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舆论的彻底转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瑞元二年九月十五,郑勋睿返回了京城。
皇太子郑瀚宇、内阁首辅徐望华等人,在正阳门迎候。
皇上回到京城,很快来到了乾清宫,徐望华详细禀报两个月以来大明各地的情况,特别说了京城的情况。
两个月时间过去,京城一切都是平稳的,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郑家军招募军士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朝中最为忙碌的依旧是新成立的对外商贸司,科恩与亨利等人,早就适应了大明官场,他们很吃惊的发现,在鼓励发展商贸事宜方面,大明朝廷比较欧洲的西班牙、荷兰以及葡萄牙等国,有着更深的远见,大明皇家银行更是让科恩等人感觉到皇上的厉害,商贾可以依托皇家银行发展,而皇家银行的绝对实力,有能够保证商贾的利益。
至于说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宝钞的事宜,科恩与亨利等人是早就知晓的,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就曾经收到过这样的宝钞。
北方的恢复是很快的,特别是秋收季节,因为南方大规模的帮扶,北方的农户基本都丰收了,不管粮食产量如何,至少很多的农户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征收赋税方面,各级官府也不是特别的严苛,这就让农民能够喘口气。
南方更是稳定下来,因为商贸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贸易大规模的兴起,天津港、广东的广州港、福建的泉州港以及山东的蓬莱,都成为了海运商贸发展速度最快的地方,海上贸易的赋税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伴随海上贸易出现的,是不少人开始依托港口生活了。
商贸这一块,是徐望华禀报的重点,北方的商贸迅速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大量的商贾进入到北方,开始在北直隶各地扎根。由此商贸赋税也大大的增加。
总体毕竟,海上贸易和商贸的赋税,远远超过农业赋税了,这样的情况。保证了朝廷的支出,也让朝廷能够实实在在在的兼顾到农民的利益了。
相应的情况,内阁首辅徐望华详细给皇上奏报了,可奇怪的是,皇上对这一切似乎不是特别的关心。还说出了本来就正常的事情,就不需要说了。
所有的内阁大臣都在乾清宫,他们看到了这一幕,同样感觉到新奇,毕竟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好几任皇上的,若是在以往,各地出现如此好的兴旺的景象,皇上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偏偏郑勋睿对这一切不以为然。
皇上开口询问的事情。是辽东之战传开之后,京城是什么反应。
徐望华稍稍愣了一下,马上开口了。
“启奏皇上,辽东之战朝廷大军获取胜利之后,内阁立即将此消息明文告知天下,京城百姓对此是欣喜异常,茶楼、酒楼之中都在议论此事,朝廷大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全收复了辽西所有地方,让百姓对朝廷有了更大的信心。。。”
徐望华发现。这一次皇上听的非常仔细,这里面的原因,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了。
徐望华说完之后,皇上慢慢开口了。
“诸位也许感觉到奇怪。朕回到了京城之后,对于各地出现的兴旺景象,不是特别在乎,偏偏对百姓之情绪情有独钟,这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其实不然。诸位要清楚,我大明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我大明能够国富民强,这是朝廷之奋斗目标,更是各级官吏应该要做的事情,若是官吏做不到这一点,那才是奇怪的事情,朕会毫不留情的予以惩处。”
“至于说朕关心百姓之情绪,这绝不是小事情,诸位很清楚,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朕以前多次说过东林党、复社和应社存在之弊端,其他不说,杨廷枢就曾经是应社之领袖,朕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顾宪成万历年间创立了东林书院,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席卷大明天下,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这一点需要诸位深思。”
“东林党人的目的实实在在,就是想着获取到权力,就是想着能够影响和左右朝政,这么多年以来,东林党人做了很多的事情,若是他们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朕绝不至于不允许他们之存在,可惜东林党人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目标,朕仔细分析过,要说他们是为了国富民强,可他们没有具体的措施,要说他们完全是为了自身之利益,天启年间他们与魏忠贤拼死斗争,甚至抛却性命不顾,也不能够说是完全为了自我。”
“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大夫和商贾,他们都是想着效忠朝廷的,可他们依靠的朝廷,必须是强有力的朝廷,遗憾的是,先皇期间,朝廷羸弱,无法让人心服。”
“这舆论之问题,朕历来都是重视的,不仅仅是现在,今后朕也要重视,朝廷之中曾经有一种很奇怪的情况,那就是不少的文臣,希望能够被廷杖,为此不惜顶撞皇上,不惜骂内阁,且他们被廷杖之后,得到了诸多读书人、士大夫的吹捧,反而更加的有地位,声望更加不一般,更有一些被削职为民的官员,得到了高度的吹捧,俨然之间就是圣人了。”
“这是对朝廷的藐视,更是对皇上的蔑视。”
“此等的例子,朕不想多说,诸位都是清楚的,为什么出现此等的情况,朕认为,这就是舆论导向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士大夫阶层、官吏阶层左右了舆论,凡是皇上反对的事宜,包括内阁反对的事宜,他们都是赞成的,这就导致了皇权与臣权的完全对立。”
皇上说到这里的时候,乾清宫里面异常的安静。
皇权与臣权之间的斗争,大明朝廷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特别是正德年间之后,这种斗争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无数的文武大臣为此前赴后继,而皇上无奈之下,依靠内阁或者是依靠太监,与文武大臣斗争。
这也就是为什么魏忠贤能够权倾朝野。
说到底这是体制上面存在的问题,可郑勋睿将此归结到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想要从体制上面彻底改变皇权,这样的事情郑勋睿是绝不会做的,那是自掘坟墓,况且每一个先进的体制,都是要与时代结合起来的,现在的情况之下,对体制进行变动,会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瞬间崩塌。
从舆论上面着手,那是最好的办法,在如今的情势之下,树立起来强权政治,树立起来个人的权威,推动各项事业朝着前面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郑勋睿异常重视舆论之导向,他需要树立起来个人的权威,他需要用这种强有力的个人权威,扫除朝廷之中一些奇怪的倾向。
郑勋睿是绝对有着如此实力的,尽管说现如今还是大明王朝,可是这个大明王朝,与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不仅仅是管理体制上面不一样,而且以前朱姓的王爷全部都被撤销了封号和封地,朱家的江山已经变成了郑家的江山。
郑勋睿可谓是通过自身绝对的实力,颠覆了朱家的江山,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个人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朕希望内阁要明白此等的事宜,要注重民间之舆论导向,要注意看看那些士大夫、商贾和百姓关心什么,说的是什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将朝廷所做的决定和事情,转变为士大夫、商贾和百姓拥护的事情。”
“大明各地出现的变化,朝廷大军在辽东获取的胜利,都可以纳入其中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不要认为百姓是愚钝的,让老百姓知道一些事情,对于朝廷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今后朝廷对官吏之惩治,必须要谨慎,可对于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以及妄议朝政的官吏,必须严惩,且要以邸报或者其他的方式诏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事情之缘由,让这些被朝廷惩治之官吏无地自容,结党营私之事情,更是需要强力打压的。”
“内阁不要总是想着埋头做事情,要知道抬头看路,要掌握大的方向,朕给与了内阁足够的权力和权威,内阁就要真正的体现出来权威,今后朝中不允许出现随意攻击内阁的事宜。”
“朕需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风闻奏报的事宜,朕说过,废除风闻奏报,凡是牵涉到惩处官吏之事情,由都察院处置,有杀人犯科之事,由大理寺审理,牵涉到朝廷三品以上官员,都察院报到朕这里来,需要内阁商议的,朕自然会做出决定。”
“朕既然废除了给事中之职务,态度就是明确的,想着揭发官吏贪赃枉法事宜,可以给都察院写去信函,若是想着诬陷,或者是背后施放暗箭,一经发现,一定要严惩,朕认为这不是小事情,这牵涉到个人品质之问题。”
。。。
皇上的这番话语,很快在朝廷传开。
连内阁都不会想到,京城之内的舆论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皇上之威望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内阁的权威也逐渐树立起来了,而以前的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等等,早被读书人彻底抛弃。(未完待续。)
瑞元二年九月十五,郑勋睿返回了京城。
皇太子郑瀚宇、内阁首辅徐望华等人,在正阳门迎候。
皇上回到京城,很快来到了乾清宫,徐望华详细禀报两个月以来大明各地的情况,特别说了京城的情况。
两个月时间过去,京城一切都是平稳的,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郑家军招募军士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朝中最为忙碌的依旧是新成立的对外商贸司,科恩与亨利等人,早就适应了大明官场,他们很吃惊的发现,在鼓励发展商贸事宜方面,大明朝廷比较欧洲的西班牙、荷兰以及葡萄牙等国,有着更深的远见,大明皇家银行更是让科恩等人感觉到皇上的厉害,商贾可以依托皇家银行发展,而皇家银行的绝对实力,有能够保证商贾的利益。
至于说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宝钞的事宜,科恩与亨利等人是早就知晓的,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就曾经收到过这样的宝钞。
北方的恢复是很快的,特别是秋收季节,因为南方大规模的帮扶,北方的农户基本都丰收了,不管粮食产量如何,至少很多的农户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征收赋税方面,各级官府也不是特别的严苛,这就让农民能够喘口气。
南方更是稳定下来,因为商贸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贸易大规模的兴起,天津港、广东的广州港、福建的泉州港以及山东的蓬莱,都成为了海运商贸发展速度最快的地方,海上贸易的赋税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伴随海上贸易出现的,是不少人开始依托港口生活了。
商贸这一块,是徐望华禀报的重点,北方的商贸迅速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大量的商贾进入到北方,开始在北直隶各地扎根。由此商贸赋税也大大的增加。
总体毕竟,海上贸易和商贸的赋税,远远超过农业赋税了,这样的情况。保证了朝廷的支出,也让朝廷能够实实在在在的兼顾到农民的利益了。
相应的情况,内阁首辅徐望华详细给皇上奏报了,可奇怪的是,皇上对这一切似乎不是特别的关心。还说出了本来就正常的事情,就不需要说了。
所有的内阁大臣都在乾清宫,他们看到了这一幕,同样感觉到新奇,毕竟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好几任皇上的,若是在以往,各地出现如此好的兴旺的景象,皇上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偏偏郑勋睿对这一切不以为然。
皇上开口询问的事情。是辽东之战传开之后,京城是什么反应。
徐望华稍稍愣了一下,马上开口了。
“启奏皇上,辽东之战朝廷大军获取胜利之后,内阁立即将此消息明文告知天下,京城百姓对此是欣喜异常,茶楼、酒楼之中都在议论此事,朝廷大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全收复了辽西所有地方,让百姓对朝廷有了更大的信心。。。”
徐望华发现。这一次皇上听的非常仔细,这里面的原因,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了。
徐望华说完之后,皇上慢慢开口了。
“诸位也许感觉到奇怪。朕回到了京城之后,对于各地出现的兴旺景象,不是特别在乎,偏偏对百姓之情绪情有独钟,这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其实不然。诸位要清楚,我大明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我大明能够国富民强,这是朝廷之奋斗目标,更是各级官吏应该要做的事情,若是官吏做不到这一点,那才是奇怪的事情,朕会毫不留情的予以惩处。”
“至于说朕关心百姓之情绪,这绝不是小事情,诸位很清楚,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朕以前多次说过东林党、复社和应社存在之弊端,其他不说,杨廷枢就曾经是应社之领袖,朕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顾宪成万历年间创立了东林书院,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席卷大明天下,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这一点需要诸位深思。”
“东林党人的目的实实在在,就是想着获取到权力,就是想着能够影响和左右朝政,这么多年以来,东林党人做了很多的事情,若是他们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朕绝不至于不允许他们之存在,可惜东林党人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目标,朕仔细分析过,要说他们是为了国富民强,可他们没有具体的措施,要说他们完全是为了自身之利益,天启年间他们与魏忠贤拼死斗争,甚至抛却性命不顾,也不能够说是完全为了自我。”
“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大夫和商贾,他们都是想着效忠朝廷的,可他们依靠的朝廷,必须是强有力的朝廷,遗憾的是,先皇期间,朝廷羸弱,无法让人心服。”
“这舆论之问题,朕历来都是重视的,不仅仅是现在,今后朕也要重视,朝廷之中曾经有一种很奇怪的情况,那就是不少的文臣,希望能够被廷杖,为此不惜顶撞皇上,不惜骂内阁,且他们被廷杖之后,得到了诸多读书人、士大夫的吹捧,反而更加的有地位,声望更加不一般,更有一些被削职为民的官员,得到了高度的吹捧,俨然之间就是圣人了。”
“这是对朝廷的藐视,更是对皇上的蔑视。”
“此等的例子,朕不想多说,诸位都是清楚的,为什么出现此等的情况,朕认为,这就是舆论导向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士大夫阶层、官吏阶层左右了舆论,凡是皇上反对的事宜,包括内阁反对的事宜,他们都是赞成的,这就导致了皇权与臣权的完全对立。”
皇上说到这里的时候,乾清宫里面异常的安静。
皇权与臣权之间的斗争,大明朝廷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特别是正德年间之后,这种斗争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无数的文武大臣为此前赴后继,而皇上无奈之下,依靠内阁或者是依靠太监,与文武大臣斗争。
这也就是为什么魏忠贤能够权倾朝野。
说到底这是体制上面存在的问题,可郑勋睿将此归结到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想要从体制上面彻底改变皇权,这样的事情郑勋睿是绝不会做的,那是自掘坟墓,况且每一个先进的体制,都是要与时代结合起来的,现在的情况之下,对体制进行变动,会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瞬间崩塌。
从舆论上面着手,那是最好的办法,在如今的情势之下,树立起来强权政治,树立起来个人的权威,推动各项事业朝着前面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郑勋睿异常重视舆论之导向,他需要树立起来个人的权威,他需要用这种强有力的个人权威,扫除朝廷之中一些奇怪的倾向。
郑勋睿是绝对有着如此实力的,尽管说现如今还是大明王朝,可是这个大明王朝,与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不仅仅是管理体制上面不一样,而且以前朱姓的王爷全部都被撤销了封号和封地,朱家的江山已经变成了郑家的江山。
郑勋睿可谓是通过自身绝对的实力,颠覆了朱家的江山,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个人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朕希望内阁要明白此等的事宜,要注重民间之舆论导向,要注意看看那些士大夫、商贾和百姓关心什么,说的是什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将朝廷所做的决定和事情,转变为士大夫、商贾和百姓拥护的事情。”
“大明各地出现的变化,朝廷大军在辽东获取的胜利,都可以纳入其中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不要认为百姓是愚钝的,让老百姓知道一些事情,对于朝廷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今后朝廷对官吏之惩治,必须要谨慎,可对于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以及妄议朝政的官吏,必须严惩,且要以邸报或者其他的方式诏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事情之缘由,让这些被朝廷惩治之官吏无地自容,结党营私之事情,更是需要强力打压的。”
“内阁不要总是想着埋头做事情,要知道抬头看路,要掌握大的方向,朕给与了内阁足够的权力和权威,内阁就要真正的体现出来权威,今后朝中不允许出现随意攻击内阁的事宜。”
“朕需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风闻奏报的事宜,朕说过,废除风闻奏报,凡是牵涉到惩处官吏之事情,由都察院处置,有杀人犯科之事,由大理寺审理,牵涉到朝廷三品以上官员,都察院报到朕这里来,需要内阁商议的,朕自然会做出决定。”
“朕既然废除了给事中之职务,态度就是明确的,想着揭发官吏贪赃枉法事宜,可以给都察院写去信函,若是想着诬陷,或者是背后施放暗箭,一经发现,一定要严惩,朕认为这不是小事情,这牵涉到个人品质之问题。”
。。。
皇上的这番话语,很快在朝廷传开。
连内阁都不会想到,京城之内的舆论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皇上之威望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内阁的权威也逐渐树立起来了,而以前的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等等,早被读书人彻底抛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