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第一次的挣扎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卯时,早朝。
内阁首辅钱士升率领京城七品以上官员早就等候在乾清宫外面。
按照规矩来说,新年的第一个早朝,应该是在太极殿举行的,毕竟参与早朝的官员人数比较多,再说新年新气象,在紫禁城最大的宫殿进行早朝,也能够表现出来朝廷的气度,不过皇上已经决定了,早朝还是在乾清宫举行。
京城局势不明了,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依旧在北直隶肆掠,如今正在保定府一带劫掠,按说这个时候,身为朝廷大军总指挥的钱士升,应该是在前线抵御后金鞑子的,不过皇上居然一道圣旨,将钱士升召回了京城,这不免让众人感觉到奇怪,难道还有什么比抗击后金鞑子、保卫北直隶安全更大的事情吗。
乾清宫是议事的地方,平日里朝廷四品以上官员参与的早朝,是在这里进行,而这样的早朝,重点就是商议诸多事情的,至于说开年的第一个早朝,重点还是皇上与诸多的文武大臣见面,祝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没有其他实质性的需要商议的事情。
等候在乾清宫前面空地的诸多官员,几乎都是低着头的,没有谁说话,朝廷所面临的惨淡局势,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在一些私下的绝密的场合,已经有人议论是不是辞官到南京去,也就是投奔湘王郑勋睿,大家表面上什么都不说,内心里面已经认定,郑勋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明的皇帝。
这个时候去投奔,总是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的。
乾清宫前面的空地上,没有人开口说话。也没有人低声的议论,气氛显得特别的压抑。
站在最前面的钱士升和侯恂等人,也感觉到不自在。应该说近两年的时间过去,成为内阁首辅的钱士升。安插了大量的东林党人进入朝廷,让东林党在北方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依附东林党的读书人重新开始热络了,可惜这样的局面持续的时间不长,松山之战、李自成入侵山西、张献忠入侵四川,让朝廷和京城局势瞬间恶化,之后局面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松山之战大败。李自成攻陷太原府城,阿巴泰率领后金鞑子侵袭北直隶,让局势彻底恶化且无法挽回,与此同时,东林党人在河南、山西以及北直隶的势力也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
更加让钱士升等人难堪的是,从河南与山西等地传来的消息看,一些东林党人直接依附了李自成,成为了流寇的一部分,这让朝中不少人对东林党的议论明显不好了。
尽管钱士升采取了一些办法,要么是封锁更多的消息。要么是说这些投降流寇的读书人是混进东林党之中的败类,但这不能够阻止众人的议论,更无法阻止这些消息传到皇上那里去。让皇上产生很不好的联想。
如此关键的时刻,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钱士升需要返回到京城参加早朝,这让钱士升和诸多的东林党人隐隐的感觉到不妙。
随着司礼监太监的大声禀报,皇上到了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进入到宫殿之内,司礼监太监也进入到宫殿之内,其余的文武官员只能够是在宫殿的外面。
皇上的气色看上去还是不错的,尽管说脸色有些苍白。
要说过去的崇祯十五年,皇上遭受的打击可谓是数都数不过来,最直接的打击就是皇上宠爱的田贵妃因病去世了。这给与皇上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田贵妃举止娴熟又多才多艺。一段时间的圣眷甚至在皇后之上,也是皇上最为宠爱的贵妃娘娘。很多时间皇上遇见不愉快的事情了,都愿意和田贵妃说,以排解心中的苦闷。
排第二位的打击,就是松山之战的大败,而且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和山海关总兵祖大寿战败被俘之后投降后金,更是让皇上和朝廷蒙羞,松山之战几乎集中了朝廷全部的力量,调遣的近二十万的大军,悉数都是朝廷认为的精锐,绝大部分都是边军,此战的失败,让边军损失大半,朝廷的元气被伤了。
第三位的打击,就是李自成攻占了开封府城和太原府城,前任五省总督孙传庭战败身亡,且李自成在年底的时候,还写来了文书,要求被敕封为王,割据河南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位的打击,就是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还在北直隶各地肆掠,钱士升率领的朝廷大军,根本无法抵御,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后金鞑子肆无忌惮的抢夺财物、劫掠人口。
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皇上和朝廷无法解决的。
当然也有好的消息,那就是郑家军彻底剿灭了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张献忠、刘文秀和艾能奇等流寇的首领悉数被斩杀。
可朝中几乎所有的官吏都明白,郑勋睿已经显露出来真面容,人家是不会服从皇上和朝廷的领导的,且已经在湖广和四川等地动手,安插自身信得过的官吏,改变原来的所有政策,按照南直隶推行的所有办法管理湖广和四川了。
湖广巡抚方孔炤被郑勋睿直接下了大牢,要知道方孔炤是三品的朝廷官员,没有圣旨是绝不能够动的,郑勋睿根本不在乎这些,明显就是不服从朝廷的号令了。
故而这一件所谓的好事情,恐怕是最大的坏事情。
进入乾清宫的诸多官员,看见皇上的神情,都微微松了一口气,皇上还能够有如此的气色,这是出乎他们预料的。
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直接宣布早朝开始的时候,不少人都扭头看了看内阁首辅钱士升,按照惯例来说,应该是钱士升主持早朝,宣布早朝开始的。
钱士升低着头,看不见脸上的表情,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钱士升的双手在微微的颤抖,好像是在控制自身的情绪。
朱由检开口简单说了几句话,算是和所有官员打过招呼,王承恩就开始宣读圣旨。
这倒是与原来的模式一样,皇上的这道圣旨,主要就是强调之前一年,诸多的文武大臣辛苦了,都做了很多的事情,来年还要更加的努力等等。
宣旨的过程之中,乾清宫里面一直都非常的安静,可外面不是特别的安静,一些低声的议论时常出现,都是窃窃私语,明显是对内阁首辅钱士升大人没有能够主持早朝感觉到奇怪。
宣读圣旨足足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今年的气候特别的严寒,两天之前京城还下了一场大雪,乾清宫内倒是听暖和,地下的火龙正在迸射出来巨大的热量,可外面的气候就不一样了,诸多的文武大臣早早的就来到了皇宫之中,已经在外面站立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很多的人冻得瑟瑟发抖,一些人的鼻涕都流出来了,只能够用袖子快速的抹去。
圣旨宣读完毕的时候,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认为早朝终于结束了,接下来散朝,众人都会马上回家去好好的烤火,让冻得冰凉的身体暖和一些。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王承恩宣读了第二份的圣旨。
这封圣旨引发了巨大的震撼。
宣读圣旨之前,太监带着杨嗣昌进入到了乾清宫,待到杨嗣昌跪下之下,圣旨开始宣读。
杨嗣昌敕封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负责一切军事上面的事宜,可以代替皇上便宜行事。
这一份的圣旨,等于是废除了上一份的圣旨,也就是说内阁首辅钱士升的兵权被彻底剥夺,不过圣旨没有要求钱士升停止指挥大军抗击后金鞑子,这说明了,在今后的军事决策方面,内阁首辅钱士升要听命于杨嗣昌。
而宣布杨嗣昌为文渊阁大学士,其实就是明确其为内阁次辅。
内阁次辅可以指挥内阁首辅如何的指挥大军作战,这在大明朝廷还是头一次。
很多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皇上会召回钱士升大人。
钱士升尽管脸色苍白,但还是面带笑容的祝贺杨嗣昌。
其余内阁大臣也纷纷祝贺杨嗣昌,要知道杨嗣昌是被迫辞去内阁大臣职位的,如今一跃成为内阁次辅,且权势好像还在钱士升之上。
圣旨宣读完毕,早朝结束。
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留下来,其余人都可以回家去了。
这些人尚未离开皇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小声的议论了,这是朝局即将发生变化的一个先兆,至少杨嗣昌掌控了兵部和军权,而且可以代表皇上便宜行事。
朝局即将发生什么变化,诸多的文武大臣还是很关心的。
这里面有一个人是很失望的,那就是河南巡抚张溥,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辞呈会得到批准,谁知道早朝根本就没有说到这件事情,这让他的身份很是尴尬,身为河南巡抚,人却在京城,而且河南的绝大部分地方都被李自成占据,他这个河南巡抚完全是空的。
更加尴尬和担心的,还有钱士升和侯询等人,他们已经感觉到朝政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迎接和面对这样的变化,是他们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未完待续。)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卯时,早朝。
内阁首辅钱士升率领京城七品以上官员早就等候在乾清宫外面。
按照规矩来说,新年的第一个早朝,应该是在太极殿举行的,毕竟参与早朝的官员人数比较多,再说新年新气象,在紫禁城最大的宫殿进行早朝,也能够表现出来朝廷的气度,不过皇上已经决定了,早朝还是在乾清宫举行。
京城局势不明了,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依旧在北直隶肆掠,如今正在保定府一带劫掠,按说这个时候,身为朝廷大军总指挥的钱士升,应该是在前线抵御后金鞑子的,不过皇上居然一道圣旨,将钱士升召回了京城,这不免让众人感觉到奇怪,难道还有什么比抗击后金鞑子、保卫北直隶安全更大的事情吗。
乾清宫是议事的地方,平日里朝廷四品以上官员参与的早朝,是在这里进行,而这样的早朝,重点就是商议诸多事情的,至于说开年的第一个早朝,重点还是皇上与诸多的文武大臣见面,祝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没有其他实质性的需要商议的事情。
等候在乾清宫前面空地的诸多官员,几乎都是低着头的,没有谁说话,朝廷所面临的惨淡局势,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在一些私下的绝密的场合,已经有人议论是不是辞官到南京去,也就是投奔湘王郑勋睿,大家表面上什么都不说,内心里面已经认定,郑勋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明的皇帝。
这个时候去投奔,总是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的。
乾清宫前面的空地上,没有人开口说话。也没有人低声的议论,气氛显得特别的压抑。
站在最前面的钱士升和侯恂等人,也感觉到不自在。应该说近两年的时间过去,成为内阁首辅的钱士升。安插了大量的东林党人进入朝廷,让东林党在北方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依附东林党的读书人重新开始热络了,可惜这样的局面持续的时间不长,松山之战、李自成入侵山西、张献忠入侵四川,让朝廷和京城局势瞬间恶化,之后局面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松山之战大败。李自成攻陷太原府城,阿巴泰率领后金鞑子侵袭北直隶,让局势彻底恶化且无法挽回,与此同时,东林党人在河南、山西以及北直隶的势力也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
更加让钱士升等人难堪的是,从河南与山西等地传来的消息看,一些东林党人直接依附了李自成,成为了流寇的一部分,这让朝中不少人对东林党的议论明显不好了。
尽管钱士升采取了一些办法,要么是封锁更多的消息。要么是说这些投降流寇的读书人是混进东林党之中的败类,但这不能够阻止众人的议论,更无法阻止这些消息传到皇上那里去。让皇上产生很不好的联想。
如此关键的时刻,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钱士升需要返回到京城参加早朝,这让钱士升和诸多的东林党人隐隐的感觉到不妙。
随着司礼监太监的大声禀报,皇上到了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进入到宫殿之内,司礼监太监也进入到宫殿之内,其余的文武官员只能够是在宫殿的外面。
皇上的气色看上去还是不错的,尽管说脸色有些苍白。
要说过去的崇祯十五年,皇上遭受的打击可谓是数都数不过来,最直接的打击就是皇上宠爱的田贵妃因病去世了。这给与皇上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田贵妃举止娴熟又多才多艺。一段时间的圣眷甚至在皇后之上,也是皇上最为宠爱的贵妃娘娘。很多时间皇上遇见不愉快的事情了,都愿意和田贵妃说,以排解心中的苦闷。
排第二位的打击,就是松山之战的大败,而且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和山海关总兵祖大寿战败被俘之后投降后金,更是让皇上和朝廷蒙羞,松山之战几乎集中了朝廷全部的力量,调遣的近二十万的大军,悉数都是朝廷认为的精锐,绝大部分都是边军,此战的失败,让边军损失大半,朝廷的元气被伤了。
第三位的打击,就是李自成攻占了开封府城和太原府城,前任五省总督孙传庭战败身亡,且李自成在年底的时候,还写来了文书,要求被敕封为王,割据河南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位的打击,就是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还在北直隶各地肆掠,钱士升率领的朝廷大军,根本无法抵御,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后金鞑子肆无忌惮的抢夺财物、劫掠人口。
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皇上和朝廷无法解决的。
当然也有好的消息,那就是郑家军彻底剿灭了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张献忠、刘文秀和艾能奇等流寇的首领悉数被斩杀。
可朝中几乎所有的官吏都明白,郑勋睿已经显露出来真面容,人家是不会服从皇上和朝廷的领导的,且已经在湖广和四川等地动手,安插自身信得过的官吏,改变原来的所有政策,按照南直隶推行的所有办法管理湖广和四川了。
湖广巡抚方孔炤被郑勋睿直接下了大牢,要知道方孔炤是三品的朝廷官员,没有圣旨是绝不能够动的,郑勋睿根本不在乎这些,明显就是不服从朝廷的号令了。
故而这一件所谓的好事情,恐怕是最大的坏事情。
进入乾清宫的诸多官员,看见皇上的神情,都微微松了一口气,皇上还能够有如此的气色,这是出乎他们预料的。
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直接宣布早朝开始的时候,不少人都扭头看了看内阁首辅钱士升,按照惯例来说,应该是钱士升主持早朝,宣布早朝开始的。
钱士升低着头,看不见脸上的表情,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钱士升的双手在微微的颤抖,好像是在控制自身的情绪。
朱由检开口简单说了几句话,算是和所有官员打过招呼,王承恩就开始宣读圣旨。
这倒是与原来的模式一样,皇上的这道圣旨,主要就是强调之前一年,诸多的文武大臣辛苦了,都做了很多的事情,来年还要更加的努力等等。
宣旨的过程之中,乾清宫里面一直都非常的安静,可外面不是特别的安静,一些低声的议论时常出现,都是窃窃私语,明显是对内阁首辅钱士升大人没有能够主持早朝感觉到奇怪。
宣读圣旨足足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今年的气候特别的严寒,两天之前京城还下了一场大雪,乾清宫内倒是听暖和,地下的火龙正在迸射出来巨大的热量,可外面的气候就不一样了,诸多的文武大臣早早的就来到了皇宫之中,已经在外面站立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很多的人冻得瑟瑟发抖,一些人的鼻涕都流出来了,只能够用袖子快速的抹去。
圣旨宣读完毕的时候,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认为早朝终于结束了,接下来散朝,众人都会马上回家去好好的烤火,让冻得冰凉的身体暖和一些。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王承恩宣读了第二份的圣旨。
这封圣旨引发了巨大的震撼。
宣读圣旨之前,太监带着杨嗣昌进入到了乾清宫,待到杨嗣昌跪下之下,圣旨开始宣读。
杨嗣昌敕封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负责一切军事上面的事宜,可以代替皇上便宜行事。
这一份的圣旨,等于是废除了上一份的圣旨,也就是说内阁首辅钱士升的兵权被彻底剥夺,不过圣旨没有要求钱士升停止指挥大军抗击后金鞑子,这说明了,在今后的军事决策方面,内阁首辅钱士升要听命于杨嗣昌。
而宣布杨嗣昌为文渊阁大学士,其实就是明确其为内阁次辅。
内阁次辅可以指挥内阁首辅如何的指挥大军作战,这在大明朝廷还是头一次。
很多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皇上会召回钱士升大人。
钱士升尽管脸色苍白,但还是面带笑容的祝贺杨嗣昌。
其余内阁大臣也纷纷祝贺杨嗣昌,要知道杨嗣昌是被迫辞去内阁大臣职位的,如今一跃成为内阁次辅,且权势好像还在钱士升之上。
圣旨宣读完毕,早朝结束。
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留下来,其余人都可以回家去了。
这些人尚未离开皇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小声的议论了,这是朝局即将发生变化的一个先兆,至少杨嗣昌掌控了兵部和军权,而且可以代表皇上便宜行事。
朝局即将发生什么变化,诸多的文武大臣还是很关心的。
这里面有一个人是很失望的,那就是河南巡抚张溥,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辞呈会得到批准,谁知道早朝根本就没有说到这件事情,这让他的身份很是尴尬,身为河南巡抚,人却在京城,而且河南的绝大部分地方都被李自成占据,他这个河南巡抚完全是空的。
更加尴尬和担心的,还有钱士升和侯询等人,他们已经感觉到朝政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迎接和面对这样的变化,是他们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