养考虑,实际上很少这么做。
当一颗滚印在黏土上碾压出精美的纹饰,数千年的时光似乎就在眼前掠过。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胡连人、赫梯人......无数个王朝在两河大地上崛起又衰落,泥板和滚印的生命力却经久不息。
即使城垣败颓、锦帛消散,那些或金或石的滚印却还在那里,记录着一幕幕历史大剧,也记录着两河先民的智慧和执著。
新亚述王朝的国王祭祀印上,宦官手持扇子驱赶着蚊蝇,这也许是两河流域最早使用扇子的记录,同样的场景也被刻画在亚述王宫的巨大石墙上。
同样地,精灵们在生命树旁采撷果实的场景也同时出现在王宫石刻和滚印上。
当年发掘亚述王宫的欧洲探险者们费尽心机把几百吨重的石墙分解成块,通过邮船转运到不同的博物馆和收藏者手中;
而浓缩在那一颗颗小小的滚印中的同样精华,如今却在照片上显现,令人感叹两河先人的无心插柳。
张天元曾在卢浮宫见过大名鼎鼎的罕谟拉比法典——黑金刚般的玄武岩上雕刻了冗长的楔形文字,顶部则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国王躬身觐见太阳神的场景。
而几年以后,他得到了一件褐铁矿的滚印,同样黑色的材质上雕刻的也是国王觐见的场景,除了主神的特征不及法典上那般鲜明,其他如出一辙。
两河先民相信太阳神的神力保护着法典的公正和权威,而同样的神力也赋予了滚印,保护着由其“加持”过的契约和书信。
这些古人对于法律和契约精神的重视深入骨髓,这点又在一年后上浦博物馆的安纳托利亚展上得到证明:那是一件婚姻契约泥板,属于重商业更重信誉的亚述人,在泥板上除了有辨明权利义务的文字,自然也少不了滚印的数次“加持”。
虽然远古的法律和条约难免随着时代腐朽,但古人所秉持的契约精神也许是身处这个浮躁年代的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
当然,古人也是浪漫的。
两河先民的泥板作为文学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很多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
比如偷取命运之书的安祖鸟,这位反抗命运的英雄在古人看来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终究难逃被擒拿审判的命运。
再比如神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其实是两河城邦间兼并战争的浪漫写照:一些神被打败,一些则成为了众神的领袖,新的秩序就这样诞生了。
除去泥板上生硬的楔形文字,两河的工匠还为这种种神话做了精美的插图——滚印。
或许是因为张天元粗通楔形文字,所以读着欧美人翻译的两河史诗,对照着滚印上的图案,真得能体会到两河先民对于人生、自然、万物的思考和敬畏。
有些时候,滚印还携带着一些神秘的力量甚至是“魔法”。
乌尔的“女王”普阿比。
这个女王需要稍微重点说明一下,据说20世纪早期,由英国人伍雷带领的考古队发掘了两河流域南部城邦乌尔的一系列皇家墓葬,这位贵族女性的墓葬以其极尽奢华的陪葬令世人瞩目,虽然后人通常称之为“女王”,但其真正身份依然存在争议。
蔚为壮观的陪葬品中除了难以计数、各种材质的精美珠饰外,还有几件滚印,大部分雕刻着众神欢宴畅饮的场景。
这些滚印在人世间使用是为了祈求庇佑和彰显身份,而普阿比显然希望这种庇护能够伴随身后,在苍白凄凉的九泉之下依然可以取悦众神,甚至让她免于劳役之苦。
除了死后世界,生者同样受益于滚印的魔法力量。
今天的人们在庙宇**养佛像、莲灯寄托祝福,而远古时期的人们则不惜重金购买雕刻着精美图案或祈祷文字的滚印,郑重地将它们供奉在庙宇中。
也许方法不同,但这种虔诚从古到今不管在哪个文明中都没有太大改变。
而经由神祝福的滚印更是有着驱散病魔的力量——旧巴比伦王朝的医疗文献中明确将滚印作为治疗患者的必备药引。
在那个科技落后、巫医难分的时代,虔诚和精神的安慰是脱离病痛至关重要的力量。
神圣和平凡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当亚述、叙利亚或米坦尼的商人们拉着沉重的驴车,蹒跚穿梭于扎格罗斯山麓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向手腕或脖子上的滚印祈祷,但是他们不会知道这些滚印将让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后的人们魂牵梦萦。
(未完待续。)
照片和资料上精美的印珠图片深深震撼了他,尤其是那些“滚筒印章”。
正如史前华夏民族对治玉技术的精益求精一样,在相隔几万公里外的两河流域,也有着一群人对于这种圆柱形的雕刻艺术品乐此不疲。
所谓“滚筒印章”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当时新兴的苏美尔城邦开始了对外的贸易扩张。
即使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于刚刚走出蒙昧的古人来说也是足够复杂的,更何况周边点缀着大大小小或敌或友的其他势力。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苏美尔人发明出了文字和泥板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
收取了多少税赋,购买了哪块土地,和谁订立了契约等。
然而单纯的泥板是如此不可靠,同样懂得文字力量的对手,那些外部的敌人或内部的竞争对手,能够轻易篡改而获利,而曾经用于神庙仓储的平印则因为体量太小和表达力的苍白而不再适用,滚印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
滚印的奇妙之处首先在于能够雕刻复杂的主题,从而在封泥上滚出如史诗画卷般的印迹。
在文字出现的初期,高度写实的印迹替代了一部分文字的功能,向阅读者叙述着泥板的拥有者、来历、目的等信息。
不仅如此,经由连续不断地滚动,这样的画卷可以反复持续地出现,直到覆盖泥板上的整条空间。
即使工匠在印面上只雕刻了一头牛,使用者仍然可以在泥板上滚出“老牛排队”的场景。
其实,使用滚印也是收藏过程中最为享受的过程——虽然出于保养考虑,实际上很少这么做。
当一颗滚印在黏土上碾压出精美的纹饰,数千年的时光似乎就在眼前掠过。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胡连人、赫梯人......无数个王朝在两河大地上崛起又衰落,泥板和滚印的生命力却经久不息。
即使城垣败颓、锦帛消散,那些或金或石的滚印却还在那里,记录着一幕幕历史大剧,也记录着两河先民的智慧和执著。
新亚述王朝的国王祭祀印上,宦官手持扇子驱赶着蚊蝇,这也许是两河流域最早使用扇子的记录,同样的场景也被刻画在亚述王宫的巨大石墙上。
同样地,精灵们在生命树旁采撷果实的场景也同时出现在王宫石刻和滚印上。
当年发掘亚述王宫的欧洲探险者们费尽心机把几百吨重的石墙分解成块,通过邮船转运到不同的博物馆和收藏者手中;
而浓缩在那一颗颗小小的滚印中的同样精华,如今却在照片上显现,令人感叹两河先人的无心插柳。
张天元曾在卢浮宫见过大名鼎鼎的罕谟拉比法典——黑金刚般的玄武岩上雕刻了冗长的楔形文字,顶部则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国王躬身觐见太阳神的场景。
而几年以后,他得到了一件褐铁矿的滚印,同样黑色的材质上雕刻的也是国王觐见的场景,除了主神的特征不及法典上那般鲜明,其他如出一辙。
两河先民相信太阳神的神力保护着法典的公正和权威,而同样的神力也赋予了滚印,保护着由其“加持”过的契约和书信。
这些古人对于法律和契约精神的重视深入骨髓,这点又在一年后上浦博物馆的安纳托利亚展上得到证明:那是一件婚姻契约泥板,属于重商业更重信誉的亚述人,在泥板上除了有辨明权利义务的文字,自然也少不了滚印的数次“加持”。
虽然远古的法律和条约难免随着时代腐朽,但古人所秉持的契约精神也许是身处这个浮躁年代的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
当然,古人也是浪漫的。
两河先民的泥板作为文学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很多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
比如偷取命运之书的安祖鸟,这位反抗命运的英雄在古人看来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终究难逃被擒拿审判的命运。
再比如神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其实是两河城邦间兼并战争的浪漫写照:一些神被打败,一些则成为了众神的领袖,新的秩序就这样诞生了。
除去泥板上生硬的楔形文字,两河的工匠还为这种种神话做了精美的插图——滚印。
或许是因为张天元粗通楔形文字,所以读着欧美人翻译的两河史诗,对照着滚印上的图案,真得能体会到两河先民对于人生、自然、万物的思考和敬畏。
有些时候,滚印还携带着一些神秘的力量甚至是“魔法”。
乌尔的“女王”普阿比。
这个女王需要稍微重点说明一下,据说20世纪早期,由英国人伍雷带领的考古队发掘了两河流域南部城邦乌尔的一系列皇家墓葬,这位贵族女性的墓葬以其极尽奢华的陪葬令世人瞩目,虽然后人通常称之为“女王”,但其真正身份依然存在争议。
蔚为壮观的陪葬品中除了难以计数、各种材质的精美珠饰外,还有几件滚印,大部分雕刻着众神欢宴畅饮的场景。
这些滚印在人世间使用是为了祈求庇佑和彰显身份,而普阿比显然希望这种庇护能够伴随身后,在苍白凄凉的九泉之下依然可以取悦众神,甚至让她免于劳役之苦。
除了死后世界,生者同样受益于滚印的魔法力量。
今天的人们在庙宇**养佛像、莲灯寄托祝福,而远古时期的人们则不惜重金购买雕刻着精美图案或祈祷文字的滚印,郑重地将它们供奉在庙宇中。
也许方法不同,但这种虔诚从古到今不管在哪个文明中都没有太大改变。
而经由神祝福的滚印更是有着驱散病魔的力量——旧巴比伦王朝的医疗文献中明确将滚印作为治疗患者的必备药引。
在那个科技落后、巫医难分的时代,虔诚和精神的安慰是脱离病痛至关重要的力量。
神圣和平凡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当亚述、叙利亚或米坦尼的商人们拉着沉重的驴车,蹒跚穿梭于扎格罗斯山麓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向手腕或脖子上的滚印祈祷,但是他们不会知道这些滚印将让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后的人们魂牵梦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