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君王难做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月初二,洛阳皇宫烨安阁内,韩健新年后第一次召集尚书台及六部大臣议事,却是商讨对南朝用兵之事。韩健第一次将事情拿到明面上来说,一来是为探下面朝官的口风,二来是广纳谏言,虽然在他心中基本已经确定要对南进行一战。
韩健并未表明态度,只是让朝官自行商讨对南一战的可行性,朝官却是支持出兵的少,就算是支持也抱着极大的谨慎,同时表明北方的钱粮无法调度,就算一战也应该等拖几年再进行。六部的大臣给出意见的不少,尚书台的大臣则一齐哑口,也是宁原主导的结果,他没有表明态度之前,很多拥附他的人都不敢随便发表意见。
临近中午,日常的朝议也行将结束,这次的朝议并未让韩健取得什么满意的结果,最后韩健看着宁原问道:“宁太师以为朝廷是否该与南朝一战?”
宁原也是在旁边站了许久,在满朝的文武官员中,以他为尊的人不少,其实很多人都在等韩健问询宁原的意思,但韩健却是有意一直不问宁原,而只是听取旁人的意思。
宁原行礼道:“回陛下,老臣以为,这战有战的好,不战有不战的理由。”
这种话说了等于没说,韩健心中有些气恼,但还是心平气和道:“那就请宁太师把话说明白些。”
宁原好像是侃侃而谈道:“如今我朝四方安定,盘踞一方许久的地方势力,连同北方的草原部族,皆都臣服,兵马强盛士气正隆,如此发兵南下,足可扫平江淮为陛下奠定不二基业。所以这是战的理由。但如今我朝国库空虚,之前与鲜卑蛮夷一战已是倾举国之力,百姓困苦不堪,若再战的话。恐国力无从耗费,一旦兵马南下而不能一战功成,战事久拖下去,就算我朝将士再骁勇。恐也难相持,所以……一切还要从长计议为好。”
之前很多官员不敢说话,是因为宁原没发表意见他们不知该以何口风来说,现在宁原说了,周围的朝官仍旧要哑口无言。因为宁原说了等于白说。宁原说的这些,无非是将之前所有朝官提出的意见的综合,当了骑墙派,在朝堂中,这种大臣最要不得,宁原久在宦海心知这一点,但他还是发出这种模棱两可的意见,其实也是在对韩健的敷衍。
韩健道:“既然宁太师如此说,那事情暂缓再议。今日朕不过是邀请诸位臣工前来商讨,并非是有意要与南朝一战。回去之后,也不要随意揣度。”
说完这些才令众人告退,官员彼此有商量之间离开烨安阁,往出宫的方向而去。
散了朝会,韩健直接往皇宫內苑而去,因为在年底之前韩健已经封了皇后,以顾欣儿为文皇后,以杨苁儿为武皇后,同时内宫之中有二主,等于跟之前在东王府内的格局相同。这样也是互不得罪,在最关键的皇储问题上,韩健以几位皇子年岁尚幼为理由,暂时没有册封。说是要等皇子长大几岁,其实也是在等看看杨瑞是否能生下儿子。虽然杨瑞在内宫体系中并无任何名分,甚至连妃嫔都没给她封,但她地位的尊崇其实也等于是太上皇,而且只要是杨瑞的儿子,基本可以成为太子。这点韩健身边的女人包括他的那些姨娘都很清楚。
封了两个皇后,至少也让韩健身边的女人安心下来,杨苁儿和顾欣儿也不需要去争什么,只是一个东宫一个西宫的问题。韩健到皇宫內苑时,因为还是在新年中,周遭的氛围也显得很喜庆,还有宫女在准备到上元节之前的花灯,虽然城中的花灯会宫里的女人是无法去参加,可在皇宫内还是要装点一番,这也是以往东王府里女眷的习惯。
韩健没有去找杨苁儿和顾欣儿,而是直接去了杨瑞的寝宫,想去问问杨瑞的意思。
在韩健封了两个皇后而未封太子后,杨瑞表面上对韩健还是有些愤恨,但实际上基本已没有之前的傲慢,就算韩健留宿她也没再提出过任何反对,甚至也尽了做妻子的责任,毕竟在她心里也是希望能赶紧趁着年纪尚轻看看能否诞下子嗣。
韩健到时,杨瑞好像个贴心的母亲一样在照看着小公主,韩健走过去,杨瑞才侧目看了他一眼,随后又将目光落在女儿的身上。
“刚议论过对南用兵之事,却是宁原那老匹夫在朝堂上左右朝臣的议论,让我这个当皇帝的下不来台。”韩健好像是有些抱怨道。
杨瑞不说话,她曾说过既然逊位,就不再过问朝事,就算韩健说什么,她也不想理会。
韩健见杨瑞不语,好像故意要问询她的意思,道:“瑞儿你就不说说你当皇帝时候是怎么应对的?”
杨瑞没好气道:“既然你选择将事情摊开说,不就料到这结果?就算是再公道之事,朝臣也必然会有两种意思,你商议这些恐怕也不是为朝臣的意见,你清楚,下面的朝臣也清楚,既然如此,又何必假惺惺的好像很在意下面朝臣的意见?”
韩健叹道:“说的好像我不肯纳言一般。”
杨瑞不再说话。
韩健道:“宁原在朝廷中,越来越像是要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朝堂之中终究没人能替代他的位置,如今朝廷很多事还非要仰仗他不可,这也是我为难之处。”
杨瑞冷声道:“就因为他给你选秀女?”
韩健顿了顿,也在打量杨瑞,听杨瑞话里的意思对选秀女的事心中很是在意,二人甚至未曾对选秀女的事情有过交谈。
杨瑞却是主动道:“之前听卉儿那丫头说,有秀女进宫之后投井寻死未成,还被你撞见,可有此事?”
韩健想了想,的确有这么回事,杨瑞不说他也近乎忘了。原本选秀女的事是宁原为他选妃而操持,但最后却变成为宫里选女官,因而韩健对于选秀女的事情并未有太多插手,所以也不太上心。
“是又如何?”韩健问道。
杨瑞道:“既然你觉得用不上,那不妨将那女子送到妾身这里来。这宫闱中太冷清,需要人作陪。”
韩健打量着杨瑞,又有些看不懂杨瑞的意思了。一个秀女,韩健都没看清楚长的什么模样。就因为曾投井寻死,杨瑞就要收纳在身边?这是什么道理他想不明白。
韩健道:“未曾入选的秀女皆都出宫回府而去,既然人家不肯留在皇宫之中,瑞儿你又何必勉强,任由他去了便是。”
杨瑞道:“如此说来你便是不肯。想拂了妾身的面子?”
话说到这份上,韩健都不知该怎么说,本来一个秀女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但韩健不想让杨瑞有什么事情非要瞒着自己,问她还不肯说。就算知道问来无用,他还是问道:“一个秀女,留来何用?既然瑞儿你要,总要有理由。”
杨瑞道:“妾身都说了身边无人,这就是理由。看来你是对那女子心中有几分觊觎,不肯交出吧。”
韩健实在不想跟杨瑞在这种细枝末叶的问题上争吵。点头道:“既然你想要,那回头让同华寺的人再去查查,看看是谁,这两天给你送过来。不过可有两年的期限,两年过后,无论如何要将人送出皇宫,不然再寻死觅活,这种事在宫里还是要不得。”
杨瑞没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韩健好像在杨瑞处碰了钉子一样,觉得有些无趣味。便起身离开。
等韩健到了杨苁儿处,杨苁儿则比杨瑞热情和主动的多,带着新进宫的女官出来见韩健,让韩健感觉到自己真的是个帝王而不是个受气的丈夫。
韩健到里面。杨苁儿才将新进宫的女官屏退,笑盈盈问道:“相公觉得妾身选的几个秀女如何?”
韩健刚喝口茶,闻言打量着杨苁儿。
杨苁儿笑道:“相公就说好不好,好的话,相公不妨收纳她一两个,妾身倒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从那么多人中选择了几个知书达理模样还算俊俏的,这几天正让人教她们宫里的规矩,免得以后唐突了相公。”
韩健叹口气道:“原本就并非为选妃嫔,你这么做,恐怕有些人会更加误会。”
“什么人?是姐姐?恐怕相公对别人的意见也没那么在意了吧。不过姐姐这人从来都是嘴硬心软,其实姐姐对相公的人还是挺好的,昨日妾身过去给姐姐问安,姐姐就曾问起相公这次所选的秀女,看起来姐姐对相公选秀女的事也无太大的意见。”
韩健有些讶异道:“昨天你去给……她请安了?”
“嗯啊。”杨苁儿颔首道,“妾身也知道不合适,相公封了妾身为皇后,再去见姐姐总觉得别扭,可妾身总归也是做妹妹的,以前进宫姐姐有多番的照顾,进宫以来一直未曾见面妾身心中也挂念,又知道跟相公说了相公定然不答应,便自行去了,相公可别怪妾身啊。”
韩健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他不想让身边女人去靠近杨瑞,是因为他跟杨瑞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杨瑞好像浑身是刺的刺猬一样,谁去了都要碰钉子。可偏偏杨苁儿却好像明知道会碰钉子还义无反顾一样,这样反倒能令杨瑞对她有所接纳?
“你们还说什么了?”韩健问道。
杨苁儿想了想,道:“也没什么,本来妾身去心中也挺担心姐姐不肯见,原本只是想请安之后就走,可姐姐却让身边的宫女请妾身进去,说了一些话。其实也都是家长里短的,姐姐对妾身其实也很好,没有一点脾气,只是最后问了一些秀女的事,妾身怕姐姐见怪,最后姐姐只是问了好像有个什么秀女要寻死,只是一问,妾身也不知到底所为何事。相公可知是为何?”
韩健道:“要知道也好了。今天他直接跟我要人了,一个要寻死的宫女,让其回府已经是给了面子,现在她竟然跟我要人,倒好像是我强迫做了什么事一样。”
杨苁儿道:“可能是姐姐性子倔强,觉得那女子的脾性有些相仿,这才想把人留在身边平日里说说话吧。这次过去,妾身最大的感觉就是姐姐瘦了,身边也缺个能说话的人,毕竟她曾是帝王,宫里人谁敢跟她说说话解解闷呢?这也是相公的不是,相公忙于朝政,对于姐姐关心的少了,所以才会令姐姐想找个伴吧。”
韩健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么回事,杨瑞身边少的是能以对等口吻说话的人,原本他自己便是最好的选择,可杨瑞对他原本就有些成见,再加上他时间很少,身边女人也多,总不能天天过去作陪。
想到这里,韩健点头道:“既然她想要人,便让人送过去就是。行了,不说她的事,有件事我想问问苁儿你的意思,你觉得眼下对南朝用兵,是否合时宜?”
杨瑞原本静静看着韩健以为韩健要问什么家长里短,听到是用兵的大事,马上有些惊讶看着韩健,紧忙道:“这种大事,相公问妾身作何,妾身不过是一介女流,哪里懂得这些。”
韩健笑道:“你哪里是不懂,分明是很懂,只是想把自己当作是女流不肯说而已。别忘了咱家的苁儿以往是做什么的,弓马娴熟,战场上英姿飒飒的女将军,那可是为夫心中苁儿的印象啊。”
饶是杨苁儿觉得自己脸皮还有些厚,听到这种话也不由有些羞赧,连她自己都快忘了骑马的感觉是如何的,这些年她逐渐从一个封闭自守远嫁江都的少女,变成一个可以主持家政将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贤内助,对于以往的事她已经不去想了。
韩健将她身子揽过来一些,道:“苁儿你便以自己的意思说说,其实我只是心中没有底,想多问些人的意思。这几年下来,仗打的不少,身边人也感觉越来越疏远,现在当了皇帝,更感觉是孤家寡人。想问别人真实的意愿越来越难,只好求助于你了。”
杨苁儿浅浅一笑道:“相公本着心愿做事便好,既然相公想打这一仗,那为何不打呢。能一统河山,这是多少君王平生之愿,妾身不想说什么意见,只是想说,相公觉得对的妾身都支持。”(未完待续。)
正月初二,洛阳皇宫烨安阁内,韩健新年后第一次召集尚书台及六部大臣议事,却是商讨对南朝用兵之事。韩健第一次将事情拿到明面上来说,一来是为探下面朝官的口风,二来是广纳谏言,虽然在他心中基本已经确定要对南进行一战。
韩健并未表明态度,只是让朝官自行商讨对南一战的可行性,朝官却是支持出兵的少,就算是支持也抱着极大的谨慎,同时表明北方的钱粮无法调度,就算一战也应该等拖几年再进行。六部的大臣给出意见的不少,尚书台的大臣则一齐哑口,也是宁原主导的结果,他没有表明态度之前,很多拥附他的人都不敢随便发表意见。
临近中午,日常的朝议也行将结束,这次的朝议并未让韩健取得什么满意的结果,最后韩健看着宁原问道:“宁太师以为朝廷是否该与南朝一战?”
宁原也是在旁边站了许久,在满朝的文武官员中,以他为尊的人不少,其实很多人都在等韩健问询宁原的意思,但韩健却是有意一直不问宁原,而只是听取旁人的意思。
宁原行礼道:“回陛下,老臣以为,这战有战的好,不战有不战的理由。”
这种话说了等于没说,韩健心中有些气恼,但还是心平气和道:“那就请宁太师把话说明白些。”
宁原好像是侃侃而谈道:“如今我朝四方安定,盘踞一方许久的地方势力,连同北方的草原部族,皆都臣服,兵马强盛士气正隆,如此发兵南下,足可扫平江淮为陛下奠定不二基业。所以这是战的理由。但如今我朝国库空虚,之前与鲜卑蛮夷一战已是倾举国之力,百姓困苦不堪,若再战的话。恐国力无从耗费,一旦兵马南下而不能一战功成,战事久拖下去,就算我朝将士再骁勇。恐也难相持,所以……一切还要从长计议为好。”
之前很多官员不敢说话,是因为宁原没发表意见他们不知该以何口风来说,现在宁原说了,周围的朝官仍旧要哑口无言。因为宁原说了等于白说。宁原说的这些,无非是将之前所有朝官提出的意见的综合,当了骑墙派,在朝堂中,这种大臣最要不得,宁原久在宦海心知这一点,但他还是发出这种模棱两可的意见,其实也是在对韩健的敷衍。
韩健道:“既然宁太师如此说,那事情暂缓再议。今日朕不过是邀请诸位臣工前来商讨,并非是有意要与南朝一战。回去之后,也不要随意揣度。”
说完这些才令众人告退,官员彼此有商量之间离开烨安阁,往出宫的方向而去。
散了朝会,韩健直接往皇宫內苑而去,因为在年底之前韩健已经封了皇后,以顾欣儿为文皇后,以杨苁儿为武皇后,同时内宫之中有二主,等于跟之前在东王府内的格局相同。这样也是互不得罪,在最关键的皇储问题上,韩健以几位皇子年岁尚幼为理由,暂时没有册封。说是要等皇子长大几岁,其实也是在等看看杨瑞是否能生下儿子。虽然杨瑞在内宫体系中并无任何名分,甚至连妃嫔都没给她封,但她地位的尊崇其实也等于是太上皇,而且只要是杨瑞的儿子,基本可以成为太子。这点韩健身边的女人包括他的那些姨娘都很清楚。
封了两个皇后,至少也让韩健身边的女人安心下来,杨苁儿和顾欣儿也不需要去争什么,只是一个东宫一个西宫的问题。韩健到皇宫內苑时,因为还是在新年中,周遭的氛围也显得很喜庆,还有宫女在准备到上元节之前的花灯,虽然城中的花灯会宫里的女人是无法去参加,可在皇宫内还是要装点一番,这也是以往东王府里女眷的习惯。
韩健没有去找杨苁儿和顾欣儿,而是直接去了杨瑞的寝宫,想去问问杨瑞的意思。
在韩健封了两个皇后而未封太子后,杨瑞表面上对韩健还是有些愤恨,但实际上基本已没有之前的傲慢,就算韩健留宿她也没再提出过任何反对,甚至也尽了做妻子的责任,毕竟在她心里也是希望能赶紧趁着年纪尚轻看看能否诞下子嗣。
韩健到时,杨瑞好像个贴心的母亲一样在照看着小公主,韩健走过去,杨瑞才侧目看了他一眼,随后又将目光落在女儿的身上。
“刚议论过对南用兵之事,却是宁原那老匹夫在朝堂上左右朝臣的议论,让我这个当皇帝的下不来台。”韩健好像是有些抱怨道。
杨瑞不说话,她曾说过既然逊位,就不再过问朝事,就算韩健说什么,她也不想理会。
韩健见杨瑞不语,好像故意要问询她的意思,道:“瑞儿你就不说说你当皇帝时候是怎么应对的?”
杨瑞没好气道:“既然你选择将事情摊开说,不就料到这结果?就算是再公道之事,朝臣也必然会有两种意思,你商议这些恐怕也不是为朝臣的意见,你清楚,下面的朝臣也清楚,既然如此,又何必假惺惺的好像很在意下面朝臣的意见?”
韩健叹道:“说的好像我不肯纳言一般。”
杨瑞不再说话。
韩健道:“宁原在朝廷中,越来越像是要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朝堂之中终究没人能替代他的位置,如今朝廷很多事还非要仰仗他不可,这也是我为难之处。”
杨瑞冷声道:“就因为他给你选秀女?”
韩健顿了顿,也在打量杨瑞,听杨瑞话里的意思对选秀女的事心中很是在意,二人甚至未曾对选秀女的事情有过交谈。
杨瑞却是主动道:“之前听卉儿那丫头说,有秀女进宫之后投井寻死未成,还被你撞见,可有此事?”
韩健想了想,的确有这么回事,杨瑞不说他也近乎忘了。原本选秀女的事是宁原为他选妃而操持,但最后却变成为宫里选女官,因而韩健对于选秀女的事情并未有太多插手,所以也不太上心。
“是又如何?”韩健问道。
杨瑞道:“既然你觉得用不上,那不妨将那女子送到妾身这里来。这宫闱中太冷清,需要人作陪。”
韩健打量着杨瑞,又有些看不懂杨瑞的意思了。一个秀女,韩健都没看清楚长的什么模样。就因为曾投井寻死,杨瑞就要收纳在身边?这是什么道理他想不明白。
韩健道:“未曾入选的秀女皆都出宫回府而去,既然人家不肯留在皇宫之中,瑞儿你又何必勉强,任由他去了便是。”
杨瑞道:“如此说来你便是不肯。想拂了妾身的面子?”
话说到这份上,韩健都不知该怎么说,本来一个秀女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但韩健不想让杨瑞有什么事情非要瞒着自己,问她还不肯说。就算知道问来无用,他还是问道:“一个秀女,留来何用?既然瑞儿你要,总要有理由。”
杨瑞道:“妾身都说了身边无人,这就是理由。看来你是对那女子心中有几分觊觎,不肯交出吧。”
韩健实在不想跟杨瑞在这种细枝末叶的问题上争吵。点头道:“既然你想要,那回头让同华寺的人再去查查,看看是谁,这两天给你送过来。不过可有两年的期限,两年过后,无论如何要将人送出皇宫,不然再寻死觅活,这种事在宫里还是要不得。”
杨瑞没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韩健好像在杨瑞处碰了钉子一样,觉得有些无趣味。便起身离开。
等韩健到了杨苁儿处,杨苁儿则比杨瑞热情和主动的多,带着新进宫的女官出来见韩健,让韩健感觉到自己真的是个帝王而不是个受气的丈夫。
韩健到里面。杨苁儿才将新进宫的女官屏退,笑盈盈问道:“相公觉得妾身选的几个秀女如何?”
韩健刚喝口茶,闻言打量着杨苁儿。
杨苁儿笑道:“相公就说好不好,好的话,相公不妨收纳她一两个,妾身倒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从那么多人中选择了几个知书达理模样还算俊俏的,这几天正让人教她们宫里的规矩,免得以后唐突了相公。”
韩健叹口气道:“原本就并非为选妃嫔,你这么做,恐怕有些人会更加误会。”
“什么人?是姐姐?恐怕相公对别人的意见也没那么在意了吧。不过姐姐这人从来都是嘴硬心软,其实姐姐对相公的人还是挺好的,昨日妾身过去给姐姐问安,姐姐就曾问起相公这次所选的秀女,看起来姐姐对相公选秀女的事也无太大的意见。”
韩健有些讶异道:“昨天你去给……她请安了?”
“嗯啊。”杨苁儿颔首道,“妾身也知道不合适,相公封了妾身为皇后,再去见姐姐总觉得别扭,可妾身总归也是做妹妹的,以前进宫姐姐有多番的照顾,进宫以来一直未曾见面妾身心中也挂念,又知道跟相公说了相公定然不答应,便自行去了,相公可别怪妾身啊。”
韩健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他不想让身边女人去靠近杨瑞,是因为他跟杨瑞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杨瑞好像浑身是刺的刺猬一样,谁去了都要碰钉子。可偏偏杨苁儿却好像明知道会碰钉子还义无反顾一样,这样反倒能令杨瑞对她有所接纳?
“你们还说什么了?”韩健问道。
杨苁儿想了想,道:“也没什么,本来妾身去心中也挺担心姐姐不肯见,原本只是想请安之后就走,可姐姐却让身边的宫女请妾身进去,说了一些话。其实也都是家长里短的,姐姐对妾身其实也很好,没有一点脾气,只是最后问了一些秀女的事,妾身怕姐姐见怪,最后姐姐只是问了好像有个什么秀女要寻死,只是一问,妾身也不知到底所为何事。相公可知是为何?”
韩健道:“要知道也好了。今天他直接跟我要人了,一个要寻死的宫女,让其回府已经是给了面子,现在她竟然跟我要人,倒好像是我强迫做了什么事一样。”
杨苁儿道:“可能是姐姐性子倔强,觉得那女子的脾性有些相仿,这才想把人留在身边平日里说说话吧。这次过去,妾身最大的感觉就是姐姐瘦了,身边也缺个能说话的人,毕竟她曾是帝王,宫里人谁敢跟她说说话解解闷呢?这也是相公的不是,相公忙于朝政,对于姐姐关心的少了,所以才会令姐姐想找个伴吧。”
韩健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么回事,杨瑞身边少的是能以对等口吻说话的人,原本他自己便是最好的选择,可杨瑞对他原本就有些成见,再加上他时间很少,身边女人也多,总不能天天过去作陪。
想到这里,韩健点头道:“既然她想要人,便让人送过去就是。行了,不说她的事,有件事我想问问苁儿你的意思,你觉得眼下对南朝用兵,是否合时宜?”
杨瑞原本静静看着韩健以为韩健要问什么家长里短,听到是用兵的大事,马上有些惊讶看着韩健,紧忙道:“这种大事,相公问妾身作何,妾身不过是一介女流,哪里懂得这些。”
韩健笑道:“你哪里是不懂,分明是很懂,只是想把自己当作是女流不肯说而已。别忘了咱家的苁儿以往是做什么的,弓马娴熟,战场上英姿飒飒的女将军,那可是为夫心中苁儿的印象啊。”
饶是杨苁儿觉得自己脸皮还有些厚,听到这种话也不由有些羞赧,连她自己都快忘了骑马的感觉是如何的,这些年她逐渐从一个封闭自守远嫁江都的少女,变成一个可以主持家政将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贤内助,对于以往的事她已经不去想了。
韩健将她身子揽过来一些,道:“苁儿你便以自己的意思说说,其实我只是心中没有底,想多问些人的意思。这几年下来,仗打的不少,身边人也感觉越来越疏远,现在当了皇帝,更感觉是孤家寡人。想问别人真实的意愿越来越难,只好求助于你了。”
杨苁儿浅浅一笑道:“相公本着心愿做事便好,既然相公想打这一仗,那为何不打呢。能一统河山,这是多少君王平生之愿,妾身不想说什么意见,只是想说,相公觉得对的妾身都支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