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第567章 张千智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四四中文网 www.44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严明君作出这个决定半个小时之后,汪百锁这边就已经收到了消息——这甚至比黄子星这个当事人还要更早。
如果严明君只是好奇心打听打听黄子星的底细,那未必能引起安全部足够的重视,但严明君现在明知黄子星的立场,还要去登门造访,这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值得警惕了。在汪百锁看来,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海汉权威的公然挑战!
当然以目前的事态,还不足以让汪百锁动用抓捕之类的手段。再说要抓捕大明派来的地方官,也不是他一个归化民干部能够直接拍板的事情,即便有必要这么做,他也必须先得向张昕和大本营请示,得到批准之后才能行动,而且事后还得为此撰写书面报告才行。汪百锁即便是想尽快处理掉这个隐患,也必须得拿到更多可以给这些人定罪的真凭实据才行。
“即刻开始,对忠明书院进行昼夜不间断盯防,安排三组人,两组轮换,一组待命!”汪百锁很快就作出了决定开始调兵遣将:“想办法安排我们的人进入忠明书院,就去报名当学生好了。”
“主任,我们这边的人都是成年人居多,虽说识字的人不少,但称得上读书人的可没两个。”下属很为难地提醒他。
汪百锁瞪了他一眼道:“前两天不是新分配来一个小伙子?让他去做。”
“这新人不知道行不行啊。”下属对此仍然有些担心。
“何总亲自带出来的人,你还怀疑别人的能力?赶紧去通知他。”汪百锁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下属照吩咐办事。
汪百锁所说的新人,是这个月才从广州调来一名年轻人,叫做张千智。张千智的背景可比汪百锁这个半路出家的前大明捕快强多了,其父张天贵是早期投靠海汉的技术移民中的佼佼者,现在的职务是胜利港造船厂厂长,在归化民当中已经算是目前爬得最高的阶层了,以家庭背景而言,张千智妥妥的可以算作官二代的范畴。
而张千智自己“投身革命”的时间也非常早,1627年便跟随何夕等人前往广州,并参与了驻广办的筹建工作。当时赴广州的随从人员中,也就张千智和于小宝两个小孩,分别跟在了何夕和施耐德身边,既当秘书又当学徒,这几年下来所学到的东西,甚至还远远超出三亚那些通过教育体系培养的同龄人。
在安全部的档案上,张千智可不是什么新人,他的名字从安全部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写在了成员名单当中,资历比汪百锁可老多了。但这些信息以汪百锁的级别还接触不到,所以他只知道新分来的年轻人以前是在广州跟在安全部大头目何夕身边做事,其他的就所知甚少了。而他所带来的介绍信上还有何夕本人的亲笔批示,称张千智在广州受过良好的基础文化教育,适合儋州的文化氛围,建议儋州方面多安排他去执行外勤类的任务,所以汪百锁准备安排人去忠明书院的时候,就立刻想到了张千智。
接到汪百锁的这个指令之后,张千智回自己的住处收拾了几件旧衣服,将笔墨纸砚和几本典籍打包装好,去领了十两银子的活动经费,问明了任务目的,签了出勤文书,便一个人慢慢悠悠地出发了。
张千智被分配到儋州来,并不是因为他在何夕身边失去了作用才下放到地方上,而是何夕有意要进一步锻炼他的能力。在此之前他一直跟在何夕身边做事,虽然东西学了不少,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何夕的指示在做事,并没有多少独立实践的机会。而张千智今后想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再进一步,必然要有一个独立发挥的环境来进行锻炼才行。
何夕给他挑的实习地点也算是花了些心思,广州这地方,张千智已经成为本地权贵眼中的熟面孔,很难有多少发挥的余地。去那些海汉根基不深的地方,何夕又不太放心他的人身安全,最后选来选去,才选中儋州这么一个新近被海汉控制,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而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适合张千智发挥的地方。
当然了,关于这次将他下放地方的真实目的,除了张千智本人之外,何夕并没有特地跟儋州这边的安全部所属人员通气,免得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地把张千智当菩萨给供起来。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汪百锁知道他的这层背景,多半也不会把他派出去执行这种任务。
张千智在何夕身边跟了好几年,各种手段也在何夕的言传身教之下学了不少,要如何打入忠明书院,他其实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途中又慢慢对构想进行了完善。等他慢慢悠悠地走到城东五里的忠明书院,心中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计划。
要说起来这忠明书院所座落的地方还是不错的,就紧邻着儋州通往府城的官道,旁边有一道小河,流水潺潺,绿树葱葱,颇有一点诗情画意。书院占地约有百亩,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教学场所,西院为师生住宿的地方。书院后面靠南还有两百多亩田地,种了不少时蔬瓜果,日常也能作为伙食供给书院。
张千智出了城东门之后,一路上便遇到了伪装成各种身份的安全部同僚。不过他初来儋州不久,这些人跟他互相都不太熟,但以他的专业眼光,还是能看出这些伪装者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些小小马脚。
张千智一直走到书院大门外,都没有听到应有的朗朗读书声。张千智注意到书院大门前的石板路缝隙中已经长出了不少杂草,这说明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来往这里的车马人流都比较稀疏了。很显然这个书院正如安全部所了解到的情况那样,正在因为各种原因走下坡路。
张千智上前拍响大门,片刻之后,有人来开了门:“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在下是来此求学的。”张千智笑眯眯地说道。
事实上从去年琼北遭遇匪灾之前,忠明书院的入学情况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但入学的人越来越少,已经在读的学生也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退学转去儋州的其他书院就读。道理也很简单,其他书院在海汉的扶持之下,能向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有效保障,确保这些读书人不用过多考虑客观条件,就能入学、赶考、就业,而这却是忠明书院所不能做到的。
一来二去,忠明书院的学生就从数百人滑落到了目前的两位数,而原本在书院授课的夫子,也从两位数滑落到个位数——稍稍心思活络一点的夫子,都奔着更高的酬劳跳槽去别家书院,甚至是直接转去海汉人手下做事了。
学生跑路、教师跑路,这样所导致的恶果就是忠明书院的实力越发不济,而收入大为减少之后,书院也不得不裁退一些杂工以节约日常开支,以至于门外道路上长出的一蓬蓬杂草,都没有人去及时处理。
对忠明书院来说,有新人主动上门求学,已经是好几个月来的头一遭了。那门房愣了愣之后,立刻喜笑颜开地赶紧将门打开来,笑着应道:“公子里面请!”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的黄子星也显然十分兴奋,不过他好歹是书院负责人,倒也还是有行事分寸,没有自己跑出来,而是让人立刻将张千智带去他的书房。
张千智到了书房之后,黄子星立刻让他入座,然后让人上茶,俨然是对待友人的姿态。张千智看他所表现出的这种态度,对于忠明书院所处的窘迫状况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黄子星主动问道:“还没请教公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张千智应道:“小生张千智,福建泉州人士,黄山长有礼了!”
“福建?泉州?那边距琼州不下千里,张公子何以会到此求学?”黄子星好奇地问道。
“这说来话长,小生就长话短说了,天启年间福建沿海匪乱不止,海盗倭寇频频袭扰地方,小生一家当时为了躲避匪灾,便从家乡逃难到了广东。后来几经辗转之下,到了雷州府定居。但雷州当地文教不盛,小生听闻儋州这边书院颇多,去年便欲来此求学,但又遇上了琼州闹匪灾,所以直到今年匪灾平定,开放了通航之后,小生才赶来儋州求学。”这套说辞是张千智在途中编好的,其中也并非全是谎言,真假大约各占一半。
黄子星点点头,突然用福建话问道:“公子什么时候到的儋州?”
张千智毫无停顿,立刻便也用福建话应道:“本月初二到的,也才几日而已。黄山长莫非也是福建出身?”
黄子星笑着摇头道:“老夫并非福建出身,只是以前年轻时去福建游历过,是以会说几句福建话,张公子见笑了!”
张千智客气两句,心里却认为这黄子星只怕并不是无意识说出福建话,而是要借此检验自己刚才说报的出身地是否有虚假成分。不过这方面真的难不倒张千智,福建话本来就是他的母语,而且他在广州待这几年中还学了东南两省不少地方的方言,甚至连安南口音他都能模仿个八九分。
黄子星接着说道:“雷州那地方多是种甘蔗的糖商,文风不盛,这个老夫也是素有耳闻。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这几处地方的学子,也多有来儋州求学的事例。不过本地书院为数不少,张公子又是如何寻到我忠明书院来的?”
张千智对此也早有准备,立刻便应道:“儋州书院的确不少,小生来此之后也去拜访过好几家较为出名的书院。但令小生觉得奇怪的是,这些书院都与那海汉人有着极深的瓜葛,入学之时便要签订什么协议,如果接受海汉的捐资助学,就必须得学习他们所提供的一些书籍和课程。”
黄子星听到这里脸色一沉,冷哼道:“这些海汉人就是喜欢故弄玄虚,用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误我大明学子!张公子切莫上了他们的当!”
张千智叹道:“小生也是如此认为,怎奈那些学院的夫子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小生提了几句表示不满,便被他们给哄了出来,说什么离了海汉就在儋州寸步难行。小生却偏偏不肯信这个邪,前几日又走访了几家书院,却俱是类似的情形,实在是让人失望!”
“张公子年纪轻轻,便能明辨是非,殊为难得啊!”黄子星点头赞道:“若本地学子都如你这般明白事理,儋州境况又何至于此!”
“听黄山长的口气,似乎儋州的学院尽为海汉人所控制?”张千智脸上露出了毫无表演痕迹的惊恐神色:“若是如此,我大明正统何在?”
“虽不全中,亦不远矣!”黄子星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道:“那海汉自从将生意做到儋州之后,便向我儋州文教界发起了侵蚀,以金银为诱饵,引诱那些心智不坚的文人为其歌功颂德,宣扬他们所谓的‘海汉新生活’,由此带坏了无数的无知学子,是非不分,忠奸不明,着实让人痛心啊!”
张千智此时心里已经暗暗给黄子星定了性,如果不是任务所需,他现在可以告辞离开,回去带人来抓捕这个公然宣扬反海汉思想的反动文人了。但他从汪百锁那里所接到的任务,可不仅仅只是来这里打听黄子星的口风,而是要摸清他究竟要干什么,背后还有没有别的人,以及新来的知州大人会不会也主动跳进这个泥坑。所以他现在还得配合着对方,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
张千智顺着黄子星的话道:“小生也觉得海汉人的做法有失体统,是以并不愿在那些接受海汉人资助的书院入学。小生再三打听,听说本地不肯跟海汉合作的书院,大多都已经倒闭了,只有黄山长开办的忠明书院还在苦苦支撑。小生不才,愿来忠明书院做个普通学生,与山长一起维护我大明文化正统。”
严明君作出这个决定半个小时之后,汪百锁这边就已经收到了消息——这甚至比黄子星这个当事人还要更早。
如果严明君只是好奇心打听打听黄子星的底细,那未必能引起安全部足够的重视,但严明君现在明知黄子星的立场,还要去登门造访,这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值得警惕了。在汪百锁看来,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海汉权威的公然挑战!
当然以目前的事态,还不足以让汪百锁动用抓捕之类的手段。再说要抓捕大明派来的地方官,也不是他一个归化民干部能够直接拍板的事情,即便有必要这么做,他也必须先得向张昕和大本营请示,得到批准之后才能行动,而且事后还得为此撰写书面报告才行。汪百锁即便是想尽快处理掉这个隐患,也必须得拿到更多可以给这些人定罪的真凭实据才行。
“即刻开始,对忠明书院进行昼夜不间断盯防,安排三组人,两组轮换,一组待命!”汪百锁很快就作出了决定开始调兵遣将:“想办法安排我们的人进入忠明书院,就去报名当学生好了。”
“主任,我们这边的人都是成年人居多,虽说识字的人不少,但称得上读书人的可没两个。”下属很为难地提醒他。
汪百锁瞪了他一眼道:“前两天不是新分配来一个小伙子?让他去做。”
“这新人不知道行不行啊。”下属对此仍然有些担心。
“何总亲自带出来的人,你还怀疑别人的能力?赶紧去通知他。”汪百锁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下属照吩咐办事。
汪百锁所说的新人,是这个月才从广州调来一名年轻人,叫做张千智。张千智的背景可比汪百锁这个半路出家的前大明捕快强多了,其父张天贵是早期投靠海汉的技术移民中的佼佼者,现在的职务是胜利港造船厂厂长,在归化民当中已经算是目前爬得最高的阶层了,以家庭背景而言,张千智妥妥的可以算作官二代的范畴。
而张千智自己“投身革命”的时间也非常早,1627年便跟随何夕等人前往广州,并参与了驻广办的筹建工作。当时赴广州的随从人员中,也就张千智和于小宝两个小孩,分别跟在了何夕和施耐德身边,既当秘书又当学徒,这几年下来所学到的东西,甚至还远远超出三亚那些通过教育体系培养的同龄人。
在安全部的档案上,张千智可不是什么新人,他的名字从安全部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写在了成员名单当中,资历比汪百锁可老多了。但这些信息以汪百锁的级别还接触不到,所以他只知道新分来的年轻人以前是在广州跟在安全部大头目何夕身边做事,其他的就所知甚少了。而他所带来的介绍信上还有何夕本人的亲笔批示,称张千智在广州受过良好的基础文化教育,适合儋州的文化氛围,建议儋州方面多安排他去执行外勤类的任务,所以汪百锁准备安排人去忠明书院的时候,就立刻想到了张千智。
接到汪百锁的这个指令之后,张千智回自己的住处收拾了几件旧衣服,将笔墨纸砚和几本典籍打包装好,去领了十两银子的活动经费,问明了任务目的,签了出勤文书,便一个人慢慢悠悠地出发了。
张千智被分配到儋州来,并不是因为他在何夕身边失去了作用才下放到地方上,而是何夕有意要进一步锻炼他的能力。在此之前他一直跟在何夕身边做事,虽然东西学了不少,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何夕的指示在做事,并没有多少独立实践的机会。而张千智今后想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再进一步,必然要有一个独立发挥的环境来进行锻炼才行。
何夕给他挑的实习地点也算是花了些心思,广州这地方,张千智已经成为本地权贵眼中的熟面孔,很难有多少发挥的余地。去那些海汉根基不深的地方,何夕又不太放心他的人身安全,最后选来选去,才选中儋州这么一个新近被海汉控制,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而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适合张千智发挥的地方。
当然了,关于这次将他下放地方的真实目的,除了张千智本人之外,何夕并没有特地跟儋州这边的安全部所属人员通气,免得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地把张千智当菩萨给供起来。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汪百锁知道他的这层背景,多半也不会把他派出去执行这种任务。
张千智在何夕身边跟了好几年,各种手段也在何夕的言传身教之下学了不少,要如何打入忠明书院,他其实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途中又慢慢对构想进行了完善。等他慢慢悠悠地走到城东五里的忠明书院,心中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计划。
要说起来这忠明书院所座落的地方还是不错的,就紧邻着儋州通往府城的官道,旁边有一道小河,流水潺潺,绿树葱葱,颇有一点诗情画意。书院占地约有百亩,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教学场所,西院为师生住宿的地方。书院后面靠南还有两百多亩田地,种了不少时蔬瓜果,日常也能作为伙食供给书院。
张千智出了城东门之后,一路上便遇到了伪装成各种身份的安全部同僚。不过他初来儋州不久,这些人跟他互相都不太熟,但以他的专业眼光,还是能看出这些伪装者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些小小马脚。
张千智一直走到书院大门外,都没有听到应有的朗朗读书声。张千智注意到书院大门前的石板路缝隙中已经长出了不少杂草,这说明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来往这里的车马人流都比较稀疏了。很显然这个书院正如安全部所了解到的情况那样,正在因为各种原因走下坡路。
张千智上前拍响大门,片刻之后,有人来开了门:“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在下是来此求学的。”张千智笑眯眯地说道。
事实上从去年琼北遭遇匪灾之前,忠明书院的入学情况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但入学的人越来越少,已经在读的学生也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退学转去儋州的其他书院就读。道理也很简单,其他书院在海汉的扶持之下,能向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有效保障,确保这些读书人不用过多考虑客观条件,就能入学、赶考、就业,而这却是忠明书院所不能做到的。
一来二去,忠明书院的学生就从数百人滑落到了目前的两位数,而原本在书院授课的夫子,也从两位数滑落到个位数——稍稍心思活络一点的夫子,都奔着更高的酬劳跳槽去别家书院,甚至是直接转去海汉人手下做事了。
学生跑路、教师跑路,这样所导致的恶果就是忠明书院的实力越发不济,而收入大为减少之后,书院也不得不裁退一些杂工以节约日常开支,以至于门外道路上长出的一蓬蓬杂草,都没有人去及时处理。
对忠明书院来说,有新人主动上门求学,已经是好几个月来的头一遭了。那门房愣了愣之后,立刻喜笑颜开地赶紧将门打开来,笑着应道:“公子里面请!”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的黄子星也显然十分兴奋,不过他好歹是书院负责人,倒也还是有行事分寸,没有自己跑出来,而是让人立刻将张千智带去他的书房。
张千智到了书房之后,黄子星立刻让他入座,然后让人上茶,俨然是对待友人的姿态。张千智看他所表现出的这种态度,对于忠明书院所处的窘迫状况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黄子星主动问道:“还没请教公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张千智应道:“小生张千智,福建泉州人士,黄山长有礼了!”
“福建?泉州?那边距琼州不下千里,张公子何以会到此求学?”黄子星好奇地问道。
“这说来话长,小生就长话短说了,天启年间福建沿海匪乱不止,海盗倭寇频频袭扰地方,小生一家当时为了躲避匪灾,便从家乡逃难到了广东。后来几经辗转之下,到了雷州府定居。但雷州当地文教不盛,小生听闻儋州这边书院颇多,去年便欲来此求学,但又遇上了琼州闹匪灾,所以直到今年匪灾平定,开放了通航之后,小生才赶来儋州求学。”这套说辞是张千智在途中编好的,其中也并非全是谎言,真假大约各占一半。
黄子星点点头,突然用福建话问道:“公子什么时候到的儋州?”
张千智毫无停顿,立刻便也用福建话应道:“本月初二到的,也才几日而已。黄山长莫非也是福建出身?”
黄子星笑着摇头道:“老夫并非福建出身,只是以前年轻时去福建游历过,是以会说几句福建话,张公子见笑了!”
张千智客气两句,心里却认为这黄子星只怕并不是无意识说出福建话,而是要借此检验自己刚才说报的出身地是否有虚假成分。不过这方面真的难不倒张千智,福建话本来就是他的母语,而且他在广州待这几年中还学了东南两省不少地方的方言,甚至连安南口音他都能模仿个八九分。
黄子星接着说道:“雷州那地方多是种甘蔗的糖商,文风不盛,这个老夫也是素有耳闻。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这几处地方的学子,也多有来儋州求学的事例。不过本地书院为数不少,张公子又是如何寻到我忠明书院来的?”
张千智对此也早有准备,立刻便应道:“儋州书院的确不少,小生来此之后也去拜访过好几家较为出名的书院。但令小生觉得奇怪的是,这些书院都与那海汉人有着极深的瓜葛,入学之时便要签订什么协议,如果接受海汉的捐资助学,就必须得学习他们所提供的一些书籍和课程。”
黄子星听到这里脸色一沉,冷哼道:“这些海汉人就是喜欢故弄玄虚,用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误我大明学子!张公子切莫上了他们的当!”
张千智叹道:“小生也是如此认为,怎奈那些学院的夫子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小生提了几句表示不满,便被他们给哄了出来,说什么离了海汉就在儋州寸步难行。小生却偏偏不肯信这个邪,前几日又走访了几家书院,却俱是类似的情形,实在是让人失望!”
“张公子年纪轻轻,便能明辨是非,殊为难得啊!”黄子星点头赞道:“若本地学子都如你这般明白事理,儋州境况又何至于此!”
“听黄山长的口气,似乎儋州的学院尽为海汉人所控制?”张千智脸上露出了毫无表演痕迹的惊恐神色:“若是如此,我大明正统何在?”
“虽不全中,亦不远矣!”黄子星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道:“那海汉自从将生意做到儋州之后,便向我儋州文教界发起了侵蚀,以金银为诱饵,引诱那些心智不坚的文人为其歌功颂德,宣扬他们所谓的‘海汉新生活’,由此带坏了无数的无知学子,是非不分,忠奸不明,着实让人痛心啊!”
张千智此时心里已经暗暗给黄子星定了性,如果不是任务所需,他现在可以告辞离开,回去带人来抓捕这个公然宣扬反海汉思想的反动文人了。但他从汪百锁那里所接到的任务,可不仅仅只是来这里打听黄子星的口风,而是要摸清他究竟要干什么,背后还有没有别的人,以及新来的知州大人会不会也主动跳进这个泥坑。所以他现在还得配合着对方,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
张千智顺着黄子星的话道:“小生也觉得海汉人的做法有失体统,是以并不愿在那些接受海汉人资助的书院入学。小生再三打听,听说本地不肯跟海汉合作的书院,大多都已经倒闭了,只有黄山长开办的忠明书院还在苦苦支撑。小生不才,愿来忠明书院做个普通学生,与山长一起维护我大明文化正统。”