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第二次的挣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readx();????崇祯十六年四月上旬,肆掠北直隶几个月的阿巴泰,终于率领后金鞑子离开了关内,取道喜峰口的方向,回到了辽东,其率领的十万后金鞑子分为了两部,一部继续驻守锦州和宁远等地,一部回到了沈阳,阿巴泰也跟随回到沈阳。
阿巴泰在北直隶肆掠期间,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他放心大胆的指挥和用兵,没有明军敢于正面交锋,松山之战的失败已经彻底打掉了明军的士气,不过阿巴泰还是非常注意郑家军的动向,时时刻刻都是警惕的,他派遣无数的斥候,侦查郑家军的动向,看看是不是有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同时他绝不分散大军,自始至终都是十万大军一起行动。
一直到离开北直隶,郑家军都没有出现,这让阿巴泰很不理解,不过沈阳的皇太极和范文程等人却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他们通过方方面面的情报,分析郑勋睿和崇祯皇帝之间已经出现了彻底决裂的态势,而大清国一个主要的对手,很有可能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
大明出现了四分五裂的情形,河南与山西有李自成率领的流寇,南直隶等地有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这本应该让皇太极高兴,大清国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快速推翻大明朝廷,可皇太极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很清楚,大清国若是不能够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快速的变得强大起来,快速的占领中原诸地,最终的命运就是被郑勋睿和郑家军剿灭。
故而阿巴泰到沈阳禀报战绩之后,皇太极迅速达了命令,睿亲王多尔衮和因为战功被晋升为饶余郡王的阿巴泰率领重兵,驻守锦州和宁远等地。
皇太极的这道命令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一旦大明朝廷出现大乱的局面,那么八旗军就要趁着这个机会快速攻山海关,直至占领大明京城。彻底控制中原。
皇太极同样认为,这一天为时不远了。
阿巴泰率领后金鞑子撤离了北直隶。留的是孤鸿遍野千里无人烟的情形。
北直隶已经被阿巴泰彻底的蹂躏,青壮被劫掠,老弱妇孺被残杀,有些地方上百里看不见人烟,要知道这里可是大明京城所在地,原来是大明最为安稳和富庶的地方。
后金鞑子撤离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城reads();。
皇上和内阁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始至终阿巴泰都没有攻打京城。也没有表露出来这样的意思,这让皇上相信了,后金鞑子尚没有攻打京城的能力,也没有在关内立足的能力,其主要的想法是劫掠钱财。
后金鞑子撤离,让诸多军队的压力骤然减轻,接来该怎么办,是不是按照内阁原先确定的部署去执行,这是皇上和内阁需要思考和决定的事情。
北直隶的百姓对朝廷大军的痛恨,丝毫不亚于后金鞑子。
朝廷大军的心思根本没有在抵御后金鞑子方面。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劫掠百姓上面,北直隶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其中也有朝廷大军的功劳。他们每到一处,残忍的劫掠百姓,甚至集体屠杀百姓,杀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当然这一切的罪过,最终都计算到后金鞑子的身上,朝廷大军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内阁其实也收到了对诸多总兵的弹劾,却无动于衷。
朝中还是有少部分的忠臣。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大胆揭露军队之中的暴行。可惜的是他们的忠心得不到重视,其中的部分人被迫辞去官职。成为平民。
郑勋睿在京城布的暗线,时时刻刻都注意这些官吏的行踪,在一些官吏辞去职务,成为平头百姓的时候,他们则趁机蛊惑这些人到南京去。
如此做的效果很好,大部分辞去官职的官吏,在暗线的保护之,离开了京城,前往南京,暗线将这些情报禀报给南京,郑勋睿也达了命令,务必要保护这些人的安全,让他们取道山东前往南京,而且驻扎在山东的郑家军,还派遣了军士保护这些人的安全。
后金鞑子虽然撤离了,可北直隶已经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都集中在这里,他们需要讨论朝廷一步的行动,做出重要的决策。
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意见依然没有能够统一。
以内阁首辅钱士升为首的一帮人,认为目前的情况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复北直隶各地的创伤,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命令淮北的漕运总督府,必须要开始运送漕粮,以维持北方的运转,以内阁次辅杨嗣昌为代表的一帮人,认为朝廷大军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前往河南与山西等地,剿灭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彻底稳定北方的局势,当然杨嗣昌认为北直隶各地也需要安抚,但围剿和安抚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两方的态度没有办法调和,这让朱由检无法做出决定。
朱由检如今最为倚重的是杨嗣昌,对于钱士升等人已经有了一些看法,按说他是应该支持杨嗣昌等人的意见的,不过凭借着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大规模的征伐李自成及其麾的流寇,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若是出现再次的失败,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朱由检并不是傻瓜,对于自身所处的境地,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争论依旧在持续,就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来说,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钱士升的,认为目前的情况之,北直隶各地需要安抚,需要休养生息,若是这个时候再次引发征战厮杀,朝廷根本就无法维持,老百姓也无法承受。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回避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李自成送来的文书,愿意效忠朝廷,只要能够被册封为大顺王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湘王郑勋睿,郑勋睿在南方所有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朝廷,而且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在南方已经没有丝毫的作用,南方一切的事情都是郑勋睿说了算reads();。
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内阁不愿意面对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无法争论清楚。
内阁之所以回避这两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皇上。
皇上的想法,内阁基本是清楚的,迄今为止皇上都不愿意承认面对的失败,认为南方依旧是在朝廷的掌控之,认为李自成只不过是侥幸取得胜利的流寇,甚至认为朝廷最终是能够彻底打败李自成,同时孤立郑勋睿,让郑勋睿不得不降服朝廷。
皇上有了如此偏激的想法,内阁是绝不会去触碰禁区的。
这也就导致了争论迟迟得不到最终的结论,皇上也是无法左右摇摆。
内阁没有能够拿出来最终的决定。
诸多的内阁大臣离开乾清宫之后,朱由检阴沉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王承恩,你认为内阁的提议如何。”
“皇上,奴婢认为内阁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来建议的,钱大人提议稳定北直隶,殊不知若是北方不能够稳定,北直隶根本就无法稳定,杨大人提出征伐李自成,殊不知朝廷已经没有那么强大的支撑,后金鞑子在北直隶劫掠,已经让朝廷疲于应对了。”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如释负重的神情,其实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愿意说出来,还是王承恩了解他的心思。
“那你说说,朕应该怎么办。”
“皇上,奴婢认为目前情况,朝廷首先需要稳住郑勋睿,要求漕运总督府恢复漕运,在稳定郑勋睿的同时,派遣大军围剿李自成,北直隶各地的安抚,可以要求地方官府去做。”
“你这个建议,与杨爱卿的建议差不多啊。”
王承恩有些头疼,他已经在建议之中明确提出了稳定郑勋睿的意见,这是内阁根本不曾提出来的,要说这个建议是完全不一样的,试想,朝廷大军去征缴流寇了,郑勋睿趁着这个时候朝着北方发展,那岂不是大祸临头了,当然还有稳住后金鞑子的建议,王承恩不敢提出来,他在皇上的面前也不能够随便说话。
看见王承恩没有开口说话,朱由检子明白了什么,脸色瞬间变化,不是很好看了。
“王承恩,你说的有道理,朕明白了,就按照这个方案去执行,今后你多和杨爱卿协商,一步该如何做,杨爱卿的建议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一场如此重大的商议,就这样盖棺定论了,要说这个方案是不错的,可惜王承恩没有将所有的话语都说出来,那就是如何在稳定后金鞑子和郑勋睿的基础之上,在集聚了足够力量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剿灭流寇,稳定北方。
朱由检的思想已经有些偏激,但身边没有谁提醒了,也没有谁敢在朱由检面前说真话,连续的打击,让朱由检听不进任何的意见建议,也让朱由检认为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为着自身的利益做事情的,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大明的天。(未完待续。)
readx();????崇祯十六年四月上旬,肆掠北直隶几个月的阿巴泰,终于率领后金鞑子离开了关内,取道喜峰口的方向,回到了辽东,其率领的十万后金鞑子分为了两部,一部继续驻守锦州和宁远等地,一部回到了沈阳,阿巴泰也跟随回到沈阳。
阿巴泰在北直隶肆掠期间,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他放心大胆的指挥和用兵,没有明军敢于正面交锋,松山之战的失败已经彻底打掉了明军的士气,不过阿巴泰还是非常注意郑家军的动向,时时刻刻都是警惕的,他派遣无数的斥候,侦查郑家军的动向,看看是不是有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同时他绝不分散大军,自始至终都是十万大军一起行动。
一直到离开北直隶,郑家军都没有出现,这让阿巴泰很不理解,不过沈阳的皇太极和范文程等人却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他们通过方方面面的情报,分析郑勋睿和崇祯皇帝之间已经出现了彻底决裂的态势,而大清国一个主要的对手,很有可能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
大明出现了四分五裂的情形,河南与山西有李自成率领的流寇,南直隶等地有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这本应该让皇太极高兴,大清国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快速推翻大明朝廷,可皇太极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很清楚,大清国若是不能够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快速的变得强大起来,快速的占领中原诸地,最终的命运就是被郑勋睿和郑家军剿灭。
故而阿巴泰到沈阳禀报战绩之后,皇太极迅速达了命令,睿亲王多尔衮和因为战功被晋升为饶余郡王的阿巴泰率领重兵,驻守锦州和宁远等地。
皇太极的这道命令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一旦大明朝廷出现大乱的局面,那么八旗军就要趁着这个机会快速攻山海关,直至占领大明京城。彻底控制中原。
皇太极同样认为,这一天为时不远了。
阿巴泰率领后金鞑子撤离了北直隶。留的是孤鸿遍野千里无人烟的情形。
北直隶已经被阿巴泰彻底的蹂躏,青壮被劫掠,老弱妇孺被残杀,有些地方上百里看不见人烟,要知道这里可是大明京城所在地,原来是大明最为安稳和富庶的地方。
后金鞑子撤离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城reads();。
皇上和内阁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始至终阿巴泰都没有攻打京城。也没有表露出来这样的意思,这让皇上相信了,后金鞑子尚没有攻打京城的能力,也没有在关内立足的能力,其主要的想法是劫掠钱财。
后金鞑子撤离,让诸多军队的压力骤然减轻,接来该怎么办,是不是按照内阁原先确定的部署去执行,这是皇上和内阁需要思考和决定的事情。
北直隶的百姓对朝廷大军的痛恨,丝毫不亚于后金鞑子。
朝廷大军的心思根本没有在抵御后金鞑子方面。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劫掠百姓上面,北直隶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其中也有朝廷大军的功劳。他们每到一处,残忍的劫掠百姓,甚至集体屠杀百姓,杀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当然这一切的罪过,最终都计算到后金鞑子的身上,朝廷大军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内阁其实也收到了对诸多总兵的弹劾,却无动于衷。
朝中还是有少部分的忠臣。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大胆揭露军队之中的暴行。可惜的是他们的忠心得不到重视,其中的部分人被迫辞去官职。成为平民。
郑勋睿在京城布的暗线,时时刻刻都注意这些官吏的行踪,在一些官吏辞去职务,成为平头百姓的时候,他们则趁机蛊惑这些人到南京去。
如此做的效果很好,大部分辞去官职的官吏,在暗线的保护之,离开了京城,前往南京,暗线将这些情报禀报给南京,郑勋睿也达了命令,务必要保护这些人的安全,让他们取道山东前往南京,而且驻扎在山东的郑家军,还派遣了军士保护这些人的安全。
后金鞑子虽然撤离了,可北直隶已经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都集中在这里,他们需要讨论朝廷一步的行动,做出重要的决策。
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意见依然没有能够统一。
以内阁首辅钱士升为首的一帮人,认为目前的情况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复北直隶各地的创伤,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命令淮北的漕运总督府,必须要开始运送漕粮,以维持北方的运转,以内阁次辅杨嗣昌为代表的一帮人,认为朝廷大军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前往河南与山西等地,剿灭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彻底稳定北方的局势,当然杨嗣昌认为北直隶各地也需要安抚,但围剿和安抚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两方的态度没有办法调和,这让朱由检无法做出决定。
朱由检如今最为倚重的是杨嗣昌,对于钱士升等人已经有了一些看法,按说他是应该支持杨嗣昌等人的意见的,不过凭借着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大规模的征伐李自成及其麾的流寇,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若是出现再次的失败,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朱由检并不是傻瓜,对于自身所处的境地,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争论依旧在持续,就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来说,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钱士升的,认为目前的情况之,北直隶各地需要安抚,需要休养生息,若是这个时候再次引发征战厮杀,朝廷根本就无法维持,老百姓也无法承受。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回避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李自成送来的文书,愿意效忠朝廷,只要能够被册封为大顺王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湘王郑勋睿,郑勋睿在南方所有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朝廷,而且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在南方已经没有丝毫的作用,南方一切的事情都是郑勋睿说了算reads();。
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内阁不愿意面对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无法争论清楚。
内阁之所以回避这两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皇上。
皇上的想法,内阁基本是清楚的,迄今为止皇上都不愿意承认面对的失败,认为南方依旧是在朝廷的掌控之,认为李自成只不过是侥幸取得胜利的流寇,甚至认为朝廷最终是能够彻底打败李自成,同时孤立郑勋睿,让郑勋睿不得不降服朝廷。
皇上有了如此偏激的想法,内阁是绝不会去触碰禁区的。
这也就导致了争论迟迟得不到最终的结论,皇上也是无法左右摇摆。
内阁没有能够拿出来最终的决定。
诸多的内阁大臣离开乾清宫之后,朱由检阴沉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王承恩,你认为内阁的提议如何。”
“皇上,奴婢认为内阁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来建议的,钱大人提议稳定北直隶,殊不知若是北方不能够稳定,北直隶根本就无法稳定,杨大人提出征伐李自成,殊不知朝廷已经没有那么强大的支撑,后金鞑子在北直隶劫掠,已经让朝廷疲于应对了。”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如释负重的神情,其实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愿意说出来,还是王承恩了解他的心思。
“那你说说,朕应该怎么办。”
“皇上,奴婢认为目前情况,朝廷首先需要稳住郑勋睿,要求漕运总督府恢复漕运,在稳定郑勋睿的同时,派遣大军围剿李自成,北直隶各地的安抚,可以要求地方官府去做。”
“你这个建议,与杨爱卿的建议差不多啊。”
王承恩有些头疼,他已经在建议之中明确提出了稳定郑勋睿的意见,这是内阁根本不曾提出来的,要说这个建议是完全不一样的,试想,朝廷大军去征缴流寇了,郑勋睿趁着这个时候朝着北方发展,那岂不是大祸临头了,当然还有稳住后金鞑子的建议,王承恩不敢提出来,他在皇上的面前也不能够随便说话。
看见王承恩没有开口说话,朱由检子明白了什么,脸色瞬间变化,不是很好看了。
“王承恩,你说的有道理,朕明白了,就按照这个方案去执行,今后你多和杨爱卿协商,一步该如何做,杨爱卿的建议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一场如此重大的商议,就这样盖棺定论了,要说这个方案是不错的,可惜王承恩没有将所有的话语都说出来,那就是如何在稳定后金鞑子和郑勋睿的基础之上,在集聚了足够力量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剿灭流寇,稳定北方。
朱由检的思想已经有些偏激,但身边没有谁提醒了,也没有谁敢在朱由检面前说真话,连续的打击,让朱由检听不进任何的意见建议,也让朱由检认为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为着自身的利益做事情的,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大明的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