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九章 古玩鉴赏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然胎质的这种变化和不同是细微的,行家眼里是不同,非行家看上去都差不多。
同样,覆在表层的釉水也是一样的道理。
明清瓷也是这样,每一个时期用的景德镇的瓷土也是不同的,每一个时期青花的配料也是不同的,这是来自于土地的不可再生资源。
这就是所谓的不可复制的时代特征。
当然,造型和纹饰也是辨别的手段之一,但它们却不是不可复制的。
一件东西拿在手里,它当然已经不是刚烧出来的状态,它经历了或千年或百年的时光,它可能是出土的,可能是传世的,可能是出土传世相交叉的,不管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历程在它上面总会留下痕迹。
比如同一件南宋吉州窑的黑釉茶盏,它是埋在西江的土里一千年,还是埋在洛州的土里一千年,甚至是沉在海下一千年,它表面的状况都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地域的土里的酸碱性不同,对釉面就会造成不同状况的侵蚀痕迹,这种痕迹行话就叫“沁”,古陶瓷古玉器青铜器等等,都有“沁”。
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出土里,沁的状况当然也是各种各样,需要零散的经验积累然后去总结归纳。
再进一步,现在市场开放以后,还要面临着一个商业清洗修复手段的辨别。
这种清洗和修复有时候不完全是为了商业目的,因为有些“沁”,埋在土里的时候是没有事,但一旦面世接触氧气就会发生反应,可能会进一步的损伤釉面,那就必须要清洗。
当然,洗有洗的痕迹,专业的修复也会有修复的痕迹。
这里说的只是年代路份的辨别,虽然还不是鉴赏,但这是鉴赏的基础。
如果想学中国古代陶瓷年代路份的辨别,那么就要按着这种基本方法把自原始青瓷以来的六朝青瓷,古越窑,唐代的南青北白六大窑系,南北宋八大窑系,汉唐辽金的色釉陶器都理清楚。
当然还有西北西南的灵武系,川州湖州的地方窑系,江浙的珠光青瓷等等。
然后到了明清,抓住景德镇官民窑,细辩精微。
这些都是基础。
完全掌握当然是不可能,但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和正确的方法之后,才可以谈到鉴赏。
“我真正入手去介入买卖,是从南北宋八大窑系中南方窑口的湖田窑和吉州窑开始的。”
柳怜听了张天元的话,不由露出了笑意。
她的笑很有种古风,真正意义上的笑不露齿,还不会让人感觉装模作样,简直非常自然。
她笑着说道:“除了一些图录,真正扎实可靠的资料并不多,只有陕州的文博机构出的几个小册子,被我在火车上都翻烂了。”
“这些盏类底足到底有哪几类?到底都有什么特征和规律?纹饰承前启后是如何演变的?有何意义?等等。”
“往往已有的资料是不足以解释和概括所有的遇到的现实问题的。”
“于是我长期都是处在一个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东西的状态,往往睡到半夜突然会坐起来,对着电脑查资料琢磨。”
“没办法,我们家是收藏世家,做买卖就必须要给上家一个交代,我不能拿自己辛苦积攒的一点路子开玩笑,这些上家都是浸淫古玩航多年的老行虫,我不殚精竭虑心血耗尽怎么能跟他们做对手生意?”
“那柳姑娘的眼力一定不差了。”展飞笑着插了一句。
柳怜摇了摇头道:“这还不能叫眼力,这依旧只是基础。”
张天元看了看展飞解释道:“有些东西,能让你安心踏实的睡去,而有些东西,则让你食不甘味辗转反侧。”
“听人说早年玩鹰的人,训练成败的关键就要熬鹰,不让它睡,就耗着,甚至残忍到在它翅膀上或爪子上系个铃铛,一动就惊醒,打个盹都不行。”
“鹰是这样熬出来的,而所谓的眼力,也是这样血汗钱买出来,心血磨出来,熬出来的。”
“你能熬得起,方能入得这一行。”
展飞唏嘘不已道:“这话不仅是放在收藏这一行适用,事实上放到任何一行都适用吧。”
“嗯。”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
柳怜坐在那里沉默了片刻,而后又道:“张老师,我爹爹曾经评价我说‘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张天元笑了笑道:“姑娘想听真话?”
“自然是真话。”
柳怜点头道。
张天元这才咳嗽了两声说道:“在这个玩藏圈子里,如果你得到这样的评价,那真是……呵呵,需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哦?这话怎么说?”
柳怜认真地问道。
“其实相对于区分真赝,分析路份,判定年代等等,综合评判一件物品的价值,或许需要的代价更大,需要交的学费更多,需要行的路也更坎坷。”
张天元开始将自己的经验讲给柳怜去听。
假如说一百件唐代越窑的玉璧底盏摆在你面前,东西都对的,都老的,但要你从中挑出两三件值得留的,值得收藏的,你能挑吗?
知道该挑哪几件吗?
没有足够的综合阅历和专项市场经验,你只能凭着直觉和表面现象去赌,心里是没底的。
你没看过足够多的好东西,没看到过够多的各个层次的东西,不知道它们都散布在市场的什么角落,你的判断从何而来呢?
专家鉴定也好,行家市场买卖也好,藏家鉴赏收藏也好,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其基础是理论知识和市场阅历,科班专家往往强于理论知识,行家往往胜在市场阅历,而藏家,则更要懂得分辨,看人比看货更重要,国际上大藏家,都是看准了人,由着几个人扶着走路的。
老一辈的国宝级古器物专家,如瓷器的孙瀛洲及徒弟耿宝昌,玉器的张永昌,书画的徐邦达等等,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早年的古董商或者古董商的学徒出身。
但不是每一个学徒都能成为专家的,他们强在有实践经验更善于总结归纳,先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然后在充分的实践中去理会和领悟。
不断的思索琢磨,再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前人的理论,充实自己也给后人一个更好的指引。
(未完待续。)
当然胎质的这种变化和不同是细微的,行家眼里是不同,非行家看上去都差不多。
同样,覆在表层的釉水也是一样的道理。
明清瓷也是这样,每一个时期用的景德镇的瓷土也是不同的,每一个时期青花的配料也是不同的,这是来自于土地的不可再生资源。
这就是所谓的不可复制的时代特征。
当然,造型和纹饰也是辨别的手段之一,但它们却不是不可复制的。
一件东西拿在手里,它当然已经不是刚烧出来的状态,它经历了或千年或百年的时光,它可能是出土的,可能是传世的,可能是出土传世相交叉的,不管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历程在它上面总会留下痕迹。
比如同一件南宋吉州窑的黑釉茶盏,它是埋在西江的土里一千年,还是埋在洛州的土里一千年,甚至是沉在海下一千年,它表面的状况都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地域的土里的酸碱性不同,对釉面就会造成不同状况的侵蚀痕迹,这种痕迹行话就叫“沁”,古陶瓷古玉器青铜器等等,都有“沁”。
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出土里,沁的状况当然也是各种各样,需要零散的经验积累然后去总结归纳。
再进一步,现在市场开放以后,还要面临着一个商业清洗修复手段的辨别。
这种清洗和修复有时候不完全是为了商业目的,因为有些“沁”,埋在土里的时候是没有事,但一旦面世接触氧气就会发生反应,可能会进一步的损伤釉面,那就必须要清洗。
当然,洗有洗的痕迹,专业的修复也会有修复的痕迹。
这里说的只是年代路份的辨别,虽然还不是鉴赏,但这是鉴赏的基础。
如果想学中国古代陶瓷年代路份的辨别,那么就要按着这种基本方法把自原始青瓷以来的六朝青瓷,古越窑,唐代的南青北白六大窑系,南北宋八大窑系,汉唐辽金的色釉陶器都理清楚。
当然还有西北西南的灵武系,川州湖州的地方窑系,江浙的珠光青瓷等等。
然后到了明清,抓住景德镇官民窑,细辩精微。
这些都是基础。
完全掌握当然是不可能,但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和正确的方法之后,才可以谈到鉴赏。
“我真正入手去介入买卖,是从南北宋八大窑系中南方窑口的湖田窑和吉州窑开始的。”
柳怜听了张天元的话,不由露出了笑意。
她的笑很有种古风,真正意义上的笑不露齿,还不会让人感觉装模作样,简直非常自然。
她笑着说道:“除了一些图录,真正扎实可靠的资料并不多,只有陕州的文博机构出的几个小册子,被我在火车上都翻烂了。”
“这些盏类底足到底有哪几类?到底都有什么特征和规律?纹饰承前启后是如何演变的?有何意义?等等。”
“往往已有的资料是不足以解释和概括所有的遇到的现实问题的。”
“于是我长期都是处在一个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东西的状态,往往睡到半夜突然会坐起来,对着电脑查资料琢磨。”
“没办法,我们家是收藏世家,做买卖就必须要给上家一个交代,我不能拿自己辛苦积攒的一点路子开玩笑,这些上家都是浸淫古玩航多年的老行虫,我不殚精竭虑心血耗尽怎么能跟他们做对手生意?”
“那柳姑娘的眼力一定不差了。”展飞笑着插了一句。
柳怜摇了摇头道:“这还不能叫眼力,这依旧只是基础。”
张天元看了看展飞解释道:“有些东西,能让你安心踏实的睡去,而有些东西,则让你食不甘味辗转反侧。”
“听人说早年玩鹰的人,训练成败的关键就要熬鹰,不让它睡,就耗着,甚至残忍到在它翅膀上或爪子上系个铃铛,一动就惊醒,打个盹都不行。”
“鹰是这样熬出来的,而所谓的眼力,也是这样血汗钱买出来,心血磨出来,熬出来的。”
“你能熬得起,方能入得这一行。”
展飞唏嘘不已道:“这话不仅是放在收藏这一行适用,事实上放到任何一行都适用吧。”
“嗯。”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
柳怜坐在那里沉默了片刻,而后又道:“张老师,我爹爹曾经评价我说‘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张天元笑了笑道:“姑娘想听真话?”
“自然是真话。”
柳怜点头道。
张天元这才咳嗽了两声说道:“在这个玩藏圈子里,如果你得到这样的评价,那真是……呵呵,需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哦?这话怎么说?”
柳怜认真地问道。
“其实相对于区分真赝,分析路份,判定年代等等,综合评判一件物品的价值,或许需要的代价更大,需要交的学费更多,需要行的路也更坎坷。”
张天元开始将自己的经验讲给柳怜去听。
假如说一百件唐代越窑的玉璧底盏摆在你面前,东西都对的,都老的,但要你从中挑出两三件值得留的,值得收藏的,你能挑吗?
知道该挑哪几件吗?
没有足够的综合阅历和专项市场经验,你只能凭着直觉和表面现象去赌,心里是没底的。
你没看过足够多的好东西,没看到过够多的各个层次的东西,不知道它们都散布在市场的什么角落,你的判断从何而来呢?
专家鉴定也好,行家市场买卖也好,藏家鉴赏收藏也好,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其基础是理论知识和市场阅历,科班专家往往强于理论知识,行家往往胜在市场阅历,而藏家,则更要懂得分辨,看人比看货更重要,国际上大藏家,都是看准了人,由着几个人扶着走路的。
老一辈的国宝级古器物专家,如瓷器的孙瀛洲及徒弟耿宝昌,玉器的张永昌,书画的徐邦达等等,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早年的古董商或者古董商的学徒出身。
但不是每一个学徒都能成为专家的,他们强在有实践经验更善于总结归纳,先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然后在充分的实践中去理会和领悟。
不断的思索琢磨,再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前人的理论,充实自己也给后人一个更好的指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